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昌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情况报告一、总体概况南昌大学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树立“面向工业 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 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 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 教学内容、以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环节为重点,大力推进工程教育 改革,为国家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 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 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共申报卓越计划 13 个试点专业,分别是:机械设计制造及 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过程 装备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土木工程、食品科 学与工程等专业。自开展卓越计划以来,我校已从 2009、2010、2011 年级中选拔了约1000 名学生进入“卓越计划”实验班学习。二、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计划顺利进行。1、组织架构(1)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 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 处。成员由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组成。成立各学院“卓越计划”教学 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 机制,与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成立各学院“卓越计划”实施工作小组,以院长为组长,成员由分管 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系主任、专业主要负责人组成。(2)企业组织专门领导小组,指定工程师与学生对应教学、管 理。2、保证体系(1)构建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 划”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周文斌任组长,副校长朱友林任副组长, 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计财处等部门,以及各试点学院的 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试点学院成立本院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 施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检 查工作。(2)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大学生的长效机制。学校、学院与企业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置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校企卓越 工程师联合培养指导委员会”,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 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有效指导,使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全过程。学校除了加强对实习基地建设外,积极在 技术、科研上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使企业也乐于接受学生实习, 形成校企良性互动、合作的双赢局面。(3)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建设。学校制定南昌 大学强化教师实践性能力训练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开展 2012 年应 用型专业教师实践性能力训练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切实做好教 师实践性能力训练工作。积极引导老师到相关产业一线学习交流, 获取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鼓励教师带队实习,充分发挥教师在 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监督、促进作用。柔性引进相关产业和领域 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突出企业导师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的优势, 通过进课堂和带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教学。(4)推进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革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课堂教学 内容,使之与本领域普遍运用的或最先进的工程知识对接。同时加大 校内相关学科实验室、实验中心和研究项目等资源向学生开放的力 度,建立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 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 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 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大学生到企业实习 打好基础。(5)构建“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质量评价体系。打破 传统课程考试考核模式,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将闭卷考试、开卷考 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论文)等相结合。特别是对学生实践教学 环节成果的考核,以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等为主要考核指 标。3、教学运行和管理体系根据教育部精神和我校实际,各专业前期本科阶段采取分段衔接 培养模式。学制四年的,采取“31”模式,即累计 3 年在校理论 课和实践课程学习、1 年在企业完成后期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在企业 的学习可分阶段进行,大致分为认识实习、岗位培训、项目培训和项 目实践、毕业设计等。学校大力推行学生利用暑假到企业学习,并进 一步落实到培养方案,确保该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专业特点和实习 基地的行业特点及实习条件,与企业共同制定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和实习计划。学生通过在企业的跟班学习,检验理论知识、了解并掌 握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 力。三、落实相关政策,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政策保障。1、配套政策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自身建设的实际需要,加强卓越计划相关 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学校制订关于成立南昌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 培养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昌大校发201136 号)、 关于印发南昌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昌大校发201137 号、南昌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生选拔管理办法(南昌大学教务处)等文件。(1)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生指标向“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倾斜, 由各专业提出增加硕士推荐免试名额及方案,报研究生院审核;(2)优先支持参与“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学生赴国(境)外 学习交流,包括公派出国(境)留学、进修、企业实习、交换学生等;(3)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学生参加国 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研究;(4)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对参与“卓越计划”的专业教师开展 教学、科学项目研究。对教学效果突出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专业教师, 学校优先推荐其参加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2、经费保障(1)将卓越计划作为专项进行建设,2010 年学校划拨专项经 费 200 万元。学校对实施卓越工程师的专业提供每年 10 万元的资金 支持。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专项管理。用 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校企联合培养、国际 化培养、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实训实习补贴、购买学生保险等。(2)为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效推进卓越计划工作, 学校加大投入,并于近期开展了优秀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申 报。每个获批项目学校给予5 万元经费支持。(3)获批的省级卓越计划项目每个160 万元。3、学籍管理对于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根据要求,采取校内学习和企业 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办法。校内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基本不变,学校 负责学生档案建立、资格认定、成绩登记、学位评定和证书发放等工 作。企业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要由学校和企业联合管理,聘请企业兼 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建立学生的企业学习档案,制定考核标准,进行成 绩考评工作。学生在企业完成学习后,由企业将学生的企业学习档案、 有关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成绩等转至学校。企业学习阶段的学生管理包 括由学校、企业和学生本人共同签订的人才培养三方协议,对三方在 学生管理、学生安全、知识产权、劳动报酬等方面的责权利予以规定。 同时,还建立学生的淘汰和退出机制,以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卓 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4、制定专业“卓越计划”的学生毕业标准。 学生必须完成在企业阶段的教学环节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实 践环节学分占毕业所需总学分的比重(如 2012年培养方案明确规定 卓越计划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 30%)要足以保证学生在整个培养阶 段有足够的工程实践经历。5、完善相关人事制度,制定工科教师的评聘、考核办法,将评 聘、考核的侧重点从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 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 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参与 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给予支持措施。强化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训练。 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继续实施南昌大学强化教师实践性 能力训练管理暂行办法(昌大校发200898 号),积极引导教师到 相关产业一线学习交流,获取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提高对教师 实践性能力训练的要求。把共建实习基础与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 基地相结合,鼓励教师带队实习,这样既能使教师得到锻炼,也能充 分发挥教师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监督、促进作用。四、优化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根据企业要求优化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体系,落实专业标准。 学校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与企业多次沟通协商,不断优化“卓越计 划”人才培养方案,按行业和企业标准整合课程体系。相关专业的 校企培养方案自 2010 年来,历经多次征求意见和修改,并最终定 稿。如机电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方 案均在学院与江铃汽车联合组成的多次会议上进行过详细讨论、修 改,修订。同时,江铃集团根据国际、国内机械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和集团自身新一轮创业的发展规划与目标的调整,强调人才培养要 适应企业的“国际化、大型化和资本证券化”的战略需求,以期突 破目前国内制造业国际化人才需求的瓶颈。根据这一要求,机电学 院对培养方案及时做出了相应调整。其它专业根据 3+1 的培养模式 的需要,将所有课程提前到前三年完成 , 在前三年的课程教学中, 坚持抓好实践环节、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建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同时与企业合作开设校企合作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2、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强化实践环节。本着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精简教学内容,结合工程实际开 展重实践、重应用的案例教学;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 导师的科研实验室等向“卓越计划”学生开放;优先支持该计划学生 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创 新基金项目和挑战杯等;加强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实 习实践基地,经过提升、完善,形成以学校工程中心、设计院、国家 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周边知名企业组成的稳定的“卓越工程师” 校内外实践基地和企业培养体系,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场地保证;建立 一批紧密贴近企业需求、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具有工程应用 前景的课题,让学生在校期间尽早尽多地接触工程实际问题,增强工 程思维训练;毕业设计坚持“高质量、多样化”原则,尝试让学生结 合签约岗位选题,也可结合生产实际选题,或根据校企合作项目、历 届毕业生就业后反馈的信息等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可以是工程项 目设计、生产流程设计、技改方案等。3、综合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学校各专业对卓越计划试验班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系列综合改革, 推行采用启发式、研究型、案例教学等方式,从而实现由知识传授为 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由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授 为主向以导为主转变,学生由被动依赖向研究型学习转变的“四个转变”。主要的改革措施包括:(1)改革教学方法,促进自主学习。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 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老师更多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启 发学生去探究问题。(2)压缩专业学分和专业课学时,给学生留出更充分的课余时 间,以便更好地参加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3)通过大型综合性作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原有部分课程因作业比较简单、综合性较差,距离工程实际要求 较远。改革后的这些课的作业更多地要求学生提供技术报告或课程论 文,综合性、设计性变强,也提高了学生的中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4)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创新意愿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需求。通过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创新活动与科学研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