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边读边思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三)13.理想教育永不过时(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 )摘抄:理想教育永不会过时,不管孩子是做事还是学习,其兴趣和热 爱乃至激情通常来自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理想是一枚深藏的火种,可以抵御黑暗,度过艰难。 在见不到光的日子,人的心灵也有来自理想火光的照耀,更能在坦途中提 供能量。人的动力分三个层次,呈阶梯状态有机存在。第一层次:生活理 想。首先是物质上的要求,当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会感觉到对物质最 强烈也是最真实的渴望,这种动力经常转化为对金钱的向往。这种动力最 基本,但力量最为强大。第二层次:职业理想。职业,就是将来要做怎样 的事情。当一个人的职业理想确定后,再大的困难他也会试图克服,并且 不容易放弃,也不容易被其它因素所诱惑。第三层次:社会理想。这是一 个人的抱负。不同层面的理想不分高低,都很好,但都有缺陷和不足。不 过,一个人如果没有大理想,就没有气势;没有中理想,就会缺乏计划 性;没有小理想,就不会勤奋。因此,理想牵引越早越好,教育者要尽早 在孩子的内心装一个发动机。没有目标的努力是没有实际价值的,而没有 目标的指引,孩子的潜能是无法释放的,所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应当从 目标的确定开始。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既有远大美好的的向往,又有适 当高于自身水平的目标进行激励。怎样的目标才是有效的呢?一个有效的 目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体的,可以量化的、能够实现的、注重效果 的、有时间期限的。人人都是可以成功的,也都可以创造奇迹,之所以很 多人没有成功,是因为他们想都不敢想,即便想了也不去做,或是想了, 做了,也没能坚持到底,不管怎么样,“想”是条件,更是开始,如果没 有“想”,没有了志愿,理想就无从谈起。感言:理想是什么?理想与梦想的区别是什么?这是需要用心去思考 的问题。理想的种子,什么时候根埴到孩子的心中呢?这要看孩子的顿悟 了,孩子在小的时候,很难明确自己未来的路的,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思想 都是混沌不清的,他们会从旁人的眼光或谈论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特别是 父母有意无意的谈论规划,会对孩子产生莫大的影响。每个孩子的身上, 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影子,若一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和谐温馨,孩子大多会 依照父母所期盼的方向而行;若孩子在家庭中体会不到温暖与阳光,他们 就很难依从于父母的期盼了。孩子竖立起理想,再付之以行动,排除万 难,坚持下去,终会收获得比预想的多得多。我心中的理想学校 每一位老师的能力学识和经验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所有学生都能获得 成长。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位教师都能焕发光彩。让师生回归健康和快乐,而不是对学生成绩洋洋得意。 不把学校办得像监狱一样。让一个有缺点的人走在校园内,天不会塌 下来。学校及教师视质量为生命,视家长为上帝,视学生为亲子。 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部门都不能削弱、 偏离这个中心。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宽容、开放,相互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一个学生也不放弃。让微笑的阳 光照耀到每个孩子的脸上。严肃严格地进行基本训练,诚心诚意地让学生做主人。做任何事情都 不可超越学生的生命和健康,不可超越学生的权利和尊严,不可超越学生 的个性和差异性。每个教师都能读书以充实自我,滋养底气;思考以聪慧自我,带来灵 气;实践以行动自我,造就才气;总结以提升自我,成就大气。教师在平凡中拒绝平庸,在平淡中品味平实,在平常中拥有平和,感 悟非常。求真务实,杜绝形式主义;诚实守信,杜绝弄虚作假;平和进取,杜 绝急功近利;开放创造,杜绝固步自封。学校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 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以扎实的教 学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以先进的思想武装学生。学校领导班子做事可靠,为人真诚,干事投入,内在有素养,工作有 本事。教师有责任心,不对付,更不应付。有使命感,不因循,不保守,能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加准确有效,更合具体要求、更富人文关怀。教师有学者的风范:大气、儒雅、宽厚;有知识分子的骨气:不信 邪、不阿谀、不媚俗;有教育家的情怀:高贵的品质、高尚的人格、高雅 的气质。学校要有特色,校长要有思想(不浮躁,不空想),教师要有个性 (别把无知当个性),学生要有特长。14. 孩子能不能惩罚?摘抄:人只要是实现了自觉管理,就会为自己而努力。也就是说,当 我们的孩子建立起了责任心,就很有可能迁移到学习上来,就会逐渐明 确,我为自己上学。我们教育者梦寐以求的引导孩子为自己而学的秘诀, 就在于培养和巩固孩子的责任心。首先,责任心萌芽于“拥有自己的秘 密。”其次,责任心稳固于“在错误中受到惩罚因而内疚。”因此,教育 也需要惩罚的(并非体罚)。允许孩子有秘密,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的踏 脚石。从教育学角度来说,走向独立是现代人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 秘密并能恰当处理正是走向独立的要素。秘密是与责任相连的,并且要独 自承担责任的。孩子需要有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摸索、碰撞,在这 个过程中知道问题的边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任何粗糙的插手,都会 主自己找寻坐标的过程中感到被监视,甚至感到羞辱。惩罚是必要的,就 是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孩子由于年幼,缺乏知识和经验,经常会 有一些过失,这并不奇怪。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并且 要承担责任。孩子有过失的时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 他急于求助,而此时给予自觉的机会,可能会吃一堑长一智,由此走向成 熟,有可能使孩子刻骨铭心,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近年来,“赏识教 育”盛行,不过清醒的人都知道,单纯的赏识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在 教育的十八般武艺中,惩罚也是很必要的,因为人的发展是艰苦的,是 “先痛然后快乐”式的不断自我更新。但这里所说的惩罚不是教条,更不 是单纯的打骂,而是以民主为内核精神的自我惩罚。惩罚的目的不是惩罚 本身,而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克制“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 膨胀。感言:我上班前十年,偶尔也是体罚学生的,尽管常听校长千叮咛万 嘱咐,千万别体罚孩子,搞不好会惹出麻烦来的,后来果真惹出麻烦了。 2004 年后,可以说,没有体罚过学生。可现在,体罚孩子的情况越来越 少,但“心罚”孩子的却越来越多呀。相对于“体罚”而言,“心罚”后 果更严重。行为上冷漠、语言中伤害,不是给孩子造成的创伤更大呢?教 育是份良心活,有些惩罚出发点是好的,但达到的效果却事半功倍,甚至 适得其反。为什么呢?其实,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是最好的教育契机,如 果教育者能够充分利用好这教育机会,给孩子内心的冲击可能比“体 罚”“心罚”效果更好呀。但有几个教育者意识到这点呢?自古有句话 “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严厉的惩罚之后,若对孩子心灵渴求没有温 暖关怀到位,那孩子心灵就会扭曲变形,他们懂得从伦理道德中去做什 么,但他们内心缺失爱与被爱的能力,他们人生会是苍白而贫乏的。医生所面对的主要是人的身体,教师所面对的主要是人的心灵。固 然,一个在道德修养上存在瑕疵的医生算不上称职和合格,但他至少还可 能凭借一点技能,去为病人祛除或缓解某些生理上的疾苦,而一个教师的 道德修养,无论就其正面和其负面来看,其给予孩子们心灵上的影响,都 将是终生难以磨灭的。当然也还有被教师气急败坏地骂为死猪的孩子,他 们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对任何讽刺挖苦和打击都不在乎了。小小的年纪, 已经被摧残得近乎麻木,这就更加可怕和可悲。如果一个教师习惯于使用挖苦讽刺的语言对待学生,那么对他来说就 不是一个今后是否还这样说的问题,而是一个他是否应该继续留在教师岗 位上的问题。 第一,这说明了他的无能。只有无能的教师才会把失败的火 气向学生头上宣泄。长期以来类似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一个在教师眼里 学习和品行都已经“不可救药”的孩子,换了一个学校或班级之后,那里 的教师却发现这个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说也说不完。事实上也从来没有一个 被所有的教师和所有的学校公认为不可救药的孩子。第二,这说明他无能 而不自知。无能还不可怕,因为他还可以学习和提高,从而使自己有所改 进,再说是否无能乃相对而言,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也不敢自恃“有 能”。最可怕的是无能而不自知,因为这样他就永远也找不到问题的症 结,永远也改变不了自己无能的现状。自己不行而不自省,反而迁怒于学 生,这恰恰说明“不可救药”的不是学生而是他自己。第三,他的道德修 养缺陷使其不足以为人师表:叱骂学生决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伤害,其刁钻 刻薄、惯于诿过于人的恶习也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极其恶劣的“榜样”。不 能指望孩子们从他那里学会与人为善,学会谦虚谨慎,他也根本不可能引 导孩子们确立一个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如何惩罚孩子?需要教育者去用心解读孩子的需要,并加以引导。 “春风化雨润无声”,睿智的教育者,会抓好每一个机会,引导孩子正确 认知自己的错误,并将之转化为一份责任心。15. 教育目标中的长、宽、高 摘抄: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教育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 才。而“人”与“才”两个概念,培养“人”和培养“才”的关系可以比 喻成杯子和水,“水”是各种知识、才华和技术,而杯子是盛水的,杯子 的大小,决定它最终能容纳多少水。长期以来,我们教育过于强调如何培 养“才”,而将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核心任务,寄希望于“假大空” 且不具有现实可行性的“信仰教育”,必定无根。人的短视是看不远的, 若站在高处,把目光投向远处,想象三十年后,你希望他们是什么样子 的,再回头看当下的教育,心态可能就会中正平和了。杯子是一个器物, 我经常把人比做一个精美绝伦的杯子,所谓“大器天成”。长:即具备学 习的能力。这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任务。学习的内容很容易忘掉,知识是不 值钱的,但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了走向社会以 后,能否适应新的学习、工作任务和形势。宽:即学会共处与合作。学会 合作是人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素养。高:即人的品。具体而言就是自信心和 责任感的打造。在这个比喻中,长、宽、高是杯子的物性,也是人的人 性,既然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传递,当前教育更加重要的任务正是还 愿人性之美,彰显人性光辉。与其空喊什么道德教育,不如以人为本,以 人性为本,将人性中的光辉发扬光大,同时尽量抑制人性中的黑暗与弱点 的肆意滋长。感言: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目标时,对孩子的未来要远望,要展望三十 年后希望被教育者成什么模样,才能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并发扬人的 本性中的真善美。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崇高使命就是以人为本,还原人性 之美,从而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走出精神上的困境。现在许多家长或老 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多将视角关注到孩子的学业知识的掌握上, 却忽视了孩子的心智健康的发展。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如作者所 说,知识是容易忘记的,而学会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有良好的学习习 惯才是对他们终身有影响的教育,而这过程中,顺应孩子天性中的善与 智,巧加引导,让孩子能心智健康地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之本。16. 善良让孩子自主转化摘抄:没有爱就没有一切,教育的核心是真爱。善良归根到底是一种 至爱,是一切人性之美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其意义已超出了教育的范畴。 每个孩子都是内心向善的,这是教育的主要依据之一,让每个孩子内心深 处的善良本愿得到弘扬,那么,每个孩子心中的巨人都将被唤醒。善良, 这样一种重要的教育内容,长期被教育者忽视,我们可能认为“性本 善”,所以不需要引导和教育,也可能认为这是家教的部分,不需要在学 校完成。其实,让善良成为孩子最认同的品质,恰恰是教育者重要的责 任。我们所处的时代,教育者常带给孩子的,却是一种不加掩饰的势利, 教师有考试合格和升学的压力,家长有孩子成长的强烈期望,教师喜欢成 绩好的学生,家长希望孩子更多受到老师的关照,孩子很小就因为成绩, 因为父母的权位区别被分为三六九等,耳濡目染,成人怎么才能在他的心 里种下善良的种子?改变教育,其实是从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