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语言大学21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在线作业二答案参考1. 英语中无论是哪个疑问代词都要放在句首,而汉语则不同,无论是哪个疑问代词,句中位置都和同句法成分的非疑问代词是一样的,即如作主语则在句首,如作谓语则在主语后,如作状语则在动词前,如作定语则在名词前等等。( )英语中无论是哪个疑问代词都要放在句首,而汉语则不同,无论是哪个疑问代词,句中位置都和同句法成分的非疑问代词是一样的,即如作主语则在句首,如作谓语则在主语后,如作状语则在动词前,如作定语则在名词前等等。(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 留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出现的语义偏误有( )等。留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出现的语义偏误有( )等。A.不明语义B.语义重复累赘C.使用对象有误D.不辨感情色彩,褒贬失当参考答案:ABCD3. 汉语的疑问语气词主要有( )等。汉语的疑问语气词主要有( )等。A.吗B.呢C.吧D.啊参考答案:ABC4. 根据动词的情状,可分为( )。根据动词的情状,可分为( )。A.静态动词B.持续动词C.终结动词D.及物动词参考答案:ABC5. 根据语义特征进行的分类,即从人们对某一性质的态度来说,形容词可以分为( )。根据语义特征进行的分类,即从人们对某一性质的态度来说,形容词可以分为( )。A.性质形容词B.状态形容词C.正向形容词D.负向形容词参考答案:CD6. “我很好”“他很帅”这些句子中的“很”并不是表示程度高,只是为了满足语法上的需要。( )“我很好”“他很帅”这些句子中的“很”并不是表示程度高,只是为了满足语法上的需要。(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 A奇怪B好奇C兴趣D兴奋A奇怪B好奇C兴趣D兴奋正确答案:B8. 双音节动词重叠的形式主要是( )。双音节动词重叠的形式主要是( )。A.AA 式B.A一A 式C.ABAB 式D.AAB式参考答案:C9. “地板擦干净了。”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地板擦干净了。”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A.受事B.施事C.动词D.补语参考答案:A10. A中文系教授B,C我有责任D帮助留学生学好汉语。A作为B作为C作为D作为A中文系教授B,C我有责任D帮助留学生学好汉语。A作为B作为C作为D作为正确答案:A11. 关于“致命性心脏病”,哪项文中未提到?A由盲目补钙所致B全球年死亡人数超过20万C一氧化碳浓度过关于“致命性心脏病”,哪项文中未提到?A由盲目补钙所致B全球年死亡人数超过20万C一氧化碳浓度过高D钙沉积会导致死亡正确答案:C12. “可”字感叹句固然表达赞美、惊讶等感情,但它在表达这种感情的同时,重在强调所说千真万确,且程度很高。( )“可”字感叹句固然表达赞美、惊讶等感情,但它在表达这种感情的同时,重在强调所说千真万确,且程度很高。(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3. 定语是一种修饰语,它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 )。定语是一种修饰语,它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 )。A.限制性定语B.描写性定语C.控制性定语D.限定性定语参考答案:AB14. 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是( )。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是( )。A.表示时间短B.表示尝试C.表示语气轻缓、委婉D.表示终结参考答案:ABC15. A又B更C之D再A又B更C之D再正确答案:C16.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三个语法教学阶段的语法模式分别是(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三个语法教学阶段的语法模式分别是( )。A.形式语法模式B.语义语法模式C.语用功能语法模式D.语音语法模式参考答案:ABC17. 结构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但是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加不加“地”,似乎是很灵活的,如限制性状语后一般用“地”,如:“我已经习惯了这儿的生活。”( )结构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但是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加不加“地”,似乎是很灵活的,如限制性状语后一般用“地”,如:“我已经习惯了这儿的生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8. “吗”只能用在疑问句中,而“呢”既能用在疑问句,也可用在陈述句中。即使用在疑问句中,二者仍有区别,如“吗”只能用在是非疑问句中,而“呢”则刚好相反,只能用在除了是非疑问句以外的疑问句中。( )“吗”只能用在疑问句中,而“呢”既能用在疑问句,也可用在陈述句中。即使用在疑问句中,二者仍有区别,如“吗”只能用在是非疑问句中,而“呢”则刚好相反,只能用在除了是非疑问句以外的疑问句中。(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9. “因为所以”和“既然就”二者都表示因果关系,但有不同,如“因为所以”用于说明性因果,表明实际的原因和结果,“因为”后面是事情发生的原因,“所以”后面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具有客观性。“既然就”用于推论性因果,通过事实提出推论,“既然”后是说话人双方已知的事实,“就”后是说话人的推断和意见,具有主观性。 ( )“因为所以”和“既然就”二者都表示因果关系,但有不同,如“因为所以”用于说明性因果,表明实际的原因和结果,“因为”后面是事情发生的原因,“所以”后面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具有客观性。“既然就”用于推论性因果,通过事实提出推论,“既然”后是说话人双方已知的事实,“就”后是说话人的推断和意见,具有主观性。 (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0. 从学习方法上看,母语教学语法的教学对象学习语法知识可以完全脱离具体的交际语境,学习的是一种抽象的语法理论。( )从学习方法上看,母语教学语法的教学对象学习语法知识可以完全脱离具体的交际语境,学习的是一种抽象的语法理论。(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1. 汉语的状语无论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还是方式状语,都要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汉语的状语无论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还是方式状语,都要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2. “学校旁边有银行”和“学校旁边是银行”两者都是存现句,所以没有区别。( )“学校旁边有银行”和“学校旁边是银行”两者都是存现句,所以没有区别。(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3. A价值B品质C价格D质量A价值B品质C价格D质量正确答案:C24. 汉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是( )这几类。汉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是( )这几类。A.表示给予的B.表示取得的C.表示述说的D.表示喜爱的参考答案:ABC25.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能够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习得汉语语法能力,而不拘泥于理论语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能够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习得汉语语法能力,而不拘泥于理论语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6. ( )只能作状语,不能作主语、宾语,也不能作谓语、定语等。( )只能作状语,不能作主语、宾语,也不能作谓语、定语等。A.名词B.动词C.副词D.助词参考答案:C27. “可”字感叹句所表达的情形往往不在眼前,即使在眼前,也重在传达信息,我们称之为“告知式感叹句”。( )“可”字感叹句所表达的情形往往不在眼前,即使在眼前,也重在传达信息,我们称之为“告知式感叹句”。(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8.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语法,而( )指的是语法的教学过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语法,而( )指的是语法的教学过程。A.教学语法B.理论语法C.语法教学D.语法理论参考答案:C29. 我军的侦察兵一直注视着敌人的动静。A动作B声音C情况D消息我军的侦察兵一直注视着敌人的动静。A动作B声音C情况D消息正确答案:C30. ( )比较适用于中高级阶段的语法教学,其特点就是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 )比较适用于中高级阶段的语法教学,其特点就是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A.实物道具法B.对话法C.举例法D.图示法参考答案:C31. 量词重叠的形式有( )。量词重叠的形式有( )。A.AA 式B.一AA 式C.ABAB式D.AABB式参考答案:AB32.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可接受性表现为内容要(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可接受性表现为内容要( )。A.循序渐进B.由易到难C.由简到繁D.由常用到非常用参考答案:ABCD33. “你明天去机场接谁?”是( )。“你明天去机场接谁?”是( )。A.是非疑问句B.特指疑问句C.正反疑问句D.选择疑问句参考答案:B34.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内容的安排应该以习得顺序的考察和研究为依据,如根据邓守信(1999年)统计和调查,在实际教学中,“了 1”和“了 2”的教学顺序应该是(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内容的安排应该以习得顺序的考察和研究为依据,如根据邓守信(1999年)统计和调查,在实际教学中,“了 1”和“了 2”的教学顺序应该是( )。A.先“了 1”再“了 2”B.先“了 2”再“了 1”C.“了 1”和“了 2”同时学习参考答案:B35. 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学习方式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自然就应该有所区别。( )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学习方式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自然就应该有所区别。(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6.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通过动作行为使某个人或事物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是位置移动,可以是性质发生变化,也可以是形式上发生变化,甚至可以是在别人的认识中发生变化。只有在上述情况之下才使用“把”字句。(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通过动作行为使某个人或事物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是位置移动,可以是性质发生变化,也可以是形式上发生变化,甚至可以是在别人的认识中发生变化。只有在上述情况之下才使用“把”字句。(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7. 孩子这么大了,都认不了。A下来B出来C上来D起来孩子这么大了,都认不 了。A下来B出来C上来D起来正确答案:B38. “多”字感叹句直言说话人和听话人自己时,常有提醒人注意的“你瞧、你看”等。(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