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有关创业方案范文5篇 创业方案 篇1主办单位: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工信部人社部等报名截止时间:20_年8月31日(各学校报名截止日期请咨询学校团委)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_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_36号),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定于20_年3月至10月举办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主题拥抱“互联网+”时代共筑创新创业梦想二、大赛目的与任务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三、组织机构本次大赛由教育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青团中央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和湖北省省长王国生担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 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担任主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担任副主任,社会投资机构、行业企业、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本次大赛由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联盟、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校园传媒参与协办。各省(区、市)可根据实际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本地初赛和复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等工作。四、参赛项目要求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数字娱乐、企业服务等;4.“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旅游户外、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5.“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五、参赛对象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及已获投资情况,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但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_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_年6月10日之后毕业)。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_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_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_年6月10日之后毕业)。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已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再报名参赛。六、比赛赛制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省级复赛由各省(区、市)负责组织,全国总决赛由各省(区、市)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省(区、市)报名团队数、参赛高校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等因素分配名额。每所高校入选全国总决赛团队总数不超过4个。全国共产生6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通过网上评审,产生12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七、赛程安排1.参赛报名(3-5月)。参赛团队可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大赛APP(名称为“大创空间”)或大赛公众号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_年3月25日,截止时间由各省(区、市)根据复赛安排自行决定,但不得晚于8月31日。2.初赛复赛(6-9月)。各省(区、市)各高校登陆“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报名信息的查看和管理。省级账号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创建及分配;校级账号由各省(区、市)进行创建、分配及管理。初赛复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高校、各省(区、市)自行决定。各省(区、市)在9月15日前完成省级复赛,遴选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候选项目。3.全国总决赛(10月中下旬)。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全国总决赛项目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拔120个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决出金、银奖。大赛组委会将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为参赛团队提供项目展示、创业指导、投资对接等服务。各项目团队可以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相关信息。各省(区、市)可以利用提供的资源,为参赛团队做好服务。各高校还可以通过腾讯微校提供的资源推广大赛。八、评审规则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具体内容。九、大赛奖励大赛设30个金奖、90个银奖、480个铜奖。设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佳带动就业奖、最具人气奖各1个。获奖项目颁发获奖证书,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设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10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及奖牌。十、宣传发动各地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做好省级比赛和项目推荐工作。各高校要认真组织动员团队参赛,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学校初赛组织工作。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创业方案 篇2目前,我校在校学生的年龄一般为16-18周岁,这一年龄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毕业学生除少部份进入“高职”门槛继续深造外,大多数将直接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各种不同的企业就业,成为各类主管、专家、技术人员等,也有不少学生回到当地开办种养业、加工业、第三产业。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不尽人意,他们毕业时安排就业岗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就业心理脆弱,结果无所事事。他们或是自己嫌工资低、环境差、工作苦、人际关系难处,自己“炒了单位或老板的鱿鱼”,或是自己表现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被单位或老板“炒了鱿鱼”,或是怕苦怕累,缺乏就业、创业的素质和心理,结果一事无成。从表面现象上看,在当今社会,嫌工资低、环境差、工作苦、压力大、人际关系难处,实属人之常情。但从实质上分析还是就业创业心理素质不好,是一种缺乏爱岗敬业心理、吃苦耐劳勇挑重担心理、角色转换心理和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心理的表现。这种现象不仅直接影响了就业毕业生的前途,而且对在校学生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就业而不乐业”,“就业而不久业”,这虽然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如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学生自己,在于他们就业创业心理不够成熟和完善。针对这些现象,对在校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和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培养其良好的创业就业心理,就成了当务之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优化就业指导,做好就业服务,转变学生就业观念1.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知识的宣传和指导。一是对学生加强就业政策法规的学习。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打好基础再图发展”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走“从等待工作机会到寻找工作机会,再到创造工作机会,逐步实现从就业走向创业”的职业发展之路。二是加强择业心理指导和择业技巧指导。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主题班会和择业指导等形式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竞争,调整择业心态和择业目标,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节个人情绪,正确对待挫折,有效地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避免心理冲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和积极择业就业的心态,在就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注意给学生传授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如招聘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荐材料的准备,自荐的方法和技巧,常见的面试种类、方法及应试技巧,笔试的方法和技巧,个人简历的撰写,求职的外在能力(如语言表达、公关礼仪、形象气质、签约面试)等,让学生愉快地择业就业。2.创设学生与企业互通的平台。让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广泛了解学校,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如通过家长会时学生的技能展示、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等机会发放学校和毕业生的宣传资料,以提高学校和毕业生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影响,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打好基础。3.倡导学生自主创业。为了学生日后能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我校开设了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相关课程,通过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和宣传中职生创业事迹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曾邀请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向师生作创业报告,他们的学习、工作经历和经验是最好最生动的例子,学生爱听,也听得进去,能学到很多东西,他们艰苦创业、不畏困难、努力拼搏的精神以及待人处事之道,都使在校学生深受教育。二、强化岗前培训,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1.加强校内和校外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开展技能比赛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比如建立专业实训室,为学生的校内实训提供良好的场所;同时经常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既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也为参加省市的各种技能竞赛和实训就业做好了准备。同时,建立了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强化技能考证,鼓励学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