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教师在分析学生行为时的归因偏差归因指人对行为或事件所进行的分析和推论。 由于有些行为与事件的原因不明或存在多种原因, 这时人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分析其原因。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行为及结果都会进行归因, 归因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归因偏差指人们在归因时总是倾向于归结为某些因素, 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容易出现两类偏差。第一类偏差是教师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自身的因素,而不是教师方面的因素。例如,一位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中学数学教师任课班级的学生成绩不好, 他归因于这个班学生能力偏低。 调换到其他班级后, 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又明显下降, 他又说是这个班的学生与他做对。 调查发现,让班主任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归因时,教师往往是归结于学生的能力、性格和家庭,而很少认为这与教师态度和教学方法有什么关系, 可是学生们却认为与教师的行为是有关系的。这一类归因偏差的危害在于教师把问题的责任推给了学生,在教育之前就已放弃了教育者应负的责任。第二类归因偏差是教师对优秀生和差生的归因不一样。 当优秀生做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往往归结为能力、品质等内部因素,而当差生同样干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 却往往被教师归结于任务简单、碰上了运气等外部因素。相反,当优秀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往往归于外部因素。而差生出现问题时却被归因于内部因素。比如,有一位中学生,外语成绩一直不太好, 经过努力后他在一次考试中得了全班最高分,而外语老师说是他抄了同桌的试卷。一气之下,这位学生再也不听外语课了。 很显然,这一类归因偏差对于差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他们即使表现出一些好的行为, 也难于得到教师的准确评价,倘若表现不佳,则被看作是不可救药了。归因偏差的出现是一种在某些条件下必然出现的心理反应。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表明,成功时人们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感到自己有能力,失败时则都力图把责任推诿给外界和他人。这样归因对于人的心理调节和自我防卫是有利的, 因而无可厚非。 但上面我们提到的两类归因偏差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防止。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