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在实践中的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在实践中的适用作者张涛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 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 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 逾期不支付的, 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的, 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 、八 前言经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全国人大于 2007 年 6 月 29 日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并于 2008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在这部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为立法宗旨的法律中, 有些条款是存在争议的, 典型的就是第八十二条的“二倍工资”起算时间和第八十五条的“赔偿金”以及第八十七条的“赔偿金制度”与第四十七条的“经济补偿金制度”。有关第八十二条的“二倍工资”起算时间的问题, 笔者已经在 漫谈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渊源 和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二款两文作了专门和专题阐述, 故本文将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释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编写)和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 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法民一庭编写 ) 以及其它相关资料谈一下对于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理解,至于第八十七条的“赔偿金制度”与第四十七条的“经济补偿金制度”将另文阐述。一、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在劳动监察程序中的适用根据 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五条规定,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关于第八十五条如何理解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指出:关于“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的规定, 从性质上说属于一种类似加处罚款的执行罚措施, 对于用人单位逾期不向劳动者支付应当支付的费用的, 通过加收一定数额赔偿金的手段,促使用人单位履行支付义务,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责令用人单位加付赔偿金的前提,是用人单位没有按照劳动行政部门规定的履行期限履行其向劳动者支付相关费用的法定义务。从 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五条的字面意思就可以清楚地看出, 该条款主要解决的是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不支付加班费以及解除、 终止劳动合同未支付经济补偿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劳动报酬(工资、加班费、假日报酬和有酬缺勤报酬)和离职金(经济补偿金)的问题。大多数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对其实行 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五条列举的任意一种侵权行为时, 首先想到的是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以工资报酬 不含加班费 为例: 劳动行政部门在受理后, 应依法对劳动者投诉的事项进行调查了解。 在了解过程中, 有些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行政部门没有办法对劳动者与其约定的工资的工资违反最低工资制度,在向劳动行政部门陈述的过程中随意编排克扣劳动者工资的理由(比如:旷工、请事假等) 。有的劳动行政部门认为,一旦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进行否认,双方就对劳动报酬和离职金(经济补偿金)发生争议,双方就应当通过劳动仲裁程序和司法诉讼解决,其实则不然。有关劳动报酬问题。原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 资支付的情况; 并且进一步规定,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于“克扣”和“无故拖欠”的问题, 劳动部 对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 分别作出了认定标准: 规定第十八条所称“克扣”系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即在劳动者已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 。不包括以下减发工资的情况 用人单位的免责事由和劳动监察程序举证义务 : ( 1)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 2 )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 3)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 4 )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经济效益下浮时,工资必须下浮的(但支付给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 5 ) 因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减发工资等。 规定 第十八条所称“无故拖欠”系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包括: ( 1 )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 2 )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其他情况下拖欠工资均属无故拖欠。根据上述两个定义,用人单位在劳动监察程序中陈述的劳动者过错或者用人单位免责的情形应承担举证责任;若用人单位不能对其陈述进行举证,则劳动行政部门有权拒绝采纳用人单位的陈述。同理, 有关离职金 (经济补偿金) 和二倍于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的认定事实同样可以将举证责任分配给相对强大的用人单位。实践中, 在用人单位卑鄙无耻第随意提出理由却没有相应的证据支持, 而劳动行政部门为了明哲保身 (防止被用人单位推上行政法庭) 把本应通过劳动监察程序处理的劳动纠纷依照所谓的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以“行政告知”的形式要求劳动者依照劳动争议处理或者诉讼的程序办理的情形屡见不鲜。而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应当(只能)依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的是 用人单位因违反劳动保障规定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应当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需要强调的是,“赔偿金”责任与“赔偿”责任不同。前者是法定的,不具有任意性,不单纯是补偿性的,而是具有惩罚性。劳动法第九十一条和劳动部发布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劳部发 1994 532 号)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之一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经济补偿, 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 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根据前述规定,对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行为、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 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行为, 劳动保障监察应当依法予以查处,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支付法定数额的赔偿金,这些都是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与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就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予以赔偿双方发生争议的不同,并非只能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解决。也就是说, 从劳动者的角度讲只有 劳动法 第九十五条、 第九十七条、 第九十八条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是与只能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解决的事项, 而对于劳动报酬和离职金 (经济补偿金) 事项则属于既可监察又可仲裁的事项,对于劳动者提出行政投诉的,劳动行政部门不应将其推卸给劳动仲裁部门。值得提出的是, 劳动法第一百零三条对于劳动行政部门不作为或者作为不当的法律责任仅仅是内部监督处理(对于公务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而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五条增加了“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 据此, 可以考虑将劳动者未获得的“加倍赔偿”通过“行政赔偿”的方式解决, 从而进一步对劳动行政不作为进行制裁。这里的赔偿责任,是指行政赔偿责任,即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由行政主体、行政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和因果关系四个要件构成。行政主体是指执行行政职务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职务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既包括职务行为本身的行为, 也包括与职务有关连而不可分的行为。 损害后果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行政违法行为对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仅指物质损害与直接损害。因果关系是指行政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二、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在劳动仲裁与诉讼程序中的适用(一)仲裁程序中的“加付赔偿金”是否应受理有些劳动者觉得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无望的情况下, 转向通过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还有些劳动者对于既可监察又可仲裁的事项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提请仲裁。在提请仲裁过程中, 部分劳动者在仲裁请求中要求用人单位比照 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五条承担“加付赔偿金”的民事责任。实践中,大部分劳动仲裁部门对于该项请求是否受理的问题的意见是不予受理,理由多数为“加付赔偿金是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措施”。这个理由能不能站住脚呢?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是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劳动争议。笔者有幸翻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释义 ,了解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该条款中的“赔偿金”作了如下诠释:赔偿金是指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的赔偿金和劳动者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的赔偿金。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的赔偿金,包括: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如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 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 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用人单位未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或者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或者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以及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后, 逾期仍不支付的, 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