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题报告洛南县灵口镇庙湾小学 何盈珍一、 课题的提出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主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社会经济竞争激烈,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新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大有益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却严重缺失。冷静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这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我们培养出来一个个 “解题能手”“考试强手”,却缺乏创新意识,不会发现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磋商,决定把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研究课题。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一至六年级分低、中、高年级组,分别抽取一、三、六年级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研究,全校师生为作为面上研究对象。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2)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情况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4)经验总结法: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三、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使教师素质的提高。(二)研究内容 1、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学会质疑。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指导学生如何结合数学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4、解决学生问题质量不高,问题范围过大或过小的现状,使学生不但敢问,还要善问。四、研究过程与步骤:(一)课题筹备阶段 (2014年2月) 1、选题、立项,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明确课题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水平。 3、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积累理论材料。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2、吸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3、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改变以往的课堂习惯,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其次,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批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少些不准,多些允许,提倡讨论、辩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教师要根据数学思维的问题性这一特点,抓住学生认知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矛盾,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发思维活动,在思想上产生疑问,从而发展提问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新而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要有启发性、开放性、现实性,要注意从教材的难点处设疑,从易错处设疑。同时教师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蕴含在新奇而富有情趣的佳境中,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3)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也很关键,教师善于提出问题,会影响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好习惯,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如在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时,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要追问这一步是求什么的?“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留给学生表达思维过程的机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而不断发现问题,学会提问。(4)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高问题质量 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高了,就可能什么都问,如果只是滥问,不注重问题的质量,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生光会提问是不够的,提问的根本在于思考,思考越深入,提出的问题质量就越高,只有高质量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把学习引向深层次。为此,教师要启发学生在自己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发问,既问题发现之后,先思考自己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先探求答案,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仍然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解决。对别人的发言,也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别人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这样从表面看,学生提的问题似乎减少了,但问题的质量明显提高了,真正达到引发思考,促进探究的目的。这就是我们所培养的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探索解决问题。这也是引导学生会学习的关键:通过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步步深入,使学生养成问题由思考而产生,问题又将思考引向深入,逐步达到提高提问质量的目的。(三)、课题总结验收阶段 (2014年6月2014年7月) 1、收集、整理各种材料,完成材料存档工作。 2、撰写结题报告,在全校数学课堂中广泛推广研究成果。 五、研究成效: 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学习一般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但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并充分锻炼了自己能力,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因此,学生的内驱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研究前后,我们对实验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检验,汇总调查结果,发现实验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强于实验前。2、学生的问题质量有明显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从较随意地问问题逐步发展到问题的数学味越来越浓厚了,问题的针对性也变得明确了。3、学生质疑探究能力极大增强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随着主体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越来越强烈。部分学生解决问题时有了与众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论。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85%的学生能更好地回顾与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大胆地表述出来,他们经常会问:这种方法正确吗?有没有其他方法?这种方法还能解决其它问题吗?在“问”中学生学会了用数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能数学化地思考、回答问题。本期来学生已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问题(生疑)提出问题(质疑)讨论问题(议疑)分析问题(析疑)再提出问题(再质疑)。实验后,学生探究质疑能力极大增强。4、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学模式,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能力提高了,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学习变得非常主动,学生经常能自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课堂上呈现出“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老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新气象。而且这种学习品质已迁移到其它学科。如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养成的想问、敢问的大胆品质直接影响到语文、英语等学科,他们所获得的质疑问难品质将带他们走向成功。5、深化了课题研究者的思想,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在开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中,课题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涵,翻阅各种相关资料,制作电子教案,制作课件,由于课题组成员的大胆实践,勤于探索、及时反思,他们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大大的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六、存在问题与讨论我们在总结课题实验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主观和客观存在的问题。1、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还有待加强,通过课题研究、反思,我们觉得我们教师要向研究型的教师转变,才能与时俱进。2、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有待进一步转变。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在穿新鞋走老路,既想改变教学方式,又怕影响教学质量,怕学生的过多提问影响教学进度,导致课堂改革举步维艰,新理念、新教材、旧教法的现象依然存在。 3、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有待加强,全体的教师和学生都应对“问题意识”提高重视,课题研究虽然结题,但研究还要继续。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题的水平差异很大,如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敢问、会问、善问,是我们老师一直面临的挑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迈出了从敢问到会问的关键一步,并逐步向善问发展,提出的问题已经能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多样性,课堂质疑问难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学生冒出自己的问题,提出问题或质疑已经是学生和教师习以为常的活动。实践表明,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发展自己。参考文献:1、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年第18期。 2、叶荣深问题意识怎样培养3、李晟: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报告4、郭德志: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