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校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要从根源上消除职校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应从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入手,树立注重能力开发、素质培养的现代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词:职校学生; 厌学; 成因; 对策厌学情绪是职校学生中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问题,也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它轻则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失去学习兴趣;重则使他们产生悲观厌世的不良思想情绪,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探讨职校学生厌学的原因,积极找出对策,对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合格劳动者和建设者,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职生厌学现象成因分析心理方面的原因厌学情绪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会起到消极的推动作用。有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学习成绩仍然不见提高,经常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在学习中无法取得成功,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失落和对生活的乏味。逐渐形成“学习无意义”、“自己就是学不好”等偏执观念,这种观念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又会降低其学习兴趣,致使成绩一降再降,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形成了厌学情绪。学习方面的原因在小学、初中阶段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过重,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教师只重视尖子生,对其他大部分学生持放任自流的态度。除成绩较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外,大部分学习成绩偏低、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都进入了中职学校。升入职业学校以后,由于在学习中仍然表现出一贯的厌学情绪,因此学习新知识时困难较大,这就使得职校学生更加厌恶学习。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目前,就业市场供远大于求,用人单位择才标准越来越高,学历成为学生就业的首道门槛,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中职学生被阻挡在就业大门之外。社会上这种“人才浪费”现象,对于在校的中职生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他们认为中职学生学习好坏无所谓,一样不会被社会接纳,从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同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也成为学生厌学心理的“催化剂”。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有钱,什么事都能办成,只有赚大钱才算有本事,认为学习没有什么大用处,能混个中职文凭就行了。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有不少中职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网吧聊天交友中不能自拔。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消耗了他们的精力,而且使其对枯燥的学习失去兴趣。中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高校的连年扩招,推动了普通高中的火爆发展,却使中职学校的生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维持学校生存和发展,多数地方学校已经取消了中职入学考试,实行免试入学,此举使所招收的学生综合素质大大降低。一些中职学生来上学是迫于家长的压力,自身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一些中职学生初中基础太差,无法理解专业课知识,对学业毫无没兴趣。这些学生在厌学人群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学校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目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在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上仍偏重于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际专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材陈旧,知识更新慢且偏深偏难,没考虑目前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实习教师的实践经验少,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方法单一,照本宣科,课堂气氛如死水一潭。这些因素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听课和学习的厌倦。消除中职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职业学校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不能仅仅把原因归咎于学生的主观方面。作为职业教育者,必须直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入手,把目光聚焦于更新评价观念、改革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式等,以此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注重能力开发、素质培养的现代教育理念一直以来,我们把教育功能弱化为单一的智育培养,把教育看成是知识的传递,把具有万千差异性的学生以同样的逻辑、智力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存在厌学心理的多数中职学生由于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等文化科目成绩很差,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实质上,这现象说明职业教育者还没有走出传统教育评价的误区,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教育对象的特点。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些有着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身上也有另一面:活泼好动、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多才多艺、胆子较大、灵活性强。因此,如果仅仅因为他们在学习中存在“读写困难”就将其视作素质低下,这与教育发展性评价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些有严重厌学心理的所谓“差生”,大多是属于“闪光点”尚未被发现或思维还没有觉醒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呈低迷状态只能说明“在语言、数理和思维能力上与优等生的差距较大。”教师的职责应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促使他们觉醒。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尽管智力因素差强人意,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也许是那些高分的学生所不能企及的,他们的闪光点就是他们具有的包括特长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等的各种潜能。因此,如果职业教育者能够改变传统教育的评价观念,不再单纯地以言语、数理能力作为衡量的全部标准,而是以多元智力理论做为基础,树立注重能力开发、素质培养的现代教育理念,相信“人人有才,才艺不同,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现代教育观念,以充满友善、关心、关怀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提高职业综合能力、发展全面素质的愿望和动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厌学心理。 改革课程设置,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仍然是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模式,这种课程设置强化了基础理论课的作用,也使课程本身更加远离职业环境,更重要的是这种课程设置常用的是从概念原理学习入手,以课堂讲授形式为主的学习框架,实际上是以职教学生的弱势能力为起点来展开教学进程的。由于学生对专业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对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看不到实际意义的基础理论课有很强的排斥心理,教学事倍功半也就在所难免。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在数理思维能力上的不足,我们大胆地对课程进行重新编排。以经贸专业为例,开发出岗位能力课程模块、商务能力课程模块、发展能力课程模块,把课程进行整合,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每一个课程模块都与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密切相关,并强调实训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关联性,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改革思想政治课和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内容,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自信心、自强心和意志力的教育,并把这些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考虑如下因素: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用目标激励自己,唤醒学习热情。加强对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和积极的人生观教育,积极宣传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结合信息时代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强调职业教育所具有的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的独特优势,以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教育。学生走向社会后,可能在适应社会、求职面试、劳动就业等很多方面遇到挑战。在工作后,还需要经过从适应工作环境到熟悉业务,再到拥有成功的感觉等一系列环节的磨砺。这一切对中职学生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唤醒学生学习积极性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教学方式以灌输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始终处于教学行为的主体地位,控制和掌握着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这种模式尽管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系统性的知识,但无法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尤其是对那些文化基础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畏惧感、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他们学习起来很吃力,当学习的难度大大超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时,他们就很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直至最后放弃学习。因此,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突出职业教育特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实训课比例,强化学生岗位技能训练。这种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做什么,怎样做,其考核标准是“会”,而不仅仅是告知学生一些概念性、原理性的的知识,它体现的是学生动作智能,而非逻辑数理智能,所授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所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情感、态度、学习后的作品、成果都可以作为评价的素材,学生不必借助语言文字的转换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因为语言能力的欠缺而影响其成就,提高了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实践中,我校采取了降低文化课难度,放慢专业课速度,强化技能训练,以过程考核取代终结性考核的做法,以“会”为归宿,而不单纯追究“是否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是改变中专学生厌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消除厌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