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语法知识复习词性知识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3、名词的语法特征: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2、种类: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同)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研究研究”等。*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后边。三、形容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2、种类: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如:“太阳红、红太阳”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的词。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四、数词1、含义:表示数目的词。2、种类确数:一、二、千、万概数:几、些、多、约序数:第一、老二、初五3、数词的语法特征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五、量词1、含义:表示单位的词。2、种类: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A、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段、根B、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立方米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趟、遍、顿、阵3、量词的语法特征: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组成BB式,表示每一个都在内。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4、复合量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由两个物量词构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内容的计量。例如说到运输量中的重量和里程,有“吨千米、吨海里”等,说到水的流量,有“秒立方米”。由物量词和动量词组成,表示事物单位和动作单位的加合。例如:“飞机共飞25架次”“接待旅客100万人次”*数量词也可以重叠,组成“一B一B”式,修饰名词时,表示数量多,如“一堆一堆的书”;修饰动词时,表示按次序进行,如“一个一个地说”;六、代词1、含义: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2、种类: 人称代词: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称。我、你、他、我们、它们、咱们、自己、人家 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这、那、这样、那样、各、每 疑问代词:用于提问。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多少、几3、注意事项: 代词代替某一类词,就具有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都可以用“他们”。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为了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用于远指代词一般是实指,有时也可以用来虚指,指称不确定的人或事物。如“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七、副词1、含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2、种类表示程度: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更、越、几乎、尤其表示范围:都、总、共、只、仅仅、单、就表示时间、频率:已、已经、曾、刚、才、正、在、立刻、马上、终于表示语气:难道、简直、岂、果然、居然、只好表示肯定、否定:没、不、没有、莫、不用3、副词的语法特征: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状语。八、连词1、含义: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示并列、选择、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2、常见的连词: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九、介词1、含义: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式,目的,比较等。2、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十、助词1、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2、种类: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3、注意事项: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十一、叹词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2、种类: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句子知识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 ()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写人 格式: 谁 干什么 (主语)(谓语) (宾语) 例:杨亚写字 主 谓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宾 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主语)(谓语、宾语) 例:猫捉鱼 主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谓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他是学生 主 谓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句子成分要划对,纵观全局找主谓。主前定状谓后补,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宾语只受谓支配句子结构: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 + +( )+5、示例及练习部分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6、练习: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2、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4、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5、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6、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7、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8、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9、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1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