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资阳市高中语文14册统一考试说明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肖洪蜂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I考试性质 资阳市统一考试是完成各册学习的高中学生必须参加的评估类考试。市教科所根据全日制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全日制普通中学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各册教材内容,按学生完成该册学习应该达到的能力标准命题,对全市各县、市、区的教学情况进行统一检测。因此,该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可以作为教育局评比学校、学校评比教师的依据。 .考试能力要求 市语文统考,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考试内容范围 根据计划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高一、高二年级,每期考查一册的内容。 VI.试卷结构、对应的能力层级与教材的关系 第一册 一、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18分) 1普通话字音(取自本册课文,又是学生易错的字音),能力A级。 2现代汉语字形(取自本册的现代文课文,又是学生作文中易错的字,参考简化字总表),能力A级。 3词语运用(本册课文中的实词含成语和熟语、虚词,用课文语句来辨析填空),能力B级。 4标点符号(取自课文,体现附录的知识要点,结合高考热点),能力B级。 5病句辨析(取自报刊杂志,考查学生语句运用规范的能力),能力C级。 6文学常识(本册涉及的文体、文学和文化知识),能力A级。 二、社科文阅读(9分) 与本册第四单元课文类型相似的社科类说明文,如序言或演讲辞。 1理解 B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三、文言传记阅读 (9分) 阅读选文,选择与课文作者、作品或时代相同的浅易的史传类文章。 1理解 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词语取自课文中应掌握的或课后练习出现的,重点考查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理解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每个选项中,有两个句子,均标出同一个虚词,要求能辨析其用法的异同。其中,每个选项中有一句出自本册课文。 2分析综合 C 筛选文中的信息。参照高考命题方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参照高考命题方式。 四、(24分) 1文言文翻译(10分) 课后练习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这三点合并考查,要求翻译的句子一定可以在本册课文中找得到相似的句式。 2鉴赏评价 E (8分) 诗歌作品选自现、当代,主要检测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要求考生能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表现手法,运用第一单元谈到的意象、修辞、结构、诗歌三美等理论回答试题提出的问题。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 (6分) 内容选自本册背诵课文。采用理解性提问和给出上下句的方式命题。 五、(18分) 选文为散文或演讲辞。题材和难度尽量与三、四个单元接近。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回答以下层级的问题。 1理解 B 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从指代义、概括义、比喻义、象征义、隐含义、深层义等中间选考两种。 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要求结合文章具体作答。 2分析综合 C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或内容要点。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3鉴赏评价 D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鉴赏作品表达技巧,体会内容、行文、表达手法等的作用。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以上9点有选择地命题。 六、语言的表达与运用(12分) 重点考查与本册有关的能力点。 1简明。以“再现与表现”来考查,所选图表或文字要能体现描写的特点。结合“教材结构(写作、口语交际)”、第三单元命题。 2仿写。考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材料可从本册教材中选取。结合“教材结构(民居文化)”和诗歌写作命题。 3语言表达得体。设置口语交际的场景。结合“教材结构(写作、口语交际)”,第一、四单元命题。 七、写作(60分) 结合本册写作教学重点,要求写记叙文,散文或随笔。命题形式不拘,参考高考作文要求。评分重点在入体、入题和结构的安排上。 第二册 一、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18分) 1普通话字音(取自本册课文,参考审音表),能力A级。 2现代汉语字形(取自本册的现代文课文,又是学生作文中易错的字),能力A级。 3词语运用(本册课文中的实词含成语和熟语、虚词,用课文语句来辨析填空),能力B级。 4标点符号(取自课文,体现附录的知识要点,结合高考热点),能力B级。 5病句辨析(取自报刊杂志,考查学生语句运用规范的能力),能力C级。 6文学常识(本册涉及的文体、文学和文化知识),能力A级。 二、科技文阅读(9分) 与本册课文类型相似的科技说明文,即文艺类科技说明文。 1理解 B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三、文言散文阅读 (9分) 阅读选文,选择与课文作者或时代相同的浅易的汉魏晋散文或唐代散文。 1理解 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词语取自课文中应掌握的或课后练习出现的,重点考查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理解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每个选项中,有两个句子,均标出同一个虚词,要求能辨析其用法的异同。其中,每个选项中有一句出自本册课文。 2分析综合 C 筛选文中的信息。参照高考命题方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参照高考命题方式。 四、(24分) 1文言文翻译(10分) 课后练习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这三点合并考查,要求翻译的句子一定可以在本册课文中找得到相似的句式。 2鉴赏评价 E (8分) 诗歌作品选自课外,主要检测诗歌的形象和炼字。要求考生能把握作品的形象和语言,运用说“木叶”、米洛斯的维纳斯、咬文嚼字、读伊索寓言中的知识回答试题提出的问题。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 (6分) 内容选自本册背诵课文,采用理解性提问和给出上下句的方式命题。 五、(18分) 选文为杂文、小说或随笔。题材和难度尽量与前四个单元接近。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回答以下层级的问题。 1理解 B 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从指代义、概括义、比喻义、象征义、隐含义、深层义等中间选考两种。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要求结合文章具体作答。 2分析综合 C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或内容要点。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3鉴赏评价 D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鉴赏作品表达技巧,体会内容、行文、表达手法等的作用。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以上9点有选择地命题。 六、语言的表达与运用(12分) 重点考查与本册有关的能力点。 1压缩语段。以说明文思路要点的归纳来考查,所选文段要有一定的思路。结合“教材结构(应用表达、作文)”,第三、四单元命题。 2扩展语句。考查补充丰富型扩展和补充续写型扩展,材料可从本册教材中选取。结合“教材结构(基础知识、阅读)”中的“主题的多种解读”或“兰亭集序与书法文化”命题,体现探究性。 3语言表达得体。设置倾听和应答的语境。结合“教材结构(应用表达、作文)”,第一、二单元命题。 七、写作(60分) 结合本册写作教学重点,要求写记叙文或说明文。命题形式不拘,参考高考作文要求。评分重点在入题、入格和语言的表现力上。 第三册 一、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18分) 1普通话字音(取自本册课文,又是学生易错的字音),能力A级。 2现代汉语字形(取自本册的现代文课文,又是学生作文中易错的字),能力A级。 3词语运用(本册课文中的实词含成语和熟语、虚词,用课文语句来辨析填空),能力B级。 4标点符号(取自课文,体现附录的知识要点,结合高考热点),能力B级。 5病句辨析(取自报刊杂志,考查学生语句运用规范的能力),能力C级。 6文学常识(本册涉及的文体、文学和文化知识),能力A级。 二、社科文阅读(9分) 与本册诗歌有关的社科文,包括鉴赏理论,诗歌的风格、手法、作家、流派等内容。 1理解 B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三、文言论文阅读 (9分) 阅读选文,选择与课文作者、作品或时代相同的浅易的宋、明、清文章。 1理解 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词语取自课文中应掌握的或课后练习出现的,重点考查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理解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每个选项中,有两个句子,均标出同一个虚词,要求能辨析其用法的异同。其中,每个选项中有一句出自本册课文。 2分析综合 C 筛选文中的信息。参照高考命题方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