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庄水韵阅读题一、阅读周庄水韵(节选),完成 15 题。 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 灯光暗淡了, 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 平静 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 从河里抬头看, 只见屋脊参差, 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 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 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 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 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 随着一声声清 脆的爆炸声, 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 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 照得一片通明。 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 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 瞬息 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 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 凝重的墨线变成了 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 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 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 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我来 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 他们便在水中消失。 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 他 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 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 这时, 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 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参差( ? )? ? 璀璨( ? ) 2文中有一个词语“瞬息万变”,“瞬息”形容极短的时间。请你再写出三个 形容时间极短的词语。3上文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概括写出(不少于四种)。 ? 4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是按照什么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 时间上: 空间上:由 到,最后写到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从 的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它属于 喻,本体是“”,喻体是“”,比喻词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一、1 .参差(ce nc I )?璀璨(cu 1 cd n)2一刹那一瞬间?顿时3. 岸上的彩灯、 河中的倒影、 彩船、丝竹、管弦之声、 礼花、古镇的欢呼 ?4 .时间上:?先后顺序??? ?空间上:由 河中?写到?天上的礼花?,最后写到?地上的人们?。5. ? 色彩? 暗? “? 河水 ”, “彩带 ”,“ 变成? ”。 ?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春夜的河上所见到的七彩斑斓的礼花,表现出周庄水乡的绚丽多姿。二、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 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 打着伞坐船游览, 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 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 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 在路边,在屋脊, 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 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 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 黑白分明, 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 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 屋檐下在滴水, 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 小河的石河沿上, 往下流淌的雪水 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 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 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1、第一次,作者描写了春雨迷蒙中的周庄,周庄的一切笼罩在飘忽的雨雾中, 犹如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根据文中的理解,说说水墨画有什么韵味。2、第二次,描写了冬天雪后的周庄就像一幅版画。说说你感受到的版画不同于 水墨画的韵味。3、两次写周庄,哪次写得详细?说说作者是怎么写的?4、第二次写周庄时,作者除了从色彩的角度描述周庄所特有的神韵外还写了滴 水和流水的声音。说说这种声音的特点是什5、从全文的角度而言,作者描述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闻的用意是什么?6、分析本段的语言特点二、1、一切的景观全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一种迷离朦胧的美感。2、黑白分明,线条流畅,带有一种典雅、古朴的神韵。3、第一次写的是春雨迷蒙中的周庄,一切笼罩在瓢忽的雨雾中,犹如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描写了冬天雪后的周庄, 周庄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在阳 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幅版画。 第二次写得更详细。 作者除了从色彩的角度描述周庄 所特有的神韵外,还写了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4、融万般柔情的神秘幽远,它纯 粹是天籁之音,是任何乐音都无法比拟的。 5、一方面,展示不同时令周庄的不 同风采;另一方面引出后文描写第三次到周庄的非同一般的景象和感悟。6、“斑斑”“袅袅”“重重叠叠”等叠词的运用, 产生音韵的和谐美; “在路边, 在屋 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 长短句的交叉运用,形成节奏的参差美。三、阅读周庄水韵(节选),完成 16 题。(19分)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 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 打着伞坐船游览, 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 墨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 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在耀眼的阳光下, 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 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 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 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在阳光下, 积雪正在融化, 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 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 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 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 裹着万般柔情, 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这样的声音, 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1 第句中的两个“仿佛”含义一样吗?为什么?(2分)2作者写两次到周庄的印象,分别用了下面两个句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 分析。(4分)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这两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其中“水墨画”的特点是? ?,它突出了古镇 ???的特色;“版画” 的特点是?,它突出了古镇??的景色。3 作者写第二次游周庄,先从???觉的角度描写阳光下的雪景, 再从? 觉描写??的优美意境,令人神往。(3分)4第句中的“抚摸”一词用得十分形象,请说出它的好处。(2分)?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5 第、句中有两个“到处”各有所指,第句指的是? 第句指的是? (4 分)。这是因为它们描写的对 象不一样,第句是?,第句是??。( 2 分)6第句中的“丝竹”一词指的是 ?,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也有这种用法的句子:“?。”( 2 分)三、1 第句中的两个“仿佛”含义一样吗?为什么?(2分)? ? 不一样,前者是类似的意思,后者是比喻词,是似乎、好像的意思。2作者写两次到周庄的印象,分别用了下面两个句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 分析。(4分)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这两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其中“水墨画”的特点是 朦胧而淡雅?,它突出 了古镇春雨蒙蒙?的特色;“版画”的特点是?色彩对比强烈??,它突出了 古镇冬天白雪阳光交相辉映??的景色。3作者写第二次游周庄,先从 视 觉的角度描写阳光下的雪景,再从?听?觉 描写?阳光下各种水声??的优美意境,令人神往。(3分)4第句中的“抚摸”一词用得十分形象,请说出它的好处。(2分)?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运用拟人,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冬天阳光柔和的特点。??5. 第、句中有两个“到处”各有所指, 第句指的是?路边、屋脊、树梢、石阶;第句指的是小街的屋檐下、石拱桥的栏杆、桥洞、小河的石河沿上 (4 分)。这是因为它们描写的对象不一样,第句是积雪??,第句是滴水和流水的声音。(2 分)6. 第句中的“丝竹”一词指的是?奏乐的声音?,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 也有这种用法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分)四、我曾经三次到过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 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 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 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眩目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 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 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 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 ,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10、请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仲春() 参差(?) 谛听()11、在文段的空缺处填上相关语句。(3分)12、本段记述了作者两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请你说说作者两次游周庄的感受有什么不同。(2分)答:?13、文段着重写了第二次游周庄的经历,作者是从什么方面来突现冬天周庄的特 点的? (2分)答:?14、你喜欢这段景物描写吗?请谈谈你读后的体会。(3分)答:? 四、10、zho ng c e nc i ? d i ? 11、重重叠叠诉如泣 裹着万般柔情?第二次12、第一次游周庄是在一个雨天, 感受到它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是在冬天的雪后,感受到它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13、从颜色和声音两个方面来体现???14、 略,只要学生能结合文段谈出自己个人的感受都应给予满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