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六章 课程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内容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出现,而论述题很少见。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制约课程的因素。(2)课程评价的模式和方法。(3)课程的基本结构。(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考纲链接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2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3课程类型的划分:(1)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根据课程任务分基础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4)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4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5近代以来几种有影响的课程理论:(1)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偏重知识还是偏重能力;哲学认识上是唯理论或经验论;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是官能心理学还是联想心理学。(2)学科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学科中心论的出发点是学科本身,以学科教学为中心,关心的是知识的传递,强调知识的系统,而相对忽视儿童兴趣及儿童心理发展逻辑。儿童中心论出发点是儿童,主张按照儿童需要、兴趣、能力及经验来设计课程,提倡活动课程、经验课程。6课程的内容: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实施。7课程目标:(1)教育目的。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2)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3)课程目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4)教学目标。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结果。8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9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10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11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点;校外环境。12课程评价的目的:改进课程;改进教学。13课程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修正功能;决策功能。14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CIPP评价模式。15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将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资料;报告结果。16课程评价的方法:观察法;调查与访谈;纸笔测试;表现评估。17课程改革趋势:结构日趋合理化;内容日趋综合化;形式日趋多样化。18课程的基本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19义务教学计划三个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教学计划(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20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构成: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其他。2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22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具体化。23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的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24国外课程改革趋势:(1)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2)注重信息素养的养成;(3)创造性与开创性思维的培养;(4)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个性。25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3)在课程内容上,既要体现基础性,又要反映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的关系,既要精简内容,又要增强与学生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5)改变课程的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6)改善课程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的和全面的评价,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实战演练: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2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D)。A活动课程B潜在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3课程论研究的是(C)的问题。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4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5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B)。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培尔6(D)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A泰勒B桑代克C斯金纳D杜威7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D)。A柏拉图B毕达哥拉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8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B)。A杜威原理B泰勒原理C斯宾塞原理D赫尔巴特原理9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D)。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10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11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C)。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12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项目13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A)。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14。有学者说:“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15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A怀特海B杜威C布鲁纳D克伯屈16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17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A)。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D重视个别差异18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程类型属于(B)。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生课程D教师课程1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D)。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20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A)的问题。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2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D)。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22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23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校课程D综合课程24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C)。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基础型课程25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C)。A社会中心课程B技能性课程C拓展型课程D地方课程26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D)。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B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27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A)。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基础型课程2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C)。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2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A)。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3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B)。A 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3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A)。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32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B)。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33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学目的D教学目标34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A课程标准(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教学计划)C教材D教科书35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36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B)。A课程计划(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育目的D教育政策37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C)。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38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C)。A课程目标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教科书39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B)。A课程目标B课程实施C教学任务D课程评价40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D)。A安排课程表B分析教学任务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D组织教学活动41 教材的主体部分是(C)。A讲授题纲和讲义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D讲义和参考书42关于新课程的理念说法不科学的一项是(A)。A小学阶段以分科为主,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为主B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D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