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用大地测量课程设计灯湖矿区控制网设计目录233456811班级:测绘12 112姓名:王亚亚1340学号: 07122825462014-6-5应用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1、 目的:1总结和检验大地测量学基础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 工程控制网分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控制网等。通过设计控制网的技术实践,深化已有知识,拓宽新的知识,掌握控制网设计的方法。2将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中涉及到的大量的、零散的、独立的观点和资料,按照设计任务通知书的要求,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完成技术设计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3技术设计说明书是对工程设计进行解释与说明的书面材料,是一种技术性文件。设计者通过技术设计,编写技术设计书,是进行科技写作的锻炼,培养科技写作的实际能力。2、 目的要求:1设计的项目和内容应该齐全并符合大纲和规范的要求。设计分为几个步骤:学习领会技术任务书、图上设计构网、做出精度估算、制定观测方案、绘制控制网图、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2设计的论点应该正确,明确表达设计者的主张、意见和看法。论据力求做到真实、充分、新颖。公式推导正确,推理符合逻辑。3认真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在使用专业词语、布局、谋篇及至行款格式等方面,都要加强训练。3、 任务要求:1阅读领会任务通知书2熟悉测区地理环境及原有测绘成果等情况;对原有控制测量成果进行分析和评定,确定其利用程度。3根据任务书要求,选择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拟定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方案。4根据任务书要求和测区面积,确定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和布网层次,确定作业的技术依据。5在地形图上进行首级平面控制网的选点设计,作出精度估算;平面控制网一般应设计两个方案,以便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优化,选出最佳方案。6在地形图上进行高程控制网的选线设计,确定水准网或测距三角高程网布设方案,并进行待定点高程精度估算;注意平面网点的高程联测方案。7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再作出加密控制网布设方案。8确定控制点标石规格。9制定观测纲要;编制建网进度计划表。10编制经费预算表。11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12绘制所设计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图(A4 图纸,着墨成图)。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概况本测区中心位置为东经 11713,北纬 3412。测区地面高程为 +30+244m。位于 XX省 XX县境内,属于华东丘陵地带,南部及中部为山地。其上林木繁茂,不利通视,其余为平原,密布村庄和厂矿,建筑群遍地,影响观测。灯湖位于测区东部,湖面开阔,中有大堤。2交通情况测区内有铁路支线通过,公路四通八达,村间大道可行汽车,交通方便。3气候情况测区地处华东近海地区,气候宜人。全年平均降雨量为 1040mm,雨量集中于 6、7、8 三个月份。全年平均气温 +15,夏季气温较高,一般为 30左右,冬季有雪,但不寒冷,最低温度为 -5 ,冻土线深度为 0.1m。全年平均风力为 23 级,夏季略受台风影响。宜于野外作业时间为311 月份,年平均作业时间利用率为21 天/ 月。4居民及居民点测区内地少人多, 人口稠密, 多为汉族,少数为回族。 测量作业所需人力、 物力、财料及食宿均可就地解决。三、测区有关测绘资料1三角网成果及其精度测区内及附近有国家二等网点三个:玉山、太山、广具山。系1959 年由 XX测绘队施测,作业所依据的规范为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细则(1958 年)。三点标石保存完好。坐标系统为1954 年北京坐标系,三度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7。2高程网成果及其精度国家等水准路线由西向东横穿测区北部。 根据二等水准路线图, 本测区内及附近应有三个二等水准点, 依点之记只找到其中两个: -2 ,-4 ,标石保存完好。该二等水准路线系国家测绘队于 1979 年施测。施测精度及埋石质量均符合规范要求。高程为 1956 年黄海高程系统。3地形图资料1984 年 XX 航测队航测本地区1: 50000 地形图,成图质量良好,可供技术设计图上选点之用。二等三角点、水准点坐标和高程:点 名等级x(m)y( m)H(m)-4二35.000-2二46.000四、测区已有地形图五、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及论证, 我们决定平面坐标系统采用 1954 年北京坐标系, 而高程系统则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GPS网观测与数据处理采用基线解算、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经坐标转换最后得到 GPS点的 1954 年北京坐标系坐标。GPS点的水准高程通过已知水准高程公共点采用多项式拟合法求得。在图上设计时我们则暂时取图纸的西南角为坐标原点,定出测区内两个假定控制点的坐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水准及高程控制网的设计,及精度估计。待对该测区进行实测和进行工程建设时,只需确定原点在国家80 西安坐标系中坐标,即可延展出所需点坐标。六、导线网的建立1、1 选点( 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 ( 如电视台、微波站等 ) ,其距离不小于 400 米,远离高压输电线 200 米以上;( 3)为避免多路径效应,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 4)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1 、2 埋石与点之记三角点标石应用混凝土灌制,或用相同规格的花岗石、青石等坚硬石料代替1 、3? 使用仪器 ;拓普康 GTS-225全站仪设备 1 套,脚架 3 个,反射棱镜 2 套,喷漆两瓶,钢钉若干。DS3自动安平水准仪 1 台,脚架 1 个,黑红双面尺 1 对1 、 4? 线路布设路线图方案一:方案二:红色为首级 E 级 GPS网,绿色为水准网(四等),蓝色为一级附和导线。2、布网依据的原则(1) 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 。(2)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97。(3)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4)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91。(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91(7)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1-2007 ;3、外业观测A、控制点布设要求( 1)点位选在质地坚硬、 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 视野应相对开阔, 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并按照要求绘制点之记;(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 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太大;( 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B 、 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1)导线测量技术要求等导线平 均每边测距测 角 中水平角测导线全长导线全长(2)光级长边长中误差误差回数闭合差相对闭合电测距差的技术四9km1.5Km18mm2.5 J265 n 1/35000要求:等C 、观测 要往返测较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测 回 较一测回读数次数观测差差差求过程往、返15mm210mm15mm3( 1)、观测路线:玉山 - 广具山 - 太山 - 玉山( 2)人员安排:两人负责棱镜与配套脚架,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一人为协调员。( 3)观测方法: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坐标和正北方向后,按照三联脚架法对导线进行观测,具体步骤如下:1 )将全站仪安置整平对中在 BM2点,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 BM1和前视点 A 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2 )采用两个测回观测数据,分别置为 0 0 0和 9000,读取水平角,和距离 S。3)迁站时, BM2点和 A 点上的脚架和基座不移动, 将全站仪安置在 A 点的基座上, BM2 点上则安置棱镜,再将 BM1点的仪器迁到 B 点,随后再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导线测量完毕。4、内业计算使用控制测量优化与平差软件进行数据计算,最后得出网形与精度统计、导线闭合差、控制点成果表、方向平差成果表、边长成果表、高差平差成果表、点位误差、点间误差。七、高程控制测量1、水准观测(一)、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的规定。(二)、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 DS1 型不应超过 15 ;,DS3 型不应超过20;( 2)、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 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 0.15mm,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 0.5mm;( 3)、 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2、水准控制的一般规定(一)测区的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进行测量时,可沿用原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亦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二) 高程控制测量, 可采用水准测量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等级的划分,应依次为二、三、四等。(三)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四)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 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 lkm。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 3 个高程控制点。应布设成环形网。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3 、布网形式和要求( 1)本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