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原因及对策探析【摘 要】 文章针对蹦床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原因,提出了恢复措施。要注意训练内容的多样性和训练手段的选择性;及时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恢复训练;及时调整与设置合理的目标;及时给予运动员全面的人文关怀。从而有效预防和消除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提高运动成绩。【关键词】 蹦床;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原因;对策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体育运动的强度越来越大。竞技体育近乎极端性的特殊环境使运动员长期承受高应激压力和大负荷运动训练,不可避免会经常性地产生各种疲劳现象。疲劳及其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成为体育科学研究者和教练员的关注焦点。但由于心理疲劳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的复杂性,使得人们对其依然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蹦床是一项训练周期长、技术复杂、内容浩繁的项目,运动员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磨练方达目的。蹦床的比赛动作是连续10个不同类型与难度的空翻加转体动作,实际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空中动作其实是由5个最基本的技术构成。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蹦床运动员的每次训练课都是在做着大量的重复动作,在这种情况之下,运动员更易产生心理疲劳。所以在蹦床训练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技术动作的训练,关心运动员技术上的进步,还应特别注意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情绪表现等等。一、蹦床项目的运动性心理疲劳成因1、生理因素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与训练状况通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共同影响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运动员的生理状态长期不良,很容易导致训练积极性差,而训练效果的不佳也同样会引起运动员生理上的疲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心理疲劳的产生。(1)蹦床项目训练和比赛的紧张性和准确性以及单调性。蹦床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完成整套固定的动作,这就要求运动员对每个动作能够熟练的掌握,要求动作非常细腻,同时还要注重每个动作的连接,任何一个动作出现小小的偏差,将会对后面的动作造成致命的错误,因此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情绪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种感知、记忆、思维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各种强烈的刺激消耗了运动员大量的生理能量和神经能量,随着能量的不断耗竭,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较易出现心理疲劳。(2)大强度训练后恢复不及时。蹦床是一项训练周期长、技术复杂、内容浩繁的项目,运动员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磨练才能达到目的。运动员常年要面临长时间、超负荷的极限挑战,极易造成运动员体能的大量消耗,这样大强度的训练之后,如果运动员和教练员缺乏积极地恢复措施,尤其是没有掌握好有效地恢复训练手段,更容易造成疲劳积累,出现心理疲劳。2、心理因素(1)心理耐受能力。心理耐受能力主要与运动员承受一定程度的心理活动的工作量有关。如果教练员采用的训练方法、手段不科学,或者是训练内容的安排超出了运动员可以承受的心理负荷,就容易导致运动员的心理负荷过高或过低,易引起心理疲劳。过高的心理负荷造成运动员高度的心理应激,使机体的紧张程度过高,心理能力使用过度,从而造成心理疲劳;同样过低的心理负荷也会引起心理疲劳,如果长时间的训练只是单调、乏味的简单重复,会使运动员产生厌烦、不愉快、不合作、缺乏兴趣和挑战、压抑以及觉得运动训练永无止境等消极情绪,以至于引起和加速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产生。(2)运动员的个性特点。蹦床项目对运动员的注意力品质要求很高,若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注意力的稳定性差,也容易引起心理疲劳。若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低,在训练和比赛中会表现失常,导致心理疲劳。总之,运动员这些综合的个性特点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教练员应该有效地抑制这些影响因素,将他们对运动员心理疲劳产生所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3、环境因素蹦床运动项目训练内容相对单一,训练整体结构和人群相对固定,缺乏新异刺激,在长期单调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训练主动性降低,导致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积累。训练环境也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的一个因素,蹦床运动员终日在封闭的场馆内与冰冷的器械为伴,进行单调且超强度的重复性训练,容易造成运动员心理上紧张的压抑状态,引起心理疲劳。二、蹦床项目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恢复措施1、注意训练内容的多样性和训练手段的选择性从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来看,蹦床运动心理疲劳的产生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重复单调的动作行为而产生的。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员不妨让运动员停止训练或采取其他训练方式为枯燥的训练增加新色彩。如不断改变准备活动的音乐、身体训练的内容、技术训练的形式、训练场地的布置来缓解训练的单调和枯燥。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运动员在个性、心理、生理上的不同需要,使运动员在紧张的训练和比赛之余,有一个宽松的调节身心状态的环境来促进训练动机水平的提高。2、及时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恢复训练心理恢复训练,是通过语言暗示诱导其肌肉和神经放松,同时还可配合播放轻松悠扬的音乐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最终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一种方法。3、及时调整与设置合理的目标在为运动员确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可行性,确立合理的长、短期训练目标和良好的心理预期,这有助于提高运动员思想的认识水平,以消除因期望不能实现导致的心理疲劳,而且也可以有效地通过实现目标获得需要的满足而激励运动员去进一步努力。4、教练员及工作人员应及时给予运动员全面的人文关怀在训练之余让运动员适当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让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给运动员营造一个宽松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大环境,能够很大程度上消除甚至避免心理疲劳的产生。帮助他们解决好关于家庭的、社会的、队员之间的、队员与教练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他们拥有一个宽松的、充满关怀的训练环境,来最大限度地消除心理疲劳。三、结语运动性心理疲劳作为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它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从心理疲劳造成的影响来说,它的存在不仅大幅度地降低了蹦床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导致运动员的竞赛成绩不佳,对于长期处于心理疲劳状态的运动员,还可能导致其产生严重的心理疾患。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必须结合蹦床项目特性,注意观察和了解,善于调节和控制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使运动员的心理在训练中处于稳定而积极的状态中,保证运动训练在运动员的良好心理状态下顺利进行。【参考文献】1 刘方琳 等.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定性探索j.体育科学,2004.2(11)37-44.2 黄强 等.优秀蹦床运动员机能监控与恢复措施j.体育科学研究,2008.12(1).(下转第246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