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炊烟(节选)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的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早晨,天色往往最见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让人惬意的。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里喜欢。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亦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1)“归心似箭”的意思是_。这个词语中含有_的修辞手法,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 (2)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用“_”画出来,并仿写一句。 (3)短文是按照_顺序来描写炊烟的:清晨的炊烟是_的,中午的炊烟是_的,黄昏的炊烟总会让人_。 (4)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回家心切;比喻;泪如雨下(2)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示例:傍晚的阳光很温柔。(3)时间;惬意;随意;有很多的感慨(4)短文表达了作者钟爱炊烟,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的感情。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清晨、中午、黄昏”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回家心切;比喻;示例:泪如雨下;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示例:傍晚的阳光很温柔。时间;惬意;随意;有很多的感慨;短文表达了作者钟爱炊烟,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的感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儿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x j)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 晕)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 s)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得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1)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系_(x j)着 (昏 晕)_暗似_(sh s)乎 (稍 捎)_微(2)文中怎样描写小船的小?用波浪线划出。 (3)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经过孔隙时的感受? (4)解释划线的字。 颜色各异_ 变化多端_ 或浓或谈_(5)读句子完成填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话采用了_的修辞方法。无论花朵的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这句话采用了_的修辞方法。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这句采用_的说明方法。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这话采用了_的说明方法。(6)写四个描写大海的四字词。 _、_、_、_(7)假如你是双龙洞的小导游,请你根据短文的描述,展开合理的想象,设计“外洞”或“孔隙”的解说词。 【答案】 (1)j;昏;s;稍(2)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3)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 s)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4)不同;头绪;有的(5)设问;拟人;打比方;列数字(6)汹涌澎湃;大浪滔天;滔滔不绝;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奔腾不息)(7)亲爱的游客同志,大家好!古人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上小船”,游了外洞,我们就要坐船经过孔隙进入内洞。请各位游客格外小心,因为孔隙十分窄,船很小,每次只能并排躺两个人。人一定要仰卧在船里,身子要紧贴着船身。千万别抬头看,如果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如果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朝你挤压过来,你可以闭上眼睛。你躺好以后,说一声“行了”,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就在内洞里面拉绳子,船就会进到内洞。要出内洞时,在外洞的工作人员就在洞外拉绳子,船就出来。双龙洞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下面我们就来享受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入洞方式吧,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 【解析】【分析】(1)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颜色各异:形容颜色各不相同,颜色繁多。异:不同。变化多端: 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端:头绪 。或浓或谈:有的是淡的,有的是浓的或:有的。 (5) 现提出问题(怎样小的小船呢?)然后紧接着回答(两个人并排仰,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话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把“花朵的叶子”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洞口”比作“桥洞”,这句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一千或是八百人”。这话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6)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7)解说词是口头解释、说明事物的文体。往往事先拟好文稿,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渲染,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实情、状态和意义,力争收到宣传效果。解说词帮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过程中加深感受,发挥视觉作用的同时发挥听觉作用。解说词是视觉感受的补充。 故答案为:(1)j、昏、s、稍 (2)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3)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 s)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不同、头绪、有的 (5)设问、拟人、打比方、列数字 (6)汹涌澎湃、大浪滔天、滔滔不绝、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奔腾不息) (7) 亲爱的游客同志,大家好!古人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上小船”,游了外洞,我们就要坐船经过孔隙进入内洞。请各位游客格外小心,因为孔隙十分窄,船很小,每次只能并排躺两个人。人一定要仰卧在船里,身子要紧贴着船身。千万别抬头看,如果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如果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朝你挤压过来,你可以闭上眼睛。你躺好以后,说一声“行了”,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就在内洞里面拉绳子,船就会进到内洞。要出内洞时,在外洞的工作人员就在洞外拉绳子,船就出来。双龙洞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下面我们就来享受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入洞方式吧,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 【点评】(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5)、考查学生对设问、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7)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拟写解说词的能力。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善意的谎言 每周一次,我总到附近一间小小的理发院去吹洗头发,两个师傅负责设计发型,一个小学徒专门抓洗头发。老实说,我很同情那个瘦小的学徒,看得出她很想学发型设计,但由于工作繁琐,加上两位师傅态度冷淡,她只能默默地在肥皂泡沫中消磨她可怜的青春。然后,有一天,机会忽然来了,新年前的一个月,两个师傅要求加薪不遂,一起辞职,老板娘一时请不到人,除了亲自上阵外,还给小学徒进行“速成训练”,另外再请个小工负责抓洗头发。小学徒升级后,战战兢兢的,颇没自信。而许多老顾客也绝迹不来了,生意顿时冷落下来。小学徒忧心忡忡,老板娘脸如黑锅。 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一天,踏入店内,特地指定小学徒为我吹头发,小学徒受宠若惊,拿着吹风筒的手微微发抖。卷吹梳弄一小时后,朝镜一望,哎呀,那发型硬邦邦的,好似戴了一顶不和时宜的帽子。小学徒侍立一旁,脸如那僵硬的发型,巴巴地望着我。我赶快露了个笑容,说:“这个发型真不错,谢谢你!”小学徒的额头舒展开了,笑嘻嘻地把我送出了小店。 再去理发店时,依然指定由她来吹饰。她面带微笑,双手灵活地卷弄梳理,极有韵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惊讶极了!真诚地说:“你梳得实在是好哩!”小学徒她脸若鲜花,灿然生辉。(选自成功励志经典 似水年华,延边人民出版社)(1)“不和时宜”中的错别字是_,应该是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 (2)下列文中的句子,属于比喻句的有( )(多选题) A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