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大学网络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详细列表 (作业一)单项选择1.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 ( A)。A. 世界是精神的产物B. 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C. 上帝创造世界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2.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A. 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B. 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人民群众的觉悟与其积极性3.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A. 真理的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B. 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容是主观的C. 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D. 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4.劳动对象是指(C )。A. 生产资料B. 各种产品C. 引入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对象D. 各种生产工具5.辩证的否定是(A )。A. 事物的自我否定B. 绝对的否定C. 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 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 )。A. 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 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 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7.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 A)。A. 经济基础B. 阶级斗争状况C. 生产力D. 科学技术8.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畴,它的含义是(D )。A. 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B. 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C. 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D. 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9.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C )。A. 人们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B. 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C.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 人们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10.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D )。A. 政治原因引起的B. 经济原因引起的C. 精神原因引起的D. 科学技术水平引起的论述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身。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的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 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6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使其获得新的生命,采取新的形态,从而形成了一部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法发展史。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或者简要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涵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理解。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也作出了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列入马克思主义畴的理论,必须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在逻辑体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三者之间相互渗透,互相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3.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因和外因的关系。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部矛盾。矛盾的统一性和竞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达在: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第二,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的统一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达在: 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者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都有重要作用,但都不能孤立的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部矛盾。同时,事物的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因、外因与其关系。 因是事物的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三,外因通过因起作用。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与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同时,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4.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人们在实践中不仅锻炼了体力,而且锻炼了思维的能力,使人的智力不断提高。随着实践的深入和扩展,人们获得的知识也不断丰富。实践是人的才能和知识的唯一源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从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此外在别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去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满足人的需要。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表达。正是由于这种决定作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一点都不能脱离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详细列表单项选择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 )。A.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 剩余劳动时间C. 必要劳动时间D. 商品的供求关系2.价格是商品价值的(D )。A. 惟一表现形式B. 基础和依据C. 现代表现形式D. 货币表现形式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B )。A. 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前提B.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C. 商品经济的基础D. 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4.超额剩余价值是(B )。A. 商品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B.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C. 企业都能得到的价值增殖额D. 商品成本价格与工资的差额5.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A )。A. 利润率B. 平均利润率C. 剩余价值率D. 年剩余价值率6.商业利润是( C)。A. 商品在流通领域增殖的价值B. 买卖活动中创造的新价值C. 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剩余价值D. 在商品交换中增殖的价值7.商业资本的职能是执行的产业资本循环中(B )。A. 货币资本的职能B. 商品资本的职能C. 生产资本的职能D. 流动资本的职能8.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股票持有者获得的股息实质上是(B )。A. 股票升值带来的收入B. 股票收入的资本化C. 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 股东获得的超额利润9.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是(D )。A. 资本积聚B. 资本集中C. 发行股票筹集的资本D. 资本积累10.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B )。A. 根据能否实现价值增殖划分的资本形式B. 产业资本循环中的三种职能形式C. 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三种资本形式D. 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划分的三种资本形式论述1.简述价值规律的容和作用。价值规律的容:(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2.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表达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通过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有全部资本产生的,不是有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的说明了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3.试述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资本家除了用延长工作日的方法以外,还用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个别企业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