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 请 书项目名称: 民营经济环境下校企合作模式 及运行机制的探索与研究 主持人: 吴 百 中主持单位: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 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邮政编码: 325035 联系电话: 057786680101 传 真: 057786680101 电子邮箱: 合作单位: 温州市模具工业协会 负责人: 林 峰 温州市鹿城区机械联合会 负责人: 王成淼 温州建达电子有限公司 负责人: 黄松梅浙 江 省 教 育 厅 二四年二月制一、简表项目简况项目名称民营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类别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是否招标项目否起止年月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项目主持人姓名吴 百 中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12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副教授 / 系主任最终学位/授予国家学士 / 中国所在学校学校名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邮政编码325035电 话0577-86680101通讯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主要教学工作简历时 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1989至1998年机械制图中专学生温州工校1999至2003年机械制图高职学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至今机械制图液压气动技术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 间项 目 名 称获奖情况2002至2005年温州机电产品制造装备现状及开发潜力调查2004至2006年鹿城区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发展方向与对策2004至2006年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2006至2009年校企合作开放式办学特色研究项目主持单位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732111主 要 成 员不含主持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 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南秀蓉女1964.11高 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专题研究潘淑微女1973.10讲 师专题研究游震洲男1969.04副教授专题研究何庆稀男1972.05讲 师专题研究褚建忠男1974.01高 工专题研究高斌男1977.07博 士专题研究胡道春男1977.04硕 士专题研究项目合作单位主要成员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333单位:温州市模具协会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林 峰男秘书长温州市模具协会专题研究单位:温州市鹿城区机械联合会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王成淼男秘书长 温州市鹿城区机械联合会专题研究单位:温州建达电子有限公司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黄松梅女1973.01高工温州建达电子有限公专题研究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616号)中提出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根本目的的职业教育。熟练的技能和相关职业素质的获得,取决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决定性意义。娴熟技能的培养需要在良好的条件下反复训练,要有实践环境的直接熏陶。要培养高级蓝领,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学理论必不可少,但对技能型人才而言,更需要到“职业训练场”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真刀真枪”的训练。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 教职成20064号)中指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由于目前仍缺乏校企合作与沟通的有效机制,教学与生产相分离情况依然严重,学校教的可能不一定是生产中要的,而生产中最需要的学生又不一定学过、练过,这种“学斋式”的闭门办学模式要做到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实是无从谈起。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建立现代工程中心或生产制造中心来模拟企业的生产实际,仅就这些中心的服务面向,就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是将其技术定位于低端、中端还是高端;是面向哪些企业,哪种类型的企业。从这个角度分析,这些中心建立后的效果,更多的是改善了办学条件,但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对接仍存在距离。要破解这一难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走校企合作之路。若学校能在不同时期与一家或数家企业保持合作关系,就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技术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企业可以借助于学校的优势为其培养需要的人才。这样学校就可集中精力抓好基础性的专业训练,高年级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训或顶岗实习。学生在经历了不同层次的训练后,不仅可以牢固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甚至可以掌握某些专业核心技能,并为就业铺平道路,提高了就业竞争力。目前许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作了较多的探讨和尝试,但往往停留在仅仅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而进行,没有形成一种可持续良性运行的合作机制。由于浙江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民营经济相对活跃。民营企业的投资主体、经营和管理理念等方面有其特定性,高职院校如何与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达到共育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同时又不出现人们所担心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大课题,因此进行民营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探索与研究十分必要。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实现与民营企业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通常有下列二种合作方式:一种是学院创造条件,出台优惠政策,将经营内容或产品开发生产内容与学院专业发展方向相对应的企业引进校园,双方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另一种合作方式是建立关系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无论哪种合作方式都必须考虑或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民营企业的经营、运行管理特点及对职业技术教育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2)合作企业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及选择原则;(3)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与民营企业合作内容及合作方式;(4)校企合作过程的运行管理制度及模式、持续良性运行保障机制;(5)校企合作综合效益的考核、评估体系及激励机制。(6)校内外合作建设的实训基地多专业综合利用途径与方法探讨。通过本课题研究,拟实现下列目标:(1)形成按照专业特点和实现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需要,对拟选择的合作企业即民营公司进行适合度评估的方法。为职业技术学院在民营经济条件下寻找和选择有利于促进专业建设、具备校企利益共同点的合作企业提供选择途径和适合度评估办法。(2)根据专业性质和企业类型不同,形成几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模式,提供解决学院国有资产和民营企业“非公有”资产合作共享的方法以及合作效益评估和利益分配原则。使得学院在发挥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借助校内外企业生产条件,通过工学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又确保合作过程中国有资产不流失。(3)形成一套适合不同专业性质和企业类型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模式、持续发展机制以及保障校企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组织联系制度。由于民营企业企业主个人和家庭的需要强烈影响着企业的战略决策,企业主与合伙人之间关系不明确,从而使经营决策行为缺乏科学性和长远规划性,为了保障校企合作关系稳定,必须建立一套可续发展的机制。(4)实现校内外合作建设的实训基地多专业综合利用,如经管、贸易和制造类专业共用一个校企合作基地,发挥合作基地的综合效益。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1)学院国有资产和民营企业“非公有”资产合作共享的方法以及合作效益评估和利益分配原则,确保合作过程中国有资产不流失。(2)适合不同专业性质和企业类型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模式、持续发展机制以及保障校企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组织联系制度。(3)校内外合作建设的实训基地多专业综合利用途径与方法探讨。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以我院机械工程系为依托,选择机械制造类专业和机械制造行业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与温州市模具协会、温州市鹿城区机械工业联合会合作开展本课题研究。首先由行业协会推荐符合不同专业性质的、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企业5家作为评估的对象,对其各方面情况和合作的适合度进行分析,归纳出评估原则和方法,并从中选择2家企业作为合作对象。拟提出校内引进企业的标准:(1)在行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2)有一批能工巧匠能为学院聘用为兼职教师;(3)能接受一部分学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4)能作为学生的就业基地。根据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有建设条件,引进一家模具制造企业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选择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精密机械产品制造企业作为校外合作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合作过程中探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与民营企业合作内容及合作方式,研究国有资产和民营企业“非公有”资产合作共享的方法以及合作效益评估和利益分配原则。拟通过有限租赁逐步过渡到合股经营,从而实现国有资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