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进企业研讨会发言稿参加这样的书画展,收益匪浅,从自身讲,看到这么多本土和外地书画家的精彩作品,受到了一次艺术熏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次活动,是河北省博客联盟过去走进企业的继承,也是新的发展,带文化进企业,以文化做纽带,使博客联盟和企业合作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借此机会,就企业文化的建设,谈点想法,就教于各位文化名家。历史的新课题、新机遇让文化走进企业,客观地说,通过书画展这样的方式,这仅仅是外在的形式,虽然可以起到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作用,但是,就企业文化建设来讲,这不应该是终极目标。而更深层次的是如何激活企业、企业家的文化自觉、历史担当和文化智慧,探求企业发展的文化支撑力。这样一个题目的提出,并非无的放矢,是从社会发展大势和现实实践中感悟到的。进入 21 世纪,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适应,把区域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的发展放在了最终“以文化定输赢”上。这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这是历史的课题,更是历史的机遇。从国家层面讲, 我们正面临中华民族的复兴。 民族复兴,首要的是文化复兴。毛泽东主席曾经讲过:中国应该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这种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我们为世界提供了多少物质财富,而根本的贡献在于文化贡献,主要的体现在先进的思想、理论、社会制度、发展方式等等。从企业层面,面对历史新课题、新挑战,作为企业、企业家,用什么样的思维、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实力来应对。换句话说,应对新课题、新挑战,企业、企业家准备好了吗?适应新的潮流, 文化开发热已然兴起, 无论城市、村镇、企业,甚至于机关单位,都有先觉者,在用心费力“做”文化,或到历史中寻找形象定位的文化亮点,或到历史文化中寻找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契机,通过谋求新型产业来寻找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新途径,从文化中寻找发展动力。尤其让人高兴的新现象是, 一批企业、 企业家投入人力、物力,置身于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实践中。概括起来,企业的参与,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从保护和传承的角度走近文化;二是从开发利用的角度走进文化。有三种形式文化产业、文化公益事业、企业文化。企业和企业家的参与,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新的生机,积累了新的经验,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中有政策层面的, 如参与途径, 投入产出、利益分配协调机制,需要政府用政策、法规来为企业参与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提供支持。也有社会共容层面,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协调,为企业参与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这是需要政府和具有文化遗产的地域努力的。从另一个方面讲,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参与的主体之一的企业家来讲,还有一个文化价值取向问题,多年来,在经济发展“最大利益化”的追求中,往往使资本和文化成为一对 “冤家”、我们听惯了、 看烦了资本和文化的博弈中,文化资源往往葬身在资本驱使的推土机下,在资本的强势面前,文化是那样的不堪一击。这种“开发性”的文化破坏现象,令多少人扼腕叹息,义愤填膺,忧虑中华传统文化要葬送在这一代人手里?中华民族文化自立、自强,呼唤有更多的的企业、企业家有文化自觉,有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历史担当意识,更要有胜任担当大任的文化智慧。到哪里去找企业的魂文化支撑力,企业的灵魂文化是区域、城市的灵魂,是持续发展的内动力。文化更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支撑,自然也是培植企业竞争力的支撑。这是新形势下,给上到国家,下至企业提出的历史性新课题。破解这样一个历史的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探索、到实践中寻求答案的问题很多,如文化与大到国家实力、小到企业生存发展关系问题;文化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作用问题;以及如何在实践层面,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等等。具体到企业来讲, 我觉得,有两种选择。 一是低层面的,也是众多企业致力于做的,如文化产业项目开发,企业文化氛围营造和文化形象的打造。二是高层面的,通过“做”文化,寻找到企业植根固本、培基强体的法宝,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今天,企业面临着比任何时候都严峻的生存发展环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要搏击风浪,除了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强大的精神企业之魂。那么,应该到哪里寻找企业之魂?培植企业精神,脱离了文化支撑是不行的。毛泽东主席讲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同样的道理,没有文化的企业,也是低素质的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这里所说的文化的标准怎么衡量?就个人来讲,有无文化,换句话说,文化素质的高低,不仅仅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识多少字,有哪一级的文凭,这当然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这是表象,深层次的因素是看渗透着怎样的文化素养,有怎样的文化价值取向,也就是渗透在灵魂深处的是什么东西。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如此,文化素质不仅表现在环境布置营造文化氛围、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等表象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建设培植企业精神,打造企业的灵魂。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这就把文化支撑力的问题,提到了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文化支撑力,我认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外在的,企业用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新的发展平台,占领产业发展新高地。另一方面,企业本身,也要顺应这样的潮流,把打造企业文化,用文化建设作为固本强体的发展战略。这是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够站稳脚跟,做大做强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各地区、各类型的企业,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可以说百花齐放,各有高招,有不少具有开创意义的方式方法探索。既有形式上的探索,也有更深一层的实践,有的企业在企业发展战略上,从文化中寻求新的机遇,新的动力,把文化渗透进企业发展战略中,以企业家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从保护和传承的角度走近了文化,顺应时势,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提出“以文化促进商业,以商业反哺文化”的理念,开始新的战略布局,一方面生产商业产品,同时还产生精神产品,即文化产品,把文化渗透进开发项目中。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培植中,注重内在素质的塑造,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体现出了全新的文化价值取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企业使命融会贯通,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 企业之魂。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要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出发,把企业文化的建设的立足点放在致力于打造一支有道德、有理想,更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员工队伍。一般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不外乎这么几方面:团队意识、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业务能力。这绝对没错。一个企业,有一半的员工达到这个水平,这个企业就会让人刮目相看。但是,这只是常规原则,如果面对今天企业新的生存发展环境,放到构建企业新的发展战略来考量,显然是不够的。除了常规原则外,还应不断强化员工的文化创新意识,培养一支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智慧的骨干力量,最大限度地把思想统一到构建企业长远发展的文化支撑力的战略上来。这应该是有超前意识、战略眼光的企业、企业家的必然选择,是致力于企业固本强体的企业文化的追求目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第一,从社会层面来讲。放眼神州大地,全国各族人民正为着一个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凝心聚力。在世纪新格局面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被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到各族人民面前。在这文化“三自”中,文化自信是基础。失却了文化自信的民族, 就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这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清醒认识。当前,随着国际竞争的深刻变化,价值多元化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文化自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错误思潮沉滓泛起,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历史虚无主义来结构历史,评判中华传统文化,必欲弃之而后快。谬误所致,使部分人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落后划等号,忽视了自身文化的光泽,自卑自弃,严重消解着文化自信。一个民族的复兴,就是文化的复兴,而文化的复兴,没有文化自信就失去动力和自觉。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提振文化自信,就要有充足的底气。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把握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做到认知、认同,从历史文化中,寻找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她诞生那天起,就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提供了坚强的支撑力,也为世界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成为世界人类的共同财富。第二,从企业层面上讲,企业参与文化开发,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开发、 利用,都有个站位问题。 要高起点, 大视野,就是要准确定位,站在历史进程大格局的宏观视野,审视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历史作用,从中找到蕴含的内在文化价值,使文化产业落地生根, 具有生命力, 以彰显不凡的文化价值、文化形象,进而创造不凡的经济效益。在这里,就给企业家、企业从业者提出了一个任务,既要了解整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也要了解自己脚下土地的历史、文化。既要有文化自觉,也要有发现、利用的文化智慧。只有这样, 才能使 “文” 真正化之, 真正为我所有,为我所用。我们脚下这块热土,不缺历史,不缺文化。相比较,缺乏的是发现的智慧,也许还有传承的责任。时代呼唤企业家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