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线下观评课活动记录(平均数)省浙江区域、学校象山实验小学学科小学数学活动名称全县培训活动时间主题、问题二下平均数形式上课主持人教研员朱林贤参与人员全县60余人活动过程过程:一、创设情景 人数相同,比总数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球类运动?生:师:盛老师比较喜欢打篮球。上个星期学校里举行篮球赛。(电脑出示照片)师:这是他们投篮比赛的成绩。(图)师:从图观察,如果请你当小裁判,从两组中选一个人去投篮比赛,你会选 谁。生:师:如果从这两组中选一个组代表学校去投篮比赛,选哪一组比较合理。 师;算算看。生:第一组一共投进 6+9+7+6=28 (个)。第二组一共投进 10+2+5+3=20 (个)师: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总数的来判定。 人数不同,提出问题师:我们再来比较一、三两组,请同学们算算第三组的投篮总数。(图)生:10+4+7+5+4=30师:你们的意思是选第三组比较好生:不同意,这样不公平。师:是啊,这样比不公平,人数不同就没法用比总数的办法来选择。 那比什么比较公平、合理?生(参与讨论)二、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引出平均数(老师参与交流) 生:求平均每人投进几个?师:这是一个不错的建议,很好的思路,请你们求一下?生:6+9+7+6=28 - 4=7; (10+4+7+5+4 ) 30- 5=6师:算出来的7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呢? 6呢?(让学生说一说)生:师:6表示意思是相当于第三组平均每人投6个,7表示意思是相当于第一一组平均每人投7个。我们可以说 7是6、7、8、9的平均数;6是10、4、7、5、4的平均数。师:第一组的整体水平比第三组高。 引导探究,理解平均数师:第三组的平均数是 6, 6是谁投的数量呀!怎么没有人投进6个啊?生师:第一组平均数 7与那这个同学投的 7个是相同意思呢吗? 生:一个是个人成绩,一个是代表整体水平。总结:太棒了!平均数正如你们所说,它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不代表一 个人,而是代表一组数的平均值。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或平均水平。 初步求平均数师:我们刚才是怎么样求平均数的?师:这就相当于把第一组投篮的个数合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人相当于分到了 7个(严实“先分后合“的过程)师:你能给刚才这种过程起个名字吗?(手势表示“先合后分”)生:师:真是一个形象又好听的名字(板书:先分后合)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 28十4=7,想想看,这个算式是不是表达了先分后合 的意思。 移多补少师:这种先总后分的方法求出同样多。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手中的统计图,移一移,亲自验证一下,是不是第三组真的平均每人6个,第一组真的平均7个。巡视汇报师:(电脑演示)你们瞧,从多的里面取出一部分移给少的,使每个数变成 了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师:通过移多补少,我们真的在图上看到第一组每个人是7个,而第二组每个人是6个。师:而通过移多补少得到同样多的数就叫作原来几个数的平均数。6、7、8、9的平均数是 7;10、4、7、5、4的平均数是 6。 生活应用师:其实在我们生活里,平均数无处不在。电脑出示1、 少儿歌手比赛,1号选手平均得分 9分。2、盛老师家2013年平均每月用电34度。3、304班学生平均身高是 137厘米。师:想我们班小朋友的平均身高,你有什么办法?生:()+ 60师:这样做师: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有代表性的选几个人。那你们觉得怎样选比较好。能大约的知道我们班级的平均身高?师:看着这些数据,估计一下我们班级的平均身高是几?师:老师也估计了一下?(看虚线,说理由)最高点,最低点师:我们的平均数是介于最高与最低之间。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求一下,能不能移多补少?(不行,不能割)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列算式不计算。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师:现在知道平均数是怎么回事了吧。接下来让我们用平均数的知识去解决 一些生活中的问题。1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X”): 四(1 )班数学平均成绩 93分,四(1)班肯定没有不及格的人。() 2007年甲村的人均年收入是 9000元,乙村的人均年收入是 8500元,王伯伯2007年的收入是8500元,他肯定是乙村人。() 北湖水上乐园的平均水深为120厘米,那身高是140厘米的小明同学下水不可能会有危险吗。()四、评价反思,感受成功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学到的?你有哪些收获?2、2014年象山县一周最高温度统计表日最高平均温度是多少?3、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如果每人只能参加一个兴趣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多少人? 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六(1)班有一名董浩的男生,请你猜猜他可能参加了什么项目,并说说理由。4、实验小学6个年级举行献爱心捐款活动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480元 500元 520元 55元下面的算式你人为正确的是()(1)(480+500+520+550 )- 4(2)(480+500+520+550 )- 65、实验小学五年级 8个班举行献爱心捐款活动。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 下午170元 160元 140元 250元 320元平均每天捐款多少元?下面的列式你认为正确的是: 师:本来老师上到这里就下课了,但你们今天表现的太棒了,老师临时增加 了一个题目,相信难不到你们。第几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成绩(环)6787第几次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第四次成绩(环)954师:前三次小红和小亮分别平均每人打几环?”生:师:小红第4枪打了 7环,现在小红平均每次打几环?打了第 4枪后,会不 会影响前三次的平均数?师:小亮继续发出第 4枪,小亮有没有可能超过小红的成绩? 生:学生回答有可能,也有人说不一定。师:你想让小亮第 4枪打几环?噢,10环,快算一算,小亮第 4枪打出10 环后,现在平均每次打几环?”生:7环。师:小亮打到第4枪,前三个数的平均数变化了吗? 师:加入一个数据以后,会对原平均数产生影响。 师:如果选一位选手去参加比赛,你会选择谁? 师:在比赛场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练习1、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X” ): 四(1 )班数学平均成绩 93分,四(1)班肯定没有不及格的人() 2007年甲村的人均年收入是 9000元,乙村的人均年收入是 8500元,王伯伯2007年的收入是8500元,他肯定是乙村人。() 北湖水上乐园的平均水深为120厘米,那身高是140厘米的小明同学下水不可能会有危()2、星期 一二三四五六日平均最高温度(C)最地温度(C)3、实验小学6个年级举行献爱心捐款活动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480元 500元 520元 550元下面的算式你人为正确的是()(1)(480+500+520+550 )- 4(2)(480+500+520+550 )- 64、实验小学五年级 8个班举行献爱心捐款活动。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 下午170元 160元 140元 250元 320元平均每天捐款多少元?请列出正确的算式是: 主要结论与建议本例1通过求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量,使学生 明确平均数量不是指每个学生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指“假设” 四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样多,每人收集到多少个。教材用横向的象形条形 统计图给出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数量,在这个统计图上,可以直观 地看出小红比小兰多收集 2个,小明比小亮多收集 4个,假如把小红的矿泉 水瓶给小兰1个,把小明的矿泉水瓶给小亮 2个,四个人的数量就相同了, 即13个。教材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 均分的意义,使学生理解:求几个数据的平均数,就相当于把这些数据的总 和平均分成这么多份。由此,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 象的过渡。本例2通过求两支篮球队的平均身高,比较这两支球队的身高情况,使 学生理解: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不能反映其总体情况,应该用一个统计量 来描述这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和其他组数据进行对比,平均数就是这样的 一个统计量。要比较两支篮球队的身咼情况,一个一个地比非常麻烦,而且 不容易比清楚。所以要先求出两个球队各自的平均身高,再用两个平均身高进行比较。通过此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 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活动反思与改进求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 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 简单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课一开始,我以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运动会跳绳的录像引入,把学生一下子 引入了课堂。这一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求平均数 的方法(移多补少法)起到了迁移的作用。在例题教学中,我让学生观看了“篮球比赛”的录象,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兴趣盎然,既而我抛出一个实 质性的问题:是欢乐队身高高一些还是开心队身高一些?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欢乐队,有的认为开心队,学生各抒己见,各自 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有的学生用最高的身高进行比较, 有的学生用最矮的身咼进行比较,有的用总数进行比较,还有的用求平均数 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时候鼓励他们将心中的矛盾展示出来,让他们充分地争 论,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性。当学生 感受到要比较那个队身高高一些必须先求出“两个队平均每人的身高数”后,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讨论或者讲解“平均每人的身高数”的含义,而是让学 生用移一移,画一画的,或者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在此,我把思考的 权利交给学生,不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本课的大致知识能力层次如下:认识平均数的意义一一求平均数一一应用平 均数。教学设计从由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并利用条形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动 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了感性支撑,然后,在 学生已经学过“总数十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总 数量:总份数一平均数”。整节课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 立体,多纬度构建主体化的平均数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冋时,不失时机地 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 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 深刻和全面。但在这堂课教学中,我也有困惑:首先问题的设计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进行合作讨论、探究,更深层次地理解概念;其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 流于过场的倾向,怎样实现这一学习方式优化及发挥其最大功用,这些问题 仍值得不断探究和实践!审核意见属实学校(区域学科管理员):姓名:励赛斐 日期:2014-3-1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