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封元宵节 篇一:开封民俗开封:开封的节日活动丰富多彩,而且大全部有悠久的历史,在民间广受欢迎。庙会图155. (禹王台庙会)一年一度的东京禹王大庙会在二月份举行,是展示开封民间艺术的大舞台,也是品尝开封风味小吃的好去处!图156(祭奠活动)庙会上的民间祭奠活动,大家穿着宋装演出,回顾一下历史吧!图157.(庙会上的节目)还有舞狮、盘鼓、旱船、踩高跷、吹唢呐、豫剧、京剧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演出及风味小吃、旅游商品展卖。灯会图158.(龙亭灯会)开封的元宵灯会从宋代开始至今已经有千年历史!伴随灯会的不停发扬,灯的种类越来越多,设计新奇,每当元宵夜的时候,市内造型多种多样的彩灯,来迎接这个元宵节的到来!图159.(龙)说起龙,开封人对龙情有独钟,给孩子起名以蛟龙、小龙为多,给街和胡同起名用龙字的也很多!远的不说,开封城内以龙命名的街和胡同就有:青龙背街、五龙宫街、双龙巷、龙王庙胡同、龙虎街、卧龙街、青龙街、金龙四大王庙胡相同等,这些以龙命名的街巷胡同背后全部有一个神奇的小说,一个漂亮的传说,到底名称来历和含义或源于名人,或来自良好祝福,或因其地形似龙,或因其水源丰富。总而言之,它们在历史上为开封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传说,也是今日汴城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图160.(开封灯会)整个古城火树银花,璀璨夺目。一年一度的灯会,还经常吸引大批中外游人前来观赏哦!篇二:元宵节庆习俗介绍元宵节庆习俗介绍1张灯结彩元宵节一到,大家全部有张灯结彩的习俗,因此元宵节也叫灯节。元宵节张灯起源于汉初。那时,正值佛教自印度 或说西域 传入,东汉明帝刘庄十分笃信佛教,知道在印度有燃灯习俗,故曾下令燃灯表佛,并亲自到佛灯寺燃灯。佛教利用元宵节俗,扩大了本身的影响,融合了佛教习俗。到唐代,元宵节由挂灯发展到盛况空前的灯市。因为节日需要灯的人尤其多,其制作工序繁杂,于是制灯和售灯的“灯市”应运而生。京城灯市“作灯轮高二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唐明皇李隆基令人制作过高达一百五十尺、三十间大的灯楼。灯楼上挂着珠玉、金银穗坠,风吹金玉,铮铮作响。杨贵妃的二姐韩夫人令人制作的灯山“百枝灯树,高十八尺,竖之高山,上元之夜,百里皆见,光明夺目也”。从上述记载能够看出,唐明皇时元宵节所制作的灯规模之大。正如诗人崔液所呤: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通宵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到了宋代,灯节更是通宵达旦,热闹非凡。当初有些人以五色琉璃巧妙制成多种奇异灯形,灯上还绘有花卉百鸟、山水人物。为了激励大家到御街观灯,朝廷甚至要求:“凡来观灯者,赐酒一杯”。所以观灯者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前呼后拥,比肩接踵。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月十五元宵,大内前自岁前至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还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种,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古代元宵节比之今天要热闹得多。隋代京城在宫门外,准备的戏场长达八里,歌舞者多达三万。唐代把观灯的时间延长为三天,而且是法定假日,各官署全部停止办公。宋代要求的放假时间为五天。明代的灯节时间最长,是从正月初八挂灯,直到正月十七才落灯,百姓庶民全部倾城出动,成为一年之中街头最为热闹的时候。毛泽东同志笔下的“火树银花”,原来就是出自被称为绝唱的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这首千古流传的不朽诗篇“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中。元宵节除了保留着很多有趣的游戏习俗外,还流传着部分轶闻趣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就是出自元宵节。相传,宋代有个叫田登的人,会考当了州官,为了避“灯”和“登”同音之讳,她骄横跋扈,不许老百姓说“灯”,“点灯”只能说是“点火”。这个田登上任当了州官很快,在元宵节时,贴出布告上写:“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因为她平时胡作非为,大家根本不买她的账,针对布告便挖苦她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另一个小说是,公元1115年,居住在东北松花江中游的阿什河女真族建立了金国。1124年,有个中原的和尚被掠到金国,恰逢上元佳节,这个和尚就制作了一个大球灯,用高竿升挂起来。金全部人历来没有见过这玩意儿,全部十分快乐地前来赏灯。这时,金国的皇帝吴乞买也来观看,她惊讶地问群臣:“这个亮亮的玩意儿是什么东西?是不是一颗新出现的星星呀!”群臣将这盏灯球的来龙去脉向她做了禀报。恰在这时,发生了一场被掠在金全部的其它汉人哗变事件,吴乞买便把这盏灯的升起和之联络起来,错误地认为这盏灯是聚众闹事的信号。因为她的无知,下令杀死了这位把中原文化传输到东北的无辜和尚。以后,她迁全部北京,才知道了中原庆贺灯节乃是一个节日习俗,根本不是什么哗变信号。后悔之际,她也开始大张灯火,大闹灯节。花灯在争奇斗妍中不停发展和翻新,到明清时,北京王府井大街和前门外厂甸一带,全部曾开设了灯市,悬挂各式各样的花灯,且以诗谜贴于灯上,供观灯游人猜射,谓之“春灯谜”。其实,花灯最早只有宫中和京师达官贵人正月十五晚上在自家门口挂几盏,借以炫耀门庭。以后,民间富户也相继效尤,灯市就应运而生。随之民间也买灯、挂灯、赏灯,久而久之即成为习俗。以后赏灯发展到赛灯,如在杭州举行全国灯赛,福州和苏州的花灯被评为上品。有诗曰:春灯绝胜百花香,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耸处现祥光。这是描写当初福州和鳌山的盛况。这些福州花灯“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澈心目”。福州、苏州的花灯在宋代就很有名,种类也多,如万眼罗灯,是在罗帛上剪镂百花等极精巧图案,点燃灯烛,透出万眼。还有安徽的玻璃灯,其骨架是用玻璃制成,点燃后,明亮无骨,因此当初就叫“无骨灯”。宋代还有一个走马灯,宋人对其作了生动描写,“飙轮拥骑驾炎精,飞绕人间不夜城”。走马灯最少创造在1500年前,它的奇妙在于自动化。因为灯罩的旋转,画在上面的马宛如在不停地奔跑,故曰“走马灯”。燕京岁时记记载:“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走马灯的关键部件,是放在蜡烛上方的一个纸轮。因为蜡烛燃烧,周围空气变轻而急速上升,引发灯内空气连续对流,这股热空气推进风轮绕轴旋转,带动和纸轮轴联在一起的灯罩“拥骑飞绕”。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认为,走马灯是中国古代劳感人民的一项重大创造。谓之灯节,当然必需有灯。对于元宵之灯,中国历代诗人也竭尽咏歌之能事。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在元宵之夜诗兴大发,曾有盛赞元宵灯会的绝妙诗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怎样消得此良辰?”伴随科学技术的不停发展,现在中国元宵节的花灯品种繁多,五光十色,应有尽有,如玲珑剔透的熊猫灯、狮子灯、老虎灯,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嫦娥奔月、天女散花、武松打虎、孙悟空大闹天宫,还有民间年年全部有的龙灯、云灯等。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停提升,未来的灯节会愈加绚丽多姿。2闹元宵元宵节突出的特点是“闹”,而且是晚上“闹”。众多的群众游乐内容,全部是在“闹”中取乐,以“闹”逗人。这一晚上,举国上下,长城内外,全部在闹元宵,这一夜是一个难得的狂欢之夜。顾禄清嘉录“闹元宵”条记载:“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交,谓之闹元宵。有跑马、雨夹雪、七五三、跳财神、下西风诸名。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儿童围绕以行,且行且击满街鼎沸,俗呼走马锣鼓。”从这段记载能够看出,清代的闹元宵关键是指元宵节时的一个乐鼓游行活动,正如清代范来宗锣鼓诗描写的那样:轰连爆竹近还遥,四处喧阗破寂寥。听去有声兼有节,闹来元旦过元宵。太平响彻家增乐,开道声稀巷转器。取次春风催劈柳,卖饧时近又吹箫。以乐舞锣鼓为主体的闹元宵节俗,据部分资料记载,最少能够上溯到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全部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鞭炮声齐鸣,百里灯火不绝。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吟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baidu,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描写了元宵节夜繁荣熙攘的感人情景。在这灯月交辉的夜晚里,似有一位漂亮多情女子,却自甘寂寞,独立于冷清之处,词意蕴藉深厚,别有寄托,耐人寻味。元宵灯夜,男女青年倾城出动,这也给有情恋人提供了相见良机。唐宋时,闺中女子一向严禁外游。女论语“立身章”中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塞,出必掩面,窥必藏形。”这些要求,男女不得在一起,女人不得向墙外看,不得走出庭院,假如走出庭院则必需掩面藏形。也就是说,妇女只能在家围着锅台转。这些封建礼法从多方面束缚了妇女的手脚,但到了元宵节,能够开戒或弛禁。青年男女盼此良辰,乘机相约、幽会,结伴出来观灯看社火,在灯火稀疏之处,郊外名胜之地,全部有深闺妇女的芳踪。宋晁冲之传言玉女词中描写了元宵夜一对男女相会的情事:绣阁人人,乍嬉游,困又歇。笑匀妆面,把朱帘半揭。娇波向人,手拈玉梅低说:相逢常是,上元时节。词中的女子,约定和男子在元宵夜相会,把元宵之夜看成是她们传达爱情的最好机会。 宋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词中亦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和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首缠绵悱恻的元夕词,正是描写当年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的真实写照。词中反应了一对情人的爱恋之意:去年元宵节的时候,灯市如昼,我和你在黄昏时候幽会,一时诉说不尽胸中的喜爱之情,当初月亮爬上那柳树梢头。今年的元宵夜,月亮街灯依旧,可是我却没有再见到你,忧思的泪水落满衣袖。有些人说元宵之夜是中国的情人节,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元宵灯俗自形成以后,一直备受重视,不仅民间通常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地充街塞巷,连司马光的夫人也要到市上去看灯赏景。司马光惊奇地问:“家中有灯,何须到市上去看?”夫人说:“我还要看游人。”于是司马光笑着说:“莫非我是鬼?”可见那辉煌绚丽的灯海和如云的仕女,鼎沸的笙簧声,是何等引诱人心!正像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元夜中所描写的“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一样。那么外面又是怎样个闹法?听一听山西五台灯歌中的五女观灯,你就明白了:正月十五好热闹,家家户户把灯瞧,叫一声张大、刘二、三嫂、四嫂和五嫂,我们五人商议好,快快换上新花袄,背转丈夫把灯瞧上了灯桥用目观,十二盏龙灯点全了,天上灯云头吊,蝴蝶灯空中绕,莲花灯瓣开了,走马灯往返跑,喜鹊灯树上叫,兔子灯遍地跑,老虎灯沿山绕,绣球灯手中抛,玉花灯壁里瞧,好一个狮灯笼一身身毛,猛抬头观天灯挂,买卖人挂起公平灯。独行千里灯一盏,二仙传道二盏灯,三战吕布灯三盏,四马桃花四盏灯,五子登科灯五盏,南斗六郎六盏灯,北斗七星灯七盏,八仙过海灯八盏,九天仙女九盏灯,十面威风灯十盏此歌歌词共分四段,各段同唱一个曲调。听说,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著名演出艺术家郭兰英在元宵节曾唱过的民歌。3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等。它的起源能够追溯到上古。传说,早在黄帝时代一个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饰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龙作为中华民族想象中的神物,早在五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就把它发明出来了。何谓龙?李时珍本草纲目曰:“龙,其形有九,身似蛇,脸似马,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龙,其实是一个传说中的灵异物。但在古人心目中,龙含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效。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