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沧州市主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沧州市将构筑“一城、五区、三组团”的总体城市发展格局,“一城”即明确大沧州市概念,“五区”即指新华区、运河区、渤海新区(含海兴县)以及沧县、青县同城化管理,“三组团”包括主城区组团、黄骅新城组团和青县县城组团三个组团,总面积5971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组团包括新华区、运河区、开发区、高新区和沧县,规划面积1736.3平方公里。为切实加快主城区组团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依据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主城区组团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沧州市主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冀中南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京津冀都市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成员,在促进环渤海环京津区域开发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功能得到提升。但是,沧州总体上仍属沿海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功能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先进城市存在明显差距,城市要素聚集能力削弱、城市产业集聚不够、工业实力不强,中心城区人口、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渤海新区的大规模开发及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主城区石化及轻工等支柱产业发展优势逐渐弱化,区域中心发展地位受到严峻挑战,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层次,要素流动缺乏明晰的导向机制,产业低水平重构,地区间竞争大于合作。本规划围绕大沧州战略,以主城区组团为重点,统筹规划主城区发展,拉开城市建设框架,优化经济开发格局,对于提升全市发展地位,推动东中西协调发展,促进冀中南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2010年为规划基期,2011-2015年为规划近期,展望到2020年。第一章 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一、经济规模 2010年,主城区组团人口114万人,经济总量达到433亿元,分别占全市的15.6%和19.7%;人均GDP达到37978元,进入中等发展地区行列;一般预算收入34.7亿元(其中,市本级20亿元),占全市的38.1%。 二、产业基础 2010年,主城区组团三次产业结构为5.6:43.4:51,服务业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13.5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比2005年降低了9.5个百分点。以沧州市经济开发区(省级)、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沧东开发区(省级)等重点产业园区和一批特色乡镇工业区为依托,基本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管道装备、食品轻工等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格局,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名优产品,“沧州大化”、“东塑”、“沧运”等品牌名闻国内外。随着沧州新城区的加快建设,城市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条件日益改善,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务会展、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三、城市建设 随着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深入开展和沧州新城区的加快建设,主城区建成区规模达到46.48平方公里,比2005年扩大了9.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5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10万人,进入大城市行列。沧州体育馆、国际会展中心、狮城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投入使用,新建五星级酒店2家,28平方公里的沧州新城已现雏形,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中心城区城市绿地面积达到了184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0平方米,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验收。 四、交通条件 新亚欧大陆桥头堡10万吨级黄骅综合大港正式通航,使沧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沿海临港城市。“九纵六横”的三个区域性大通道从沧州交叉穿过,由津汕高速公路、沿海高速、205国道、海防公路组成沿海通道和由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台高速、京沪高速、104国道组成的京沪通道,将沧州与京津、山东及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其他地区密切联系起来;由朔黄铁路、石黄高速、307国道及建设中的邯黄铁路和“十二五”期间谋划建设的邯黄高速、石港高速组成的石黄通道,使沧州成为河北中南部、我国中西部地区便捷、重要的陆海联运通道;由谋划建设的沧州机场开辟的航空通道,将使沧州构建起海陆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五、社会发展 沧州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921元,在全省11个设区城市中排第六位。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3平方米,比2005年提高了6.1平方米,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 第二节 发展优势 一、政策优势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沧州主城区组团开发创造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一方面,作为河北沿海地区重要增长极,沧州主城区组团在京津冀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战略地位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河北沿海地区定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的先行区,带动华北、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深化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沧州主城区组团作为天津滨海新区与河北沿海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将有机会在项目建设、土地利用、财政税收、改革开放等多方面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区域开发的政策优势凸显。 二、区位优势 沧州东邻渤海、北依天津、西靠冀中南广阔腹地,地处我国东部南北运输和西部出海大通道上,战略地位突出。黄骅综合大港通航,使沧州市真正成为冀中南区域陆海综合枢纽城市,开启了沧州开发开放的新篇章,结束了沧州没有综合港口的历史,使沧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沿海临港地区,成为连接华北与华东、渤海湾南部沿海与冀中南及晋陕中部腹地的综合枢纽地区,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优势凸显。 三、资源优势 沧州地处海河平原和黑龙港流域的交汇区,拥有粮棉菜果畜禽等丰富的农牧及林果资源;紧邻南水北调东线,未来外调水将大大缓解当地水资源供需压力;地处京杭大运河畔、九河下梢,多民族交融,名人辈出,是世界著名的武术之乡,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作为中国年轻的化工城,市域范围内拥有华北和大港两大油田,是中国四大产盐基地之一,海洋资源丰富。 第三节 制约因素 一、影响带动能力弱 主城区建成区规模、人口聚集规模偏低。城市传统优势重化工产业逐步向渤海新区转移,而新兴产业与周边县域低水平重构,产业技术层次不高,辐射影响力不大。 二、先进生产要素短缺 我市人才、技术等先进要素供给不足,在沧州市制造业企业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仅占从业人员的0.05%,具有大学本科(含大专)学历者占2.3%。另外,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天津市,随着滨海新区大开发,必然对周边区域先进生产要素产生虹吸效应,造成大沧州发展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瓶颈制约更加突出。 三、区域生态环境敏感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贯穿沧州市南北,使得大沧州主城区组团部分区域成为生态敏感地区,在产业选择、项目布局、城镇建设等方面,不得不考虑运河沿线生态安全问题,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河北沿海地区战略增长极和冀中南经济区东部经济中心为目标,充分发挥陆海枢纽、经济区位、战略资源、传统文化等突出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新型城市化道路,着力加强新城区开发,拉开主城区建设框架;着力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强城市工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加强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大沧州协调发展的基础支撑;努力构建以“一轴、两带、三区、多点”为主的主城区组团空间开发框架,着力打造现代都市产业体系,跨越式提升沧州市发展地位。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以两化协同促发展。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推动新型城市化,以新型城市化促进新型工业化。通过城市新区建设和园区开发,调整优化功能分区,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要素吸引力和产业聚集力,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聚集,以产兴城,以城促产。 坚持以开放创新促发展。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沧州市主城区组团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的根本动力,始终把对接京津作为振兴沧州城市经济的重要途径,通过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引进创新要素和资源,培养创新发展能力,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坚持以统筹协调促发展。主城区组团开发要注重与渤海新区和青县两个组团的发展关系,合理分工,协调发展;要处理好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体制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构建良性互动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 坚持以改善民生促发展。沧州主城区组团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努力实现公共资源共享;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努力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努力倡导社会公平正义,在民生改善中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以生态建设促发展。充分利用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的生态资源条件,把经济发展轴打造成绿色生态走廊,打生态牌,念经济经。全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审核,继续扩大节能减排成效,打造生态沧州、宜居沧州、魅力沧州。 第三节 发展定位 沧州主城区组团总体定位:京津冀都市圈沿海区域经济增长极、河北沿海区域经济中心、冀中南陆海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津冀都市圈生态宜居城市。产业定位:区域性商贸流通、现代服务业中心;环渤海地区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现代石化及精细化工基地、生物制药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供应基地、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河北沿海及冀中南地区重要的总部经济基地、研发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第四节 发展目标 根据以上发展思路和战略定位,“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主城区组团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5%,力争增长17%,总量达到95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90亿元(其中,市本级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产业发展地位明显提升。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明显提升,成为全市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先导区和引领区;文化旅游产业、现代物流、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8000元和10000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城市化率达到80%以上;城镇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城镇社会保障(三险)覆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加强。城区集中供水率达到95%以上,集中供热率达到80%以上,燃气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城镇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城市品位明显提高。 到2020年,主城区组团人均GDP达到沿海发达省市水平,与京津发展差距明显缩小,主城区人口超过100万人,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地位明显增强,成为冀中南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魅力的区域中心城市。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功能分区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水平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功能分区, 稳定农业生产,加强生态保护,限制开发强度,着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新沧州。 一、城市功能区 主要包括新华区、运河区、开发区、高新区和沧东开发区以及所辖范围内乡镇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对内对外开放的国土空间。该区域今后要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则,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主城区企业向园区聚集,重化工企业向沧东开发区转移,依托新城建设,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发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