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学常用名词1. 地理单元 按照一定的尺度和性质将地理要素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空间单位。2. 地理空间 地球表层现象的相关几何范围。实在、客观并界定了的,称绝对地理空间; 个人或群体所感知到的各地理事件之间或地理事件各方面之间的几何关系,称相对地理空 间。3. 地理过程 地理事物随时间的演变轨迹。4. 地理结构 一定尺度地理系统中各要素和各部分的空间格局和相互关系。5. 地理考察 以地理环境为对象的实地调查和观测,是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6. 地理阈值 又称 “地理临界值 ”。它将地理系统中的不同状态加以区分或分隔,对某一性 质的表现范围加以限制和说明。7. 地理系统稳定性 地理系统在外部干扰下保持原状的能力。8. 地理系统敏感性 地理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响应程度和速度。9. 地理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球表层。10. 地理因子 影响和决定地理现象的原因和条件。11. 地理要素 构成地理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组成成分。12. 地理分布 地理现象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的集聚或扩散。13. 地理界线 将地域单位或地理现象加以区分的线或带。一般处在地理要素或地域综合 体特征变化最明显的部位。14. 地理位置 地理现象所在的地点。作为绝对的术语,是指经纬坐标网中的某个地点; 作为相对的术语,是指在某个地域内的相对空间关系。15. 地理综合 地理学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将地球表层或某一特定区域作为统一整体, 综合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其空间结构和演变过程。16. 地理循环 地球表层具有时间上可重复性的现象。包括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等。17. 区域分析 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 包括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整体中的作用,18. 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其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19. 区域分异 地球表层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异。20. 区域承载力 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资源能支撑的人口数量和人类活动强度。21. 地理系统 地球表层中所有地理要素构成的时间、空间动态整体。可以分为自然地理 系统和人文地理系统,两者又相互作用,紧密联系。22. 地球系统 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社会组成的作为整体的地球,包 括了自地核到地球外层空间的广阔范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23. 地球表层 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人类圈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形 成的统一整体,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圈层。24. 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系统中直接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相关联的表层部分,是由岩石圈、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组成的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25. 景观 反映统一的自然空间、社会经济空间组成要素总体特征的集合体和空间体系。 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26. 岩石圈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圈层。27. 水圈 地球表层由水和冰雪占有或覆盖的圈层,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圈 上限到对流层顶,下限到深层地下水所及深度。28. 大气圈 地球最外层,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汽、氩、氦及其他稀有气体组成。29 土壤圈 地球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土层覆盖。30.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31 智能圈 生物圈的高级阶段,指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和社会化大生产使生物圈受到影响 的部分。32 地圈 地球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及地壳、地幔、地核等圈层。不同圈层之间有 物质和能量交换。0到33 地理纬度 地面上的法线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地理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量度,由 9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赤道以南称为南纬。34 地理经度 地面上点所在的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的夹角,从本初子午面分东西两个方 向量度,各自 0-180 ,分别称为东经和西经。35 区划 区域的划分。在全球、国家和地区范围内,根据其地域差异性划分成不同区域。 有自然区划、经济区划、 部门地理区划、 综合区划等。在国家范围内为了行政管理需要进行 象征区划。36 区域 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 而不分离的单位。37 国土 狭义的国土指主权国家管理下的领土、领海、领空的政治地域概念;广义的国 土,还包括国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38 地域结构 地域内组成地理系统的各个要素在数量上的比例、空间格局以及时间上的 联系方式。39 地域过程 特定地域内地理事物随时间变化的特征。40 地域系统 特定地域内人地关系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结构。41 地域分异规律 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42 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 件的综合,是人类生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43 自然综合体 自然地理各种组成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有规律地结合而成,具有 相对一致性的整体。44 自然地理结构 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或自然综合体之间相互结合的形式。45 自然地理系统 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成分在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作用下结合而成 的具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自然整体。46 自然地理动态 自然地理环境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47 自然地理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及其要素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48 自然地理界线 不同自然区域或类型之间的分界线。49 自然地理界面 相邻的不同自然地理系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独特交接面,界面附近的50 自然地理要素梯度大、变化剧烈,常产生边缘效应。51 自然地理尺度 自然地理的时空范围。52 热量水分平衡 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研究地表面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及其 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53 地理地带性周期律 通过热量、水分平衡研究而揭示的地球上每一地段的自然地理状 况及其分布。54 地表物质迁移 地理环境中的物质,主要以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两种方式进行的不停 的运动。55 地表能量转换 依据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地理环境中接受的能量以直接、间接方式 转化为其他的运动形式,转化前后能量守恒保持不变。56 地表物质循环 地理环境中各种物质的运动和平衡。57 地生态学 研究景观单元中优势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所形成的综合体的 学科。58 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近于带状 分布,按照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更迭现象。59 非地带性 与地带性对应。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 体不按照或偏离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或仅指不呈带状分布的地方性差异。60 垂直地带性 山地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随海拔高度而发生递变的规律性。61 三维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综合,即广义的地理地带性,包括纬向地带 性、经向地带性及垂直地带性。62 土地退化 由于自然力或人类土地利用中的不当措施,或两者共同作用而导致土地质 量变劣的过程和结果。63 荒漠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有干旱季节的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等而 导致的土地退化。64 生态脆弱带 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强且有退化趋势的生态/环境过渡带。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