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基层治理存问题和对策一、“基层治理”问题初探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是 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党的十九大 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 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这不仅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指明了方向,更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和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 治理、引领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阶段社会治理仍存在内外多方 面问题,需要切实做好基层减负的“减法”和鼓励基层、向基层倾斜的“加 法”,以基层党建创新提质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提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 落地落实。二、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表现 (一)基层党组织弱化,重管理 轻治理基层治理越来越依靠官僚化的行政命令,基层党组织在很多社会生活 领域悄无声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现象严重;农村精英人才大 量流失,乡村治理能人难寻、治理能力严重不足,基层治理后继乏人;干 部与群众的利益分化程度加大,特别是基层“微腐败”等问题加剧了群众对 党和政府的不信任。有乡镇双代管中心的负责人表示,有的村组白条太 多,借由重点项目建设的名义吃吃喝喝,村总支没有履行主责主业,对作 风问题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干群感情。一级一级纵向的“科层化”管理模式 又造成了“重管理轻治理”问题,为加强管理,往往一级一级签订责任状, 这本是确保各项决策在基层落地、让百姓拥有实实在在获得感的有效保 障。然而,各种考核普遍使用“一票否决”,造成乡镇管理体制扭曲为“压力 型”体制。(二)督查检查太频,问责追责过滥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属地管理、痕迹管理广为流行,在一些地方直接 造成督查检查考核的过滥和变异,同时带来问责追责过度化和基层工作无 序化,滋生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乡镇没有话语权,基层干部不可能拿 着中央的文件跟上面讨价还价。甚至有些乡镇“一把手”担心“瘦身减负”的 初衷发生异化:“省里面会就此督导地州一级,地州又会检查县一级,最 后又变成乡镇基层的责任了。如此一来,对瘦身减负的督查检查又变成 新负担。”属地管理带来属地问责,在信访领域尤为常见。一名信访户的 户籍在当地,但早已外出打工定居,经常上访。乡镇负责人经常在“接人” 的奔波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三)基层权责不清,完成任务流于应付基层职能定位不清的现象在基层较为突出。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很多 基层部门并没有法律法规正式授予的职权,这导致他们在监管、督办、落 实种种职责时没有底气。大营镇安监办负责人对此苦不堪言:“没有执法 证、执法权与处罚权,出去监管执法,自己心里都没底,大多数情况下只 能通过个人私下关系劝其整改,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很大,很担心别人质问 自己没有执法权限。”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层层传导到最基层的责任往往 “兜不住”:或因部门事务繁杂而疲于应付;或因不具执法权而师出无名; 或因专业力量欠缺而有心无力。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上级不同部门安排的 工作任务常常挤在一起,还硬性要求在相近日期完成,这更造成基层分身 乏术、疲于奔命。有人不堪重负,干脆无中生有,连夜加班加点补材料、 “造痕迹”。(四)基层治理 体系不健全基层群众组织名不副实,部分变成了对上负责的官僚化组织,行政化 趋势明显,越来越脱离群众。同时,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基层事务的空间不 大、渠道不畅,部分群众的正常呼声得不到倾听、正当利益得不到维护, 因此而产生的信访举报、集访上访等也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严重隐患,存 在见子打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群众自治组织不健全、缺乏有效 的载体,即使有也名不副实,作用发挥的并不好。因此开展党建引领基层 治理,是破解社会治理困境、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三、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治理人才不足,政治素养 不够 。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先天不足”,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外移,基 层群众文化素养不高,政治参与热情不足,存在“不愿干”的心里,造成基 层治理缺乏治理人才。在政策吸引下,部分乡土人才愿意回乡,但政治素 质的配套培养没有跟上,对于乡土人才和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缺乏长效 化、制度化机制。(二)部门联动不足,考核方式不够科学。部分上级单位唯自身、唯 部门利益为重,“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事前不了解基层实际,造成 “政出多门”“不贴合实际”的情况。在督查检查和责任制考核中没有提前沟 通,形成合力,仅就部门工作督查工作,让基层处于疲惫的迎检状态。部 分乡镇党政办反映。同样开展一项工作,但是要填报不同的报表,撰写不 同的报告上报上级单位。督查检查反馈的问题也是以整改报告代替整改。 以文山会海来反对文山会海,基层始终难以“松绑”。(三)部分干部作风不正,责任意识淡薄。部分基层干部存在守摊 子、混日子的思想,不求上进、墨守成规,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加之能上能下的机制在基层没有完全铺开,导致“会做的人忙得团团转, 不会做的人闲在旁边看”,进而产生“同工不同酬”问题,能者因此产生抵触 情绪,庸者反而高枕无忧。四、有关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组织优势转化 为治理优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引领功能,建立健全强化村 党组织政治领导的制度机制,引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党的意识、纪律 意识、责任意识。持续用力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农村党员 队伍先进性建设,规范党内教育和组织生活,切实增强党组织的仪式感和 神圣感。把分散、孤立的群众和社会自治组织联系整合起来,共同致力于 把基层重建为“团结的基层”,共同致力于政党理念回归“人民政治”,不断 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治理优势。(二)加强基层“领头雁”培养,把人才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开展新 型职业农民培训及村民素质提升培训行动。大力实施“传帮带”工程,组织 农村人才与青年技术人员及新型职业农民“结对子”,加快后备人才培养, 带动农民群众实用技能提升。组织优秀农村人才服务基层,推行“农村人 才+基地+农户”等服务模式,扩大“影响一片、带动一群、造福一乡”的集 群发展效应。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持续开展村(社区)干部能力 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质 量。建立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绩效补贴+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结构 性岗位补贴长效机制,逐步提高村(社区)岗位报酬,激发村(社区)干 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三)加强部门联动配合,把协同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减少来自不 同业务部门的单项考核干扰。此外,还应简化考察调研程序,尽可能减少 工作汇报会、座谈会,尽量采取现场走访、口头汇报等简便形式。同时要 建立科学的问责机制,形成问责、容错纠错和澄清有效协同的机制,鼓励 多元化的容错纠错机制。查实确需问责的,要分清责任的层次,是主体责 任、管理责任还是其他责任,对因政策不明晰等导致的责任,应该划定容 错空间,给予纠错的机会。(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把干部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基层干部庸 政懒政背后有不同原因,应针对不同“致庸致懒”原因和干部的不同特点对 症下药,真正树立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针对年轻干部“不愿 为”“不会为”“不敢为”的,要加强传帮带力度和教育培训力度,建立领导和 普通职工交心谈心机制,真正激发年轻干部工作的热情和活力;针对遭遇 “天花板”的干部,要在其思想上加强教育、行为上细化监督,更要完善干 部约束激励机制,落实职务职级并行制度,让干部们物质上不为难,精神 上有尊严。保持其工作热情;针对部分得过且过,“等养老”的干部,要健 全干部考评制度,合理设置正面考评指标和负面考评指标,把“作为”情况 和考评结果联系起来,把考评结果和职级升降联系起来。引导“无为者”想 为,鼓励“想为者”有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