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精讲精练复习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童话寓言之旅、爱我中华、温暖的记忆、民族之魂、科学与发现、名著之旅。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这六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 “语文百花园”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由“温故知新”、“口语交际”或“语文大课堂”、“习作”三个栏目组成。其中,“温故知新”安排了六次,“口语交际”和“语文大课堂”分别安排了四次和两次,“习作”安排了六次。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勇于探索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2、认识138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会写生字164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注意积累词语,把词语归类进行正确的搭配。能在朗读基础上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继续训练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加深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大量积累语言,努力学以致用。3、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能根据讨论的话题,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表达清楚,有条理。4、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书信、读书笔记、建议书等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复习学过的九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三、教学重点、难点1、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要把握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学习并掌握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四、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68人,其中女生30人学生学习状况: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一般。优生人数不多,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但不够灵活;差生有7人,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生大部分态度还比较端正。五、教学措施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2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5做好月月清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六、教学进度精读课文 18课 54课时左右略读课文 12课 24课时左右语文百花园 6次 24课时左右写字 每周一次 18课时总计 120课时左右附送:2022年六年级上语文文言文期中复习卷答案 (I)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与友期行 期(约会,约定时间) 行(出游,出行)(2)太丘舍去 舍(舍弃) 去(离开)(3)去后乃至 乃(才 ) 至(到)(4)尊君在不 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5)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 (6)下车引之( 拉,表示友好 )(7)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太丘 )去后( 友 )乃至。( 家君 )待君久不至,( 家君 )已去。( 君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过了正午,那朋友没有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他)和别人约好一起出游,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来拉元方(表示友好),元方走进家门,(看都)不回头看(一下)。4、从元方的两处对话和一次行动中,你能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答:元方是个明白事理,聪明机智,讲诚信,懂礼貌,明辨是非的孩子。5、分析下列句子(1)它们分别表现友人什么特点?A、“期日中,过中不至”表现友人不守信用。B、“怒曰:“非人哉”表现友人没有礼貌。C、“友人惭,下车引之”表现友人知错能改。(2)从友人的表现中,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答: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守信,懂礼貌,知错能改的人。6、上文选自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的文学家 刘义庆。7、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答:元方“入门不顾”是因为客人无礼在先。元方年仅七岁,便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其“入门不顾”,是对客人无礼的回击,表现了他性格直率的特点。8、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元方从这两方面驳斥友人,友人理亏,所以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二)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两小儿辩斗 辩斗(争辩,争论) (2)公问其故 故(缘故,原因)(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认为) 去(离开)(4)而日中时近也 日中(正午)(5)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等) 盘盂(古代盛饮食的圆形器皿。)(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是)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阴凉的意思)(7)日初出沧沧凉凉 初(刚刚)(8)及其日中如探汤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汤(热水) (9)孔子不能决也 决(决断,判定)(10)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 为(认为)汝(你) 知(通“智”,智慧)2、翻译下列句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2)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开始出来时距离人近,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3)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不能判定(谁对谁错)。两个小孩嘲笑他说:“谁认为你多智慧呢?”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孔子不能决也。 4、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一儿从太阳大小角度看问题,另一儿从阳光给人凉热的感受看问题。5、文中画线句“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改为陈述句后,表达的意思不变的一项是 D A、此必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也。B、此为近者不热而远者不凉也。C、此非近者热而远者凉也。D、此为近者热和远者凉也。6、孔子被人取笑,你怎样看待这件事?答:孔子被人取笑,但这恰恰是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的态度。7、两个小孩的争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告诉我们要有大胆质疑,执著探究的精神。8、“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句话告诉我们: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任何人在求知的过程中都是要不断进取;同时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要永不自满。9、孔子是人怎样的人!孔子是一个谦虚谨慎,实事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10、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1)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任何人在求知的过程中都是要不断进取,实事求是,永不自满。(2)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3)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11、对此文给我们的启迪的理解中不当的一项是(C)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无所不知。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能迷信权威。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并不能以偏概全。12、上文选自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人名)所著。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