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一、文章内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文学常识 三、语音 四、通假字 1、衡于虑 衡:同“横”, 梗塞,指不顺 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读bi,辅佐 3、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五、古今异义词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这) 2、饿其体肤 饿:古义;严重饥饿,能威胁人的生命。 今义:与“饱”相对,指一般的肚子饿,词义与古义相比变弱 六、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 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痛苦 2、劳其筋骨,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劳累 3、饿其体肤, 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受饥饿 4、空乏其身, 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受到贫困之苦 5、行拂乱其所为 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颠倒错乱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担子 2、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逆,不顺 3、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征于色 征:征验 5、而后喻 喻:明白,理解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8、国恒亡 恒:常 9、生于忧患 生:生存发展。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苦其心志,行为上要行拂乱其所为。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句义: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理解他。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假如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持续增长才干。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假如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2、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使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4、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5、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 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 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6、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9、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所举的6个事例中的人物最终被举荐或任用的原因。 *都经受过苦难的磨炼 10、 十四、开放性试题 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对待,请举例谈谈。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 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 *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