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学习动机消退与教师“回应”一、动机消退在对学习动机的不断深入研究中, 研究者学习动机有逐渐消退的现象。Chambers在教学领域展开实证研究,问卷调查对象 为教师和学生, 结果显示, 教师和学生都把动机消退的原因归结 到对方。 Dornyei 在动机研究与教学 中提出动机消退的概念, 认为动机消退是“抵消学生已有动机的环境诱因和课堂事件, 减 少、削弱某种行为或行为意向的动机基础的特别的外部力量”。 Dornyei 通过访谈方式发现导致动机消退的原因有教师风格、方 法、能力,学校设施、班级组织,学生自信心,对外语学习的消 极态度,第二语言学习的强制性,其他外语学习的干扰,对目的 语国家的负面态度,班级同学的态度,学习教材九大类。日本学 者Hasegawa通过面谈方式进行研究发现,教师在动机消退中占 主导地位。Falout和Maruyama将研究的焦点放在不同英语水平 学生的动机消退情况及对比上, 结果是教师仍然是导致学生动机 消退的重要因素。 Tsuchiya 采用类似研究,发现引起高水平组 学生动机消退的主要为外部因素,如教师、课堂环境等,而内外 因素同时影响低水平组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国外动机消退研究的影响,国内学者开始展开相关研究。 汤闻励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进行调查并 对英语教师提出建议。 周慈波和王文斌探究了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负动机行为与表现及导致负动机的影响因子。梁良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出七类导致动机退化的因素并指出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组件、 教师组件和集体组件抑制学生动机消退。李艳辉以理工科专业学 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分析学生失去动机的 原因及加强动机的方法。二、学习动机消退因素综合看,导致动机消退的这些因素可归纳为内因和外因两大 类。内在因素主要有学生学习动机弱;学习能力水平低(以往学 习成绩的负面影响);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 习兴趣不浓或缺乏兴趣;自信心不足或缺乏;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弱,等等。外在因素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学校因素中 占主导的是教师。教师能力如知识储备,教师性格,教学方法及 模式,对学生的态度,反馈评价方式等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校因素还包括课堂及学校环境: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制度,教 材内容及难度,学风及学校周边环境。家庭因素方面主要有家庭 经济、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教育方式、父母期望,等等。 社会因素包含就业压力,弱势专业,以及来自同辈的压力,等等 以上所提及的内外因素中,教师所占比重最高。那么,为什么教 师会成为导致其动机消退的主要因素?教师应如何改变这种现 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三、教师对学生的“回应”勒维纳斯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为他人”他认为西方哲学的本体论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甚至抹灭他者的他性( alterity ), 力求将他者综合为同一(same。勒维纳斯提倡回应他人的“面 孔”。面孔并非指实在意义上的人脸, 它是他者在我面前的一种 显现。面对他者的面孔, 我必须对其进行回应并承认他者的绝对 他性。对他者的回应成为我不可逃避的绝对责任, 我的主体性也 由此体现。反观上述问题, 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掌握者、 传授者自居, 强调自我主体性, 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占有绝对主导 作用。学生作为他者,需要对教师的命令绝对服从,不可挑衅教 师的主导地位。在此过程中,师生关系矛盾重重,学生学习积极 性逐渐降低, 学习动机也由此消退, 最终导致教师成为学生学习 动机消退的主要因素。师生之间并非是控制与被控制、 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 而是 一种伦理关系。 这种伦理关系的实现和维持基于承担对对方的无 限责任,而承担责任就是对学生“面孔”进行回应。 这里可将回 应理解为两个层次:一是回应意识,二是回应行动。回应意识的 基础是教师的伦理意识及对师生关系的伦理认知。 教师和学生各 为伦理主体, 各自的伦理主体性实现依赖于对方“面孔”的呈现 及“面孔”所渴望的伦理诉求。学生并不是在教室这个物理空 间,教师通过传授知识的方式进行同化、控制的对象。学生的差 异性(绝对他性)决定了教师无法将其列为认知对象继而“降 级”为“同一”。教师需尊重其绝对他性,并以此进行回应,实 现伦理责任。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 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回应。(一)学生学习水平与教师能力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习策略等多个因素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所不同,学习水平也就各有高低。 OMalley 和 Chamot 总结 三种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针对自己学习的计划、 监控和评价)、 认知策略(有意识地采纳方法进行学习,如做笔记,使用参考资 料,联系新旧知识等)和社会策略(与他人交流合作,寻求教师 帮助等)( Cook 105)。各种学习策略各有优势,教师应避免简 单地进行评价否定, 甚至盲目强加所谓最好的学习策略。 教师应 在学习中通过学习活动及相关训练, 让学生自己体会选取适合的 方法。此外,教师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 等方面需有针对性。教材的选择应基于整体上对学生能力的评 估,做到难度适中,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获取、掌握、应用知识 的规律。 设计教学内容要合理, 需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和 接受水平。 这要求教师专业知识扎实, 根据学生需求在备课过程 中反复斟酌教学内容, 并通过实际课堂教学验证其合理性, 对其 进行修改。课堂上,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 生提问内容及方式应有所选择,满足学生的成就感需要。(二)学生性格特征与教师态度教师的态度、 敬业精神等情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 学习动机, 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 内外向学生学习倾向有 所不同。内向学生倾向于通过阅读记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系统掌握,而外向学生倾向通过表达、交流、互动等方式在实践中掌握 知识。这两种倾向在学习中发挥不同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予以认可。对内向学生,教师应给予其充分的表达机会,并在说 话、评价方式上注意多鼓励,给其积极评价,帮助其增强自信心。 对于外向学生,教师在肯定其活跃的基础上应帮助学生培养自我 管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自由,但绝不能 放任。游戏、演讲、小组互动等课堂活动体现一种外在的自由, 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评价等思维活动体现内在自由。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由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学习动机消退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不容忽视。教师性格、能力、态度等是导致动机消退的主要原因。因 此,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消除负面影响。教师的伦理认识及针对学生个性特性的伦理回应在提高自身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强化师生伦理关系,缓和师生矛盾,有效消除动机消退,在一定程度 上激发和强化学生动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