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题提示从识字的时候开始,我们每个人就知道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 地大物博”。的确,我国自然资源当中,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居世界第 1位,耕地面积和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均居世界第3位然而,中国 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赵成功却要通过本报向全社会大声疾呼:“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必须尽快树立全民资源忧患意识!”记者:您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赵成功:我们的自然资源总量虽然丰富,种类也很齐全,但是因 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 平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为43%,人均石油占有量仅为13%,天然气 仅为10%。其次是我国资源质量不高。中低产田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79%, 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只占40%。而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特征 是:中小矿床多,大型和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多为贫矿和难选 矿,富矿少,开采难度很大。我国铁、锰、铜等矿产的平均品位都低 于世界平均水平。另外,我国资源组合和空间分布不平衡。例如:我国的海洋蕴藏 着丰富的资源,但开发利用水平还很低,在短期内难以缓解资源供给 不足矛盾;我国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地区,而西 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环境比较恶劣。记者:看来,我国的资源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但是,改革开放以 来的20多年里,我国经济的发展似乎并未为资源所制约。赵成功:这个问题不能这么看。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我国依靠 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起了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大量耗竭自然资源 为基础的。据统计,1953-1992年,我国国民收入增长了 12. 9倍,而 一次性能源消耗增长了 20. 1倍,钢材消耗增长了 38. 3倍,生铁增长 36. 3倍,水泥增长86. 5倍。我国单位GNP的钢材、铜、铝、铅、锌的 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能源对GNP产出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 / 7。长期以来,我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粗放、浪费严重,导致资源需 求的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相对短缺问题。 例如:我国在用地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造成大量土地的闲置,浪费 了宝贵的耕地资源。有一段时期,我国提出“有水快流,大矿大开, 小矿小开”,出现了大小矿业企业一哄而上的情况,许多小型矿山企 业技术落后,“采富弃贫”,把一些易于开采的富矿挖得千疮百孔, 根本不可能成规模、有效地开发,结果浪费非常严重。据统计,我国 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2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 较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30和20个百分点。又据测算,如果我国金属矿 山回收提高10个百分点,就会节约几千万吨的矿石量,相当于新建十 几座大型矿山。我国经济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彻底解决资源利用率 低、浪费严重这一问题。记者: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的状况对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赵成功:土地、矿产、海洋等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国土资源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直接支撑度在40%左右,影 响波及面达70%。21世纪上半叶,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 世界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经济高速增长,资源消耗强度大,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在整个经济增长 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不足的矛 盾将日益突出。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45种重要矿产中,可以保证 需求的只有23种;到2020年,仅有6种。到2010年,我国矿产需进口量 将达2亿吨左右,到2020年进口量将达2. 5至3亿吨。2030年,到我国 人口高峰期,耕地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耕地短缺的问题将日益严重。记者:面对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什么?赵成功:在去年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我国已经 把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确立为基本国策。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定。 但是要把基本国策落到实处,真正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当务之急是树立全民资源忧患 意识!我国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大体经历了 3个阶段:80年 代真正树立了人口忧患意识,并将“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90年 代真正树立了环境忧患意识,并将“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到 1999年才开始产生资源忧患意识,并将“保护资源”也列为基本国策。 但是,要让资源忧患意识深入人心,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人口和环境 忧患意识的树立各用了近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且都做了大量的宣传和 深入的思想教育。因此,从现在起就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宣传我国 资源现状,使全社会普遍树立资源忧患意识。有了资源忧患意识,才 会增强人们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严格管理资源的自觉性, 就能制定有利于保护资源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本报记者:叶蓁蓁特邀嘉宾: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赵成功光明日报2000年06月12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