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古诗文的序列性教学与有效性检测【序列性教学】1. 两个课题的分享2. 古诗词教学变革的设想【有效性检测】1. 检测的目的2. 检测的形式与内容3. 检测的完善初中文言文教学有序性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摘 要文言文教学的繁难和无序成为初中生文言学习的较大阻力。为了帮助学生优质高效地学习文言,走进古代丰富精彩的文化世界,课题组对初中三个学段的文言教学进行了有序教学的研究。从字词到句篇,从朗读到理解,从理解到探究,组织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1.营造出了文言学习的积极氛围,学生在有序教学中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兴趣盎然。2.凸显了文言教学有序性的良好效能,提高了文言学习的能力水平。3.初步建立起文言教学的特色模式,形成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素养。 一 问题的提出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正如钱梦龙老师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而中学文言文教学费时不少,成效甚微。这种状况由来已久,但是原因何在呢?根据初步考察,我想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要求笼统,目标不明。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请问:什么叫做“浅易文言文”?它和“浅近文言文”、“普通文言文”有什么区别?再有,理解基本内容到底理解哪些内容?这一系列的问题,单从新课程标准中的那句话,是看不清楚的。在教材中也找不到这方面的有关说明。广大教师只好根据个人的理解去进行教学,结果是各行其是。教学要求定得不明确,不具体,使整个教学工作失去了科学的准绳,从而陷入极大的盲目性。二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限定。 要使学生粗通文言,最少需要熟读背诵多大数量的文言篇目(包括篇数或字数),需要掌握多少常用词(包括实词和虚词),这对于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这些问题至今仍然缺乏一个能为大家所公认的“数”,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科学化,而“心中无数”则是实现科学化的一大障碍。三“文”“白”混合,序列不清。文言文和白话文是两种书面语言,二者虽有不少相通之处,但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决定了文言文教学和白话文教学不能“齐步走”,只能“分步行”(即白话先行,文言后上)。然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一直是“文”“白”混合编排,实际上是忽视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文言文教学的这种无序化令人堪忧。基于以上现状,我们提出了“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有序性的实践和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确立教学目标及内容的有序性,形成文言文教学的有序性,让文言文教学更有序、有趣、有效。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养成“悦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并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达到实效,又能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精神的殿堂,我们觉得这样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二 课题研究的内涵与理论思考 有序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也才能使语文学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避免教与学上的盲目和随意。我们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有序性教学研究多集中在写作方面和现代文阅读方面,但在文言文教学领域的研究却很少。文言文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文言文教学本身的研究或对民族精神本身的研究,如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探究;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文言文教学模式的研究;古诗文拓展的研究;德育渗透的研究等,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对文言文教学有序性的研究,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交流后发现,目前有很多教师关注过这方面的问题,但很少有人对这个课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这就为本课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三 课题研究的实施措施与过程本课题用一年时间完成,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10年1月2011年月10月)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2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论证课题价值和可行性,确定最终研究方案;3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4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完成立项。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011年月10月2012年6月)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2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组织学习和交流、读书笔记、课题组成员课堂展示、教育案例、中期报告。第三阶段: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0月)1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2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3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四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1营造文言文教学有序性的积极氛围:在循序渐进中学得有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从学生学的方面来看文言文所使用的语言,虽然同样是汉语,但是毕竟年代久远,今天我们阅读它,有些连我们教师也要借助工具书,何况是中学生呢?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畏难情绪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加上小学时缺少文言文积累,对文言文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课题组成员在起始年段七年级进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教学前,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状况作了个小小的调查,发现所调查的学生中,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接触的文言文的篇目很少,最多的接触过四篇,最少的只有一篇。接触过四篇的同学是来自城里的小学,而只接触过一篇的大多来自农村小学,而我们学校的生源大多来自农村,课题组成员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为了让学生在不同的年段对文言文都有浓厚的兴趣,也为了凸显文言文有序性教学的研究目的:有序、有效 、有趣, 营造文言文教学有序性的积极氛围,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得有趣;同时也为了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我们课题组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在不同的年段设立了不同的兴趣养成目标.: 七年级重在朗读兴趣的养成,八年级重在理解兴趣的养成,九年级重在专题性研究兴趣的养成。课题组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交流了很多丰富的教学案例。下面举一例:在教授时, 我们“读”字当先,激趣明文. 把朗读当作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人们常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字自知”。熟读是多年来许多教师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读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但我们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例如韩愈的马说中“食”有时读 “sh,有时读“s”,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一句中两个“食”都读“s”,是喂养的意思。而在“食不饱力不足”中则读“sh”是吃的意思。它的读音与意义是相辅相成的。文言文中存在较多古今异读的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 “期”读“j”。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为必要,教师的范读就是对学生“授之以范”,为学生的朗读提供了最直观的指导,使学生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受到熏陶,然后自己在形象的模仿中初步掌握朗读技巧。老师还要重点指导朗读,如正确断句划分停顿,读出语气,读出强弱缓急等。读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下注释认知字、词、章、义,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分组或者分角色朗读,然后全班齐读。教师一边验收读的效果,一边点评,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树立学习文言文的信心。读多了,读熟了,自然就能背诵了,也能理解大意,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题组老师还在此目标指引下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言文活动,在七年级开展了朗读展示、表演、竞赛等活动。在八年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交流探讨、辩论赏析等活动。在九年级学生中组织并指导专题小论文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展览竞赛或投稿发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班级文化,营造了文言文教学有序性的积极氛围,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得有趣。2凸显文言文教学有序性的良好效能: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本课题组成员按照“个别尝试研出成果组内推广总结提升”的基本思路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课堂交流课和示范课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 文言文教学活动之后的教学研讨是对课题研究方法的总结,是对假设的验证和讨论,是对研究进程的调控。主要采用以下的互动方式:集体确定假设教学中实践主研人总结 课题研讨、总结教学的方法教学中实践集体讨论主研人总结 课题研讨主研人实验教学中推广。 我们课题组成员先在每个年段精心挑选了一篇课文,作为实验课文,七年级选择了童趣,八年级选择了桃花源记,九年级选择了曹刿论战,再根据课文特点与我们在开题报告中设定的每个年段的目标先自行设计教学方案,然后课题组成员坐在一起对每位老师的教学方案进行讨论,每节课具体教授哪些实词,虚词,用什么方法学习,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是什么教学设计上都应有明确的体现。课题组在研讨教案时,各有侧重。教学设计修改好后,先在各年段选择实验班尝试教学,之后进行修改,再尝试教学,达到相对较好效果后固定下来,然后推广到整个语文组。在七年级,在童趣教学中,在读的方面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对诵读目标的处理,老师设计了七读(时间是30分钟左右,其中理解读8分钟,背读5分钟,其它各遍读都在3分钟左右):先听师范读,掌握生字新词,再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大声读,把课文读通畅,接着进行默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学生想象读,根据所读到的文字来想象童趣中有趣的场景,在此基础上,学生美读全文,深化领悟,最后大声背读。这些步骤使学生渐渐地熟悉理解了课文,而且反反复复的诵读也培养了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对第二个目标的处理(用时10分钟左右),老师打算是课上稍提激趣,课下自主解疑。 老师通过精心的设计体现了她对初一朗读的重视与用心。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之一。老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诸如语气、节奏、速度、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深入理解文本之妙,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八年级,课题组成员王老师在朗读方面做了如下尝试:她首先问学生,游记一般会写有哪些内容?然后明确是:时间、地点、人物、所见、所闻、所感。然后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看本文是否写到了这些内容;然后自由诵读第二段,找到相应内容,并分析所见、所感。显然在王老师的设计中,对朗读的要求已有了较高的要求,因为对于已有一定文言文朗读基础的八年级学生而言,如果还像七年级那样去朗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也不能体现能力训练的循序渐进,步步提升。所以王老师在设计时设计了一个有目标的听读,就让朗读又增加了一个难度。这就如爬山一般,又引导孩子爬到了更高的一层,我们课题组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在九年级,严老师在曹刿论战教学中在读的方面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下面是曹刿论战教学案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从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打的一场败仗长勺之战说起通过这一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读课文教师巡视、答疑。自读课文两遍。将文言词新义和特殊句式整理在自学本上。通过查资料和问老师解决不懂的词句。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对古文的语感和兴趣。巩固字词翻译练习修订,补充新的词义、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