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新审视阅读活动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有重要作用,社会各方面已形成共识,但现实中许多做法, 仍值得各界的探讨。 下面, 就阅读的视角、角色、空间作个探讨。一、阅读活动中的视角定位多年来,语文教育习惯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车禁固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总试图“通过少数经典范文的反复嚼烂,让学生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文章”。对于语文教育的弊端,清华大学附中的一位特级教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语文课正逐渐变成一门纯粹的技术课,语文教育正在异变为一项纯粹的技能培训和手艺磨练课。 抽象意义上的语文教学, 让学生在文山题海中跋涉,使阅读一直难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语文学习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教学不应是“深挖洞”,更应是“广积粮”,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 “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创造, 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阅读活动中的角色定位第 1 页目前阅读活动的生态环境很不理想,普遍存在“主客颠 倒”。学生应是阅读课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协调者。 阅读课上教师总是扮演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和终极裁判官的 角色。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 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 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 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 索、体验、感悟等活动。 阅读活动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 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答 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 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自己学习的个人观念体 系。学生有了很强的自主阅读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 动。 教师可以适时创设一种专题阅读的情境,强化学生自我意 识。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家长 的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阅 读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过程。阅读活动要创设 一种类似专题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阅读、探 索、发现、体验,对大量的语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创造力。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这种创设专题情境的阅读活动更关心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也讲求方法技巧,但更关注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力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我眼中的美国小学教育中所叙述的:美国的小学老师给小学生布置类似“叙述自己的国家”、“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责任该由谁承担”、“假如你是罗斯福总统的安全顾问,你该怎么办”、“叙述自己国家的文化”等等令大人们都无从下手的作业。其目的很明显:通过学生的大量阅读,查找资料来认识体验,而答案的本身并不重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也应该从中得到点启示吗?这种阅读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不是不管,而是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教师适时适当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三、阅读活动的空间定位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学习,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阅读活动呈开放学习态势,渗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家庭,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也正因为这种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开放性的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社会化生活化的活动将成为阅读活动空间的新内容。学生一旦冲破空间的桎梏,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会焕发出满腔热情,用他们拓宽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顾琳琅满目的“开架生活大书橱”, 去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 这样逼真的、 多元的、开放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阅读情境、角色、任务中展开学习,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场所,使阅读不再是孤立绝缘的操作,而变成活生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从而培养能力,提升素养。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我们的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撬地球的“支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