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参考考试题一、填空题(15 分,15 空)1.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 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2.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 8 小时工作日、40 小时工作 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3. 高温作业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 WBGT 指数25的作业。4.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 ,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5.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 置在两者之间。6. 风向玫瑰图上所表示的风向即风的来向,是指从外面吹向地区中心的方向。7. 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 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8.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有毒、有害的生产车间的布置应设置与相应事故 防范和应急救援相配套的设施及设备,并留有应急通道。9. 浴室、盥洗室、厕所的设计,一般按劳动者最多的班组人数进行设计。存衣 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车间劳动者实际总数计算。10. 空气流动动力的来源主要包括风机动力、热压、风压、密度差。11. 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 , 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12. 产生或可能存在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冲洗设施。13. 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 报警装置。14. 车间卫生特征共分为四 级,应根据车间卫生特征等级设置辅助用室.15.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其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 评价,在其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6. 用人单位应当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等的要求,对可能阐述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备案、审核、审查或竣工验收。17.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 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18. 在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 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19.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20. 按通风系统的工作动力分类,通风系统可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通风系统。21. 自然通风是利用室外风力形成的风压与室内外空气的温差所产成的热压作 用使空气流动所形成的一种通风方法。22. 在排除有毒化学物的措施中,可利用自然通风,在多数情况下以采取机械通 风为主.23. 按通风系统的作用范围分类,通风系统可分为全面通风系统和局部通风系统. 24. 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和车间内气流组织两个因素。25. 局部通风可分为局部送风和局部排风两大类。26. 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 “慢挡 ”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 3dB(A)的 噪声为稳态噪声。27. 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 40dB(A)的噪声为脉冲噪声。28. 工厂中噪声源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三大类。29. 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 ,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 总和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30. 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 12 次/h。31.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 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32. 用人单位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职业卫生 “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33.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34. 我国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建设项目可能产3 生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将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一般、职业病危害较 重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二、选择题(15 分,15T)1. 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 C .A. 以人为本,标本兼治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D。 分类管理,综合治理2. 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是: A .A。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B.劳动者因接触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C。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D.劳动者在工作中所出现的职业健康损害3. 铅尘属于C危害因素。A。 粉尘B. 物理因素C. 化学有害因素D. 生物因素4. 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B和中文警示说明。A 安全标识B 警示标识C 英文D 危害说明5. 采用空气调节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B,洁净室的人均新风量应 C 。A. 20 m3/h B。 30 m3/h C. 40 m/h (A) D。 50 m3/6. 稳态噪声是指声级波动A的噪声。A。 小于 3dB(A) B. 大于 3dB(A) C. 大于 0.3dB(A)D。 小于 0.3dB(A)3 3 7. 非稳态噪声是指声级波动B的噪声。A. 小于 3dB(A) B。 大于 3dB(A) C。 大于 0.3dB(A)D. 小于 0.3dB(A)8. 脉冲噪声是指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B ,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A. 大于 0.5s B. 大于 1s C。 小于 1s D。 小于 0.5s9. 电离辐射是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即波长 C的电磁辐射。A。 大于 100nm B。 大于 50nm C. 小于 100nm D. 小于 50nm10. 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其换气次数不宜 C .A. 大于 12 次/h B。 大于 24 次/h C。 小于 12 次/h D. 小于 24 次/h 11. 下述噪声控制措施中, D 不符合要求.A. 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B。 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C. 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D. 控制噪声发生源后,进一步的措施是为接触噪声人员配备防噪用品12. 劳动者接触某种化学物质的状况为:400mg/m、接触 2h;150 mg/m3、接触2h;100 mg/m,接触 3h;该劳动者接触该化学物质的 8h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是B mg/m3。A。 200 B。 175 C。 150 D. 216.713. 全面通风的排风口应设置在 B 。A. 有害气体发生源较远位置;B. 有害气体的发生源或其浓度较高的区域 C。 有害气体浓度较低区域; D。 操作工位上风测14. 当车间内同时散发热量和有害气体时,在热设备上方常形成上升气流。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B的通风方式。A上送上排; B。下送上排; C。下送下排; D。上送下排。15. 下列关于局部排风罩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应将有害物质发生源尽可能密闭,排风罩应尽可能靠近有害物质发生源。 B排风罩的吸气方向应尽可能与有害物质逸出的方向相反。C排气罩的布置应使污染空气不致流经工人的呼吸带.D排风罩的设在不应妨碍工作的操作并保证有足够的照度。16. 下述风管的布置中,不正确的是 D 。A风管的布置要与建筑结构配合,少占有用空间,不影响生产操作,便于安 装和维修。B风管的布置应力求顺直,减少阻力。C排气、除尘系统的吸气(尘)点不宜过多.D为防止粉尘在风管内沉积,除尘风管应尽量避免水平敷设,风管与水平面 的夹角一般大于 30。17. 风机的选择过程中,下述描述错误的是 D 。A根据输送的气体性质,确定风机的类型.B根据所需风量、风压及选定的风机类型和机号。C考虑到管道可能漏风、有些阻力计算不够完善,选用风机的风量和风压 应大于通风系统的计算风量和风压。D风机的风量应越大越好。18. 关于脉冲噪声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D 。A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0.5sB噪声间隔时间1sC噪声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D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0.519. 根据毒害作用机理不同 ,职业性有害气体可分为窒息性气体和刺激性气体 . 下 列气体中,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D)。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硫化氢D氮氧化物20. 根据毒害作用机理不同,职业性有害气体可分为窒息性气体和刺激性气体。 下列气体中,属于窒息性气体的是(C) 。A光气B氨气 C 硫化氢D氮氧化物21. 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属于电离辐射的是(B).A红外线Bx 射线 C激光D紫外线22. 职业病危害评价选择类比工程,下述哪一项不属于类比工程选择应当遵循的 原则,(D).A原辅材料基本相同或相似C生产工艺基本相同或相似B生产设备基本相同或相似D建设地点位于相同或临近区域23. 下述有关最高容许浓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B).A任何情况都不能超过的限值B可视为对 PC-TWA 的补充C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D应在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种和工作地点采集化学物 质最高瞬间浓度的空气样品进行测定24. 下述有关短时间接触浓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C )。A旨在防止劳动者接触过高的波动浓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或有害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