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研究 肖灿摘 要:在国家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需要及时回应并积极适应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经济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当前许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领域。三亚学院自建校以来,结合“创新、创业、创价值”三创精神,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格健康的应用型人才,并为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文章指出,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需从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数字化转型、师资队伍、平台建设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Key: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地方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G640 :A :1673-7164(2023)10-0161-0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探索专业人才特色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国家持续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需要及时回应并积极适应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经济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高校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海南省三亚市举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本科院校,同时也是海南省政府与三亚市政府“省市共建”的民办高校,学校秉承建校之初确立的“创新、创业、创价值”三创精神,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康人格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是学校办学基因的基本共识,是学校一如既往所遵循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自觉行动,也是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学校塑造的健康大学生态过程中,创新创业既是重要发展理念、核心竞争力要素,同时也是教育教学活动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着力点。经过探索实践,学校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系统完整的、协同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且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成为海南唯一的“双50强”高校单位。(一)坚持顶层设计,建立工作机制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这就要求从顶层设计上,特别是在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得以明确体现,形成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各方面合力进行规划和实施。学校从“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这一办学使命出发,在学校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创新创业氛围,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部分和重要特色。学校在发展“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双创教育与行业联系,加强劳动教育和实践育人,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造、创价值”的价值取向,营造和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持续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重点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部分和重要特色之一,学校专门成立校级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并逐步建立起由教务处牵头,学生、团委、科研、招就等部门协同的工作联动机制。(二)坚持整体规划,完善课程体系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学生从大学里受益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教育版块就是课程。学校建立“以行业为伙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形成本科人才培养的五种维度(价值观、思维方式、专业方法、专业技术、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实施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大纲,优化课程地图,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学校从2016级开始,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板块,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等必修课程,并持续改进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新与创业、企业家精神与领导力等必修课程。同时利用智慧树、芯位教育平台等在线网络慕课资源,遴选创业基础、创业方法以及就业创业等课程供学生选修线下配备导师进行混合式一体化教学,建立网络课程学习认证制度,扩宽学生视野,同时提升其创新创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三)坚持成果导向,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应坚持成果导向,突出师生互动,强调因材施教,把学生置于必须思考、持续思考和检验思考的情境之中,并以学生学习成果产出和学习能力提升作为评价课程的主要标准,在考核命题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成绩评定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学校对标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提出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简称“两性一度”)标准,聚焦课程饱和度、深度和学业紧张度,开展新一轮教学改革工作,重新梳理课程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用适当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学业评价方式,创造更多“直指人心”、让学生喜欢的“金课”。引导教师根据学情,采取因课制宜、因材施教的办法,用數字赋能创新创业课堂教学;鼓励教师合理运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式,不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提高学习效率。在创新创业必修课程中,试点推行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将以知识性考核为主转变为以态度和能力考核为主,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重在发挥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灵感。组织教师编写基于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材,开发创业管理基础教程企业家精神与中国式创业本土创业案例解析电子技术创新实践和文创设计与产品化等校本教材,建立适合学生层次和学科特点的案例库。(四)坚持有机统一,促进专创融合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阵地,应注重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学科专业知识、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相结合,模拟真实情境,鼓励学生用可行方法参与合作或独立解决专业问题,以此增强专业学习内驱力。学校成立了特色人才创新班,探索信息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协同育人,打造优势行业和头部企业合作平台,已联合传化、京东、复星、盛宝金融科技、吉利等企业相继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围绕特色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课程研发、实习基地及双师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力争实现特色人才高质量培养成果。学校加强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及管理,立项数量位居海南省本科高校前列。鼓励二级学院将专业特色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打造商科类专业“南海创巢创业文化节”和“金融模拟交易大赛”、旅游类专业“时尚旅游嘉年华”、理工类专业“科技你我她”等校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专业活动。发挥大赛引领推动作用,组织师生参加高水平学科专业竞赛和“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等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比赛,并荣获多项等级奖荣誉。(五)坚持统筹安排,做好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依赖实践平台的全力保障。与理念设计、制度设计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设计无法单独依靠高校完成,还需要借助政府和产业资源1。比如,相关平台和资源包括专业实验室、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学生社团、创业论坛、校友会等。学校先后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专业实验室,如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金融科技等高新科技领域投入上亿元资金,建成海南首个高性能计算开放实验室“三亚学院超算中心”;与丹麦盛宝银行合作共建“金融创新与多资产智能交易实验室”等。学校搭建完成了“训练培育孵化”于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已有多家由在校生正式注册的公司入驻,并与三亚市互联网双创中心达成合作协议,为符合要求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免费三年的孵化办公场所。目前,学校与三亚市共建规模更大的“大学生创意孵化基地”,建成后可以容纳千余名在校生开展创业培训、指导及项目孵化服务。学校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专门社团,利用校友会平台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发工作,并已成功邀请IBM、沃尔沃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多位CEO,为学生分享知名企业在引领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经验,不断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六)坚持专兼结合,搭建专属师资高校组建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要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既要有“上得了课堂”的教学型导师,也要有“带得了团队”的管理型创业导师,还要有“做得了科研”的专业型导师2。高校应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学术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出色的师资团队。学校按计划培育并认定“双能型”教师,制定相应政策制度,选派优秀教师定期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投入千余万元开发数字教学平台,开展全体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协同校外共建平台,聘请知名企业家、行业领袖、创业精英、杰出校友等作为学生的创业导师,讲授创业实践课程,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根据“兴趣驱动、导师引领”的方式,积极推进“创业项目导师制”,选派专业教师全程跟踪指导,为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模拟预估和提供初步实践保障。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一是“两张皮”现象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水平还不够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情况仍存在。二是教学改革成效需提升。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领域,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有待加快,教材建设数量偏少且质量参差不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成效不凸显,标志性教学成果还未形成。三是师资力量需要加强。一些专职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缺乏创业实战经验,创业实践指导存在“本领恐慌”,有些力不从心。此外,尽管学校聘请一批行业精英和成功企业家担任业界导师,但多以讲座、座谈形式进行,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深度。四是平台建设有待加快。特别是创业孵化基地、产业学院及协同体建设有待进一步协同推进。三、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改进的方向(一)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作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应纳入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处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3。首先,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涵盖创业通识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创业实践知识于一体,融会贯通课内外教学活动,明确创新创业课程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过课程体系的科学设计,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注入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过程。其次,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纳入“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最后,科学规划创新创业教材建设,增强育人功能。(二)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数字化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行动,是影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实现高等教育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创新路径。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在平台设施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教育信息化素养培育等方面发力。一是加大数字课程资源及平台建设,通过引进和内部发掘,建设一批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切实让广大师生共享当代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红利。同时以“仿真平台”为突破口,加强虚拟平台仿真實验教学,完成混合式教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二是积极推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数字化转型,这是高教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以数字赋能创新创业教学工作,搭建基于数字化技术跨学科专业虚拟教研室,引导教师进行线上数字化教育模式创新与改革。(三)充实专兼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师资层面的耦合是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的基础。师资层面的耦合主要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对大学生专业教育师资进行整合和开发,打造多元化的教师队伍4。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教师定期到行业、企业挂职培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鼓励教师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实现产业需求教学案例转化,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应用科学研究,支持教师在岗创办企业,提高教师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推动“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盘活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聘请行业专家、企业精英人才、杰出校友等充实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促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水平提升。(四)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发展新常态和产业新业态,利用优势学科群建设契机,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建设各类协同体,联合建立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实验室、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应用研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