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弯曲模具装置设计1. 三点弯曲模具1)参考文献:C2680 黄铜箔微弯曲工艺研究 汪鑫伟(哈尔冰工业大学)图-1 微弯曲模具装置图该弯曲模具具有以下特点:(1) 按照 GB/T 15825.5-1995,取凹模口部圆角半径 Rd=10mm,取冲头半径 R 分别为 1mm、1.5mm、2mm 和 2.5mm。凹模弧面和冲头表面的制造公差不大于0.01mm,表面粗糙度 Ra 不大于 0.5m。(2) 冲头两端设计成哑铃状,这样可以保证不同半径的冲头固定在相同的冲头固定板上,冲头芯棒和冲头固定环采用分离的形式,这是因为一方面阶梯处加工困难,难以保证尺寸精度,另一方面芯棒是一个细长的圆柱,外圆尺寸精度难以保证,而且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同心。为保证冲头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不易发生变形等特点,定制了一套尺寸精度较高的高质合金钢棒,无需进行磨削加工即可满足要求,合金棒外圆尺寸公差小于 10m,符合实验精度要求。装配时,将芯棒两端压入固定环中,调整好位置后通过环上的锁紧螺钉锁紧。(3) 为保证冲头定位精度和方便拆卸,冲头固定板采用上下剖分的形式。为保证较高的同轴度,同时加工出两冲头固定板中心孔,装配时,首先将冲头水平放在冲头固定板中心孔槽中,然后将对应的另一半孔槽压合上,并用销钉定位,螺纹紧固。采用这种结构,即可自动保证冲头两端和冲头固定板中心孔同轴,另外可以随时拆卸安装以便于更换冲头。 (4) 为便于凹模跨距连续可调,凹模底座设计为燕尾槽的形式,从而避免了凹模和底座之间重复定位,可以保证较好的垂直度。实验过程中,对于调整好的跨距间隙,通过底座上均匀分布的紧固螺钉压紧垫块以达到固定凹模的作用,调整X围为 0mm20mm。 (5) 由于实验坯料小而且厚度很薄,实验过程中对试样的夹持定位非常重要,为了避免实验时对中不好使坯料发生横向位移或者面内转动,设计了一弓字形压紧块,压紧块两端与连接架之间通过压紧弹簧接触,可以较方便的调整夹持力,而且装卸方便。实验过程中,压紧块和凸模之间无相对运动,夹持力恒定不变,不影响弯曲力的测量。 (6) 实验过程中,上下模合模可保证凸模的初步对中,再通过悬挂于两端的传感器输出微小力值信号进行精确对中定位,锁定上下压紧螺母,并采用游标卡尺调整弯曲跨距,试样由压紧块被水平夹持在凸模上。2)参考文献:Springback behavior of brass in micro sheet formingJenn-Terng Gau, Chris Principe, Miao YuThe effect of miniaturization on the final geometry of the bend product图-2 三点弯曲模具装置图该模具具有以下特点:(1) 采用刻度尺精确定位凸凹模位置,其中凹模设计为可调式,通过上面的刻度来调节所在位置。(2) 通过对退火处理的黄铜箔进行三点弯曲实验,以研究回弹量随T/D(板厚/平均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板厚小于350m时,传统的塑性弯曲回弹理论不再适用于黄铜箔回弹规律,其回弹量是相对厚度的T/D的函数,且随着T/D的增大而减小,另外T/D1时,屈服强度随T/D的减小而减小,T/D1时,弯曲屈服强度和偏差随着T/D的减小而增大。微成形的成形性能随着T/D的减小而变坏,与材料的厚度无关。 2. U型微弯曲模具装置参考文献: T2紫铜箔材的U型弯曲变形 王春举,郭斌,单德彬(哈尔冰工业大学)图3 U型弯曲模具装置示意图及实物图U型弯曲模具与三点弯曲模具相比较,其变形过程更为复杂,薄板的弯曲变形性能不仅与材料本身相关,还与模具本身几何参数(凸凹模间隙,模具尺寸)有着密切联系。模具结构特点:1) 该模具装置采用双导柱、导套结构来提高凸模的运动精度,以此保证凸凹模间隙的精度。2) 凹槽的槽宽设定为1.0mm和0.6mm,圆角半径为0.1mm和0.3mm,凸凹模单边间隙设定为板厚尺寸。3) 为了保证凸模的强度和刚度,将凸模设计为阶梯型。实验方案:材料:T2紫铜箔,厚度分别为50和90m。通过力传感器测量U型弯曲成形力,冲头速度为1mm/s,不使用润滑油。1. 凹模几何尺寸的影响分析板厚为90m,圆角尺寸为0.3mm的不同槽宽尺寸时的冲头载荷-位移曲线的关系。槽宽尺寸为0.6mm时,最大冲头载荷显著增大,载荷上升下降的速率都明显大于槽宽尺寸为1.0mm时的速率。分析厚度为0.05mm,槽宽尺寸为1.0mm、不同圆角半径时的冲头载荷-位移曲线,圆角半径较小时,最大载荷增大,并且冲头载荷的上升和下降速率都明显增大。2. 箔板厚度的影响分析槽宽尺寸为1.0mm,圆角半径为0.3mm时,厚度分别为50和90m的冲头载荷-位移曲线。3. 回弹分析分析凹模圆角与板厚对弯曲变形回弹量的影响:板厚小时,厚度方向上的应力-应变变化更加剧烈,分布极不均匀,而产生更大回弹;圆角半径小时,塑性应变率增加,塑性流动应力,导致应力分布更加不均匀,致使回弹角度增加。3. 单边微弯曲模具装置德国的Geiger(1999)教授等人采用单边弯曲变形试验研究了尺寸效应现象,结果表明箔板厚度与晶粒尺寸比是影响弯曲力的主要因素6ECKSTEIN R,GEIGER M,ENGEL U.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sheet metal workingC.Proceeding of the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heet Metal,Erlangen,German,1999,27-28:529-536.。1)参考文献:纯铜箔微弯曲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姜华 (XX大学)图4 单边微弯曲模具装置示意图及实物图 凸模 凹模 压边圈模具结构特点:1) 凸凹模间隙设计成可以调节的。凹模可以小幅度的移动移动X围处于07mm,采用紧固螺钉连接凹模和下模座,利用细牙螺栓和塞尺来精确控制凹模的移动,从而调整凸凹模间隙。图5 凹模二维图和实物图2) 该模具装置采用双导柱、导套结构来提高凸模的运动精度,为了方便放置板料,双导柱设计在对角线上。3) 压边方式采用弹簧压边圈,可以对板料起到很好的压边固定作用。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纯铜箔,厚度分别为30m,50m,90m,140m,190m,两种热处理方式(400和900)。分别研究坯料尺寸、晶粒尺寸、弯曲角对回弹角的影响,其中凸凹模间隙C=1.2t。2) 参考文献:微弯曲成形中应变梯度硬化效应的研究(上交)李河宗图6 微弯曲模具三维模型与示意图模具结构特点:1) 模具凸模圆角尺寸分别为0.0625、0.125、0.25、0.5、1.25mm,凹模圆角半径分别为0.0625、0.125、0.25、0.5、1.25mm,设计5套相互匹配的凸凹模。2) 模具前放置一个CCD数码相机记录弯曲过程,对回弹前后的弯曲角进行测量。3) 采用四个导柱导套导向方式,保证凸模运动精度,以致保证凸凹模间隙的精度。4) 凸凹模间隙通过细牙螺栓精确调节。实验方案:实验材料:厚度分别为0.5、0.2、0.1、0.05、0.025的纯铝和CuZn37黄铜箔。凸凹模间隙C=1.2t,通过调节凹模来调节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分别研究板料厚度、弯曲角与弯曲回弹角的关系。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