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3月19日,自治区召开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会上,王君书记就我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并重点阐述了自治区的发展定位、发展思路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本栏分两期将有关解读内容进行刊载,供参考。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立足于全国发展大局和内蒙古实际,在深化区情再认识和总结我区近年来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自治区发展战略的重大探索,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内蒙古科学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面对国际国内依然错综复杂和深刻变化的环境,自治区党委审时度势,着眼于全国发展大局,总结我区近年来的发展经验,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了我区发展定位、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在发展定位上,提出“五大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八个发展定位,即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在战略任务上,根据当前形势和自治区的区情,提出“三个着力”、“三个更加”,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在工作重点上,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七项重点工作”,即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施“8337”发展思路,是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推进我区今后“五位一体”战略部署、科学发展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8337”发展思路是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背景下提出的新思路。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对于我区来讲,就是要根据中央的要求,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深化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路径,强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建设美丽内蒙古,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8337 ”发展思路紧密围绕十八大提出的总体布局,紧紧抓住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既与中央的政策精神高度一致,又与内蒙古的实际紧密结合。 (二)“8337”发展思路是在新的阶段和新的区情基础上的新谋划。从国际看,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资源要素不同,形成的发展路径也不同,但最终发展路径为资源开发转化和人才科技要素集聚的有机融合。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过渡和转换,国家对能源布局的调整和市场需求将呈现新变化,对于单纯依赖能源工业支撑的资源型地区将面临新挑战。从内蒙古看,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仍未改变,发展中动力活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在增长动力上,“三次产业”和“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不够;在产业结构上,以煤电为主的能源产业占据大头,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在发展主体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多数超过或接近50%,非公有制经济发育还不够充分;在区域发展上,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全区接近六成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集中在呼包鄂,县域经济较为薄弱;从发展环境看,未来我区能源工业将告别井喷式增长,以能源工业快速发展为特征的高速增长期将趋于平稳,经济发展也将从1.0(人均GDP10000美元)时代向迎接2.0时代转换,经济增长也将回归到10%左右。在这些背景下,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新要求,必须适时谋划新定位、探寻新路径,谋求新发展。“8337”发展思路,就是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现阶段新的特征、立足我区实际、对我区发展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的同时,提出在当前形势下抓住“三个着力”,做好“三个更加注重”,就是抓住了我区发展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就能为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挖掘新潜力、形成新动力、激发新活力、培育新优势。 (三)“8337”发展思路是在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内蒙古发展愿景和期望下对内蒙古发展定位的进一步拓展和细化。内蒙古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党和国家对内蒙古的发展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国家历代领导人也都曾对内蒙古应在全国发挥的作用提出过殷切希望。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指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如内蒙古自治区,那里有广阔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江泽民同志1999年2月视察我区时指出,“自治区在发展进程中,要注意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使内蒙古成为我国下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同时还要求,“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使内蒙古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胡锦涛同志1994年8月视察二连浩特时提出“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在2007年11月视察我区时指出,“切实保护好内蒙古这块辽阔草原,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作出贡献”,还强调内蒙古要建设好“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生态屏障”。2011年5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站在统筹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内蒙古在全国的战略定位,提出“两个屏障、四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即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团结繁荣文明稳定的民族自治区。它赋予了我区在全国民族事业发展和边疆繁荣稳定大局中应承担的重大使命。同样,“8337”发展思路中确立的发展定位,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与要求,同时结合实践的发展和内蒙古实际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丰富和细化、深化、具体化。比如,在基地建设上由 “四”拓展延伸为“五”,提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突出“草原文化和北疆特色”,强调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三个阶段的精品打造,把文化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进一步拓展我区产业发展新增长点,等等。二、发展思路的内涵及特点 “8337”发展思路是自治区党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党中央领导对内蒙古的期待、历届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当前的国情区情以及自治区的中长期目标而制定的。同时,还回答了内蒙古当前所处的发展方位、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以及怎样去推动发展等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发展思路,明确和强化了发展举措。 (一)主要内涵 “五个基地”的定位,就是综合考虑了经济和产业的支撑、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地域分工等要素,突出“清洁”、“示范”、“新型”、“绿色”、“文化”,就是立足内蒙古的实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很好的摆正了我区在国家产业体系中的分工地位,就是要在资源转化、方式转变、结构转型、产业升级上下功夫,持续推动内蒙古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基地建设上,强调“特色”、“加工”、“输出”,就是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明晰内蒙古产业发展的社会方向和重点,在基地与市场的连接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创新驱动发展,开发增长潜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创建知名品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我区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具体反映在,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上,明确了“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市场方向,突出了“清洁”和“输出”;在现代煤化工基地上,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角度,突出转型升级和比较优势,强调“试验示范”和“产业化”;在发展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产业的同时,着眼于“材料”和“装备”制造,突出“新型”和“特色”;在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上,突出“绿色、输出和龙头带动、品牌创建”。 “两个屏障”和“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的定位,就是考虑生态、政治和开放,很好的贯彻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是考虑了内蒙古区位特殊,地处祖国北疆,又是首都北京的“护城河”,以及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地位重要等特点。就是总结了长期以来我区自觉坚持保护和建设生态,自觉坚持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珍视“模范自治区”的光荣传统,更加突出了我区在保障国家北疆生态安全和安全稳定、以及沿边开放开发格局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具体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角度,强调“生态文明”理念,围绕“屏障”搞好建设、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安全稳定屏障上,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高度,突出“民族团结”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在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上,从我国沿边开放战略格局的高度,在突出内蒙古作为重要的桥头堡的同时,强调“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很好的体现了扩大开放的“面”与“边”、“堡”与“带”的有机联系,既明确了中央赋予内蒙古向北开放桥头堡的重大责任,也提出了我区沿边开发开放、推进沿边旗县脱贫致富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任务。 总之,发展思路既深化了国家对内蒙古的原有定位,又反映了当前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清洁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建设美丽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新要求,使发展思路更加全面而具体;既立足现有发展条件又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前景,既着眼全国大局又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这必将为内蒙古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二)主要特点 一是比较优势和国家布局相结合。发展思路的谋划充分考虑了内蒙古特色优势,新型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都立足于内蒙古资源优势,同时通过清洁生产、现代工艺、精深转化等要求,契合了国家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清洁低碳、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要求。生态屏障、安全稳定屏障、对外开放桥头堡和旅游文化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设,既充分反映内蒙古作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草原文化、生态问题等区域特点和区位条件,也反映了内蒙古在国家生态安全和政治稳定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相结合。发展思路着眼于目前我区煤炭、火电、风电、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又考虑了具有良好成长性,在未来能够成为全国重点的非资源产业领域。如建设以矿机、煤机、化机、风机、重型及特种运载车辆等特色化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和新型材料等产业,把既有竞争优势与培育出的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导向性与目的性相结合。发展思路既能够成为引领全区上下为之奋斗的目标,突出了我区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要求,也充分反映了我区对国家政策支持的诉求。如在能源基地、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中强调“输出”,目的就是能够得到国家层面对我区运输通道、电力外送通道等方面的支持;在现代煤化工基地上强调示范和产业化,目的就是争取国家在我区目前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支持我区尽快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 四是全局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发展思路围绕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