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的畅想摘要未来课堂是针对于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和新课程改革对课堂重构要求的根底上提出的,已互动为核心,旨在构建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促进主体和谐,自由开展的教与学的环境与活动,本文从教育技术的角度来对未来教室、未来教学进展畅想。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畅想未来教学的方法,从个性化、混合性、开放性、交互性、智能性、生态性六个方面分析了未来课堂的特性。未来课堂作为教育技术学的新领域,是一个前瞻性的研究,需要我们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开展为中心,建立一个先进,舒适,方便,高校,人性化,自由,和谐的未来课堂。关键词 未来课堂 创新 人才 培养 畅想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与其在课堂中的应用教师教学的手段和学生学习的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作为教与学过程实施的载体课堂空间形式却未发生多大的变化,就我自己经历而言,虽然课堂的配置从黑板,到投影再到白板,进展了升级,但是我们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以传授,灌溉为主,缺乏对个体差异和有效性学习的关注,可见,虽然人们试图通过许多努力对传统的课堂环境进展了一定的改造尤其是在硬件技术条件如课堂使用技术装备方面,但对如何利用教育、技术、空间三方面优势共同建立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学习与开展,表达空间设计新理念的未来课堂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一、 提出背景一、创新人才培养中国教育之痛对于中国教育而言,创新人才培养一直是中国教育之痛。此话也不是没有根据,从钱学森之问到2009年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的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排名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为什么会这样呢?著名教育家、大学原校长道玉此前曾表示,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状况令科学界忧虑,“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教育的解放必须从解放孩子的好奇心开场。而从记者的调研发现,我们中国大多数家长和教师在教育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比方:1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一个经典的案例是这样的:教师问“雪化是什么?有孩子答复“雪化了是春天,结果这个答案被教师打上红叉,因为它与标准答案不符。2替孩子做事。比方替孩子洗碗、洗衣服、背书包、系鞋带,使孩子丧失根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3制止孩子与众不同。这也有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孩子在图画本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结果被教师和家长纠正过来,因为“太阳应该是红的。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不敢进展与众不同的想象。4过早开发智力。很多家长强调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向孩子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结果孩子记下来、背下来,似乎什么都知道了答案,从而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然而归根结底是“一考定终生的制度使得卷面的标准答案比什么都重要。其实这些行为都会抑制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二、传统和现有教育尚存在缺乏如果有时光隧道的话,把十八世纪的医生带到今天的手术室里,医生要茫然失措,完全无法应对。为什么呢?今天的医疗科技改变了手术室里的一切,甚至改变了过去医学的操作概念。所以十八世纪的医生到今天的手术室,是要彻底被淘汰的。但是如果是十八世纪的教师来到今天的教室,教师会迅速的拿起教科书,拿起粉笔,接着上面的课进展。可见从古至今教育的形式都从未发生变化,依然是排排坐的传统授教模式。二、 研究的问题(一) 多元智能理论是否已经被运用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智能观狭隘的认为人的智力仅仅是由言语智力和数理逻辑构成的,并且在通过这俩种智力的上下去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使得许多人戴上了“智力问题“劣等生的帽子,这种狭隘的智能观念受到了多元智力思想的批判与抨击。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静态的仅以语言和逻辑能力的水平上下去衡量的,一个人与生俱来多种智力,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智能优劣势是有差异的。多元智力理论符合教育规律,正好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国素质教育顺利展开、理论体系以与教育实践分别提供了建立的建议、思考维度以与有益尝试,从而为我国素质教育理论新开展新进步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积极借鉴与启示。多元智能理论重在多去发现自己的长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自己卷面的分数,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时,主观能动性也会变强,而学生学习的部动机越强,其创造型思维能力越高高质量的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其创造性人格有明显的正相关。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学生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所在,才能谈是否可以在这一领域上具有创造性的奉献。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所取得成效,琳达坎贝尔在 多元智能与学生成就:六所学校的成功案例 中向我们证明了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所取得了成功,且居功至伟。但是是否在我国可以实行开来呢?不可否认的是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在我国还存在一些问题:统计结果说明,国对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改革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有近20% 的论文在研究切入点容、方法和结论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雷同,尤其是在多元智能教学设计上,有学者把多元智能理论即当成教育目标又当成教学方法,我国多元智能理论研究专家致隆曾锋利地指出: “我认为多元智能既不是教育目标,也没有告诉我们怎样教这种思想不是不能实践,但是在应用过程中简单化为教育的目标,为这个理论而教,或者庸化成 多元智能是个筐,什么教育改革措施都能往里装,会使人感到困惑。从以上来看,我国并未真正实行起多元智能教育(二) 如果多元智能理论真正被实行,教育体系应该做出什么改变?笔者认为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最大阻碍,因为一考定终生的制度让学生觉得任何东西都比卷面的分数更为重要,从而没有太多学生会去真正关注自己的兴趣点所在,也就导致了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高考完毕后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非常茫然,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弱化高考这种一考定终生的地位,不应该让学生太过于追究“标准答案,应该让学生充分表达出个人的见解,以其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作为评分标准,而不是是否符合“标准答案的套路,毕竟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真正的对与错之分,其次我们的教育模式也一直是个问题,我国的课堂模式总是在强调一点“要求学生听话守纪律做个好孩子其实这一点上除了让教师省心了一点之外,往往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的课堂模式也应从鼓励学生“听哈,守纪律转变为关注开发学生的智能,并给予学生发挥这种智能的时机,不去压制孩子们的兴趣,而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国际权威教育专家阿姆斯特朗经常幽默的建议教师,判断学生开展水平较高的智能就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小动作,比方空间智能因素开展较好的学生,会乱涂乱画,有运动感的学生会坐立不安,信奉自然主义的孩子会不经过就把小动物带回家里,所以家长应从孩子自身的只能角度出发来帮助他们自己的多元智能。(三) 国课堂历史的演变是怎样的?我国教育起源于住宅,后逐渐演变为私塾,最后成熟于书院。书院其名称产生于唐代,兴盛那么在宋代。自古书院往往“择胜地、“依山林而建。如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五老峰下,楼阁庭院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岳麓书院地处岳麓山下。书院倚山而瞰湘江,秀丽而壮观。岳麓书院鸟瞰图中国崇尚自然的旨趣,正是书院建筑择址和塑造环境的理想和追求。书院建筑形象端庄、古典、严整。青瓦粉墙、歇山重檐,庭院深深。松青竹翠,桂兰飘香,表达了文人所追求的空间意境。但沉重的书卷气中缺乏几分生气,“单向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和呆板枯燥的建筑压抑了学生的交流情感。从我国教育开展的历史来看,课堂也是与学校的产生同步,从我国奴隶社会的夏朝起,就有了课堂的萌芽形态“岸。“库,“从广羊声,“广是房舍的意思,也就是进展教育的所。从夏朝出现最早的学校开场,至今,教室的形态也历经了从“成均、库、序,到后来的“坛、庙宇讲学,私塾、书院等私学,以与“官学(成均、上库(大学)、国子监(隋朝起)等形态。班级授课制最早于1862年在京师同文馆采用。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逐步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和教室。虽经许多年历史沧桑,但其根本形式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传统教室给人的印象是有课桌椅、黑板、讲台等装备。随着电子、信息通讯等技术的开展,人类创造了许多形式的电子音像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并尝试着将这些设备用于教育教学过程。随着这些媒体设备在传统教室中的应用,也对教室的空间形式和结构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总结媒体教室的开展轨迹,根本经历了从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教室智能教室的演变。从智能性角度来讲那么是经历了从单一设备智能设备控制智能化(中控)教学系统环境的智能化这三个阶段。四、对未来课堂的畅想是怎样的? 的呈萃认为,未来教室是指这样一种教室环境,教学上,希望由过去单向的讲述教学,转变成为师生有趣与互动的学习模式,引发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而启发学生的创意与思考;同时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与进展探索的方式,以多元的管道汲取知识,包括使用各类的硬件载具,如计算机、学习机、电视、手机、电子书等。环境为一体的新形式教学环境,其中使用了包括电子白板、数字笔、电视(显示)墙、无线络、数字摄像在的多种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计算机技术开展所带来的便利,体验到利用新技术进展学习的快乐。 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认为未来的课堂是“颠倒的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承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化的过程放在教室,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王珠珠认为未来教室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鼓励学生多方面的进步的,是一个能够展现、呈现或者使用、分享或者发布多媒体的,应该是能够合作研究,能够便于信息交流的,应该是批判性思考,并且能够主动的计划和行动的这样一个真实和虚拟环境的整合的这样一个环境,或者叫结合的一个环境。 通过对上述的定义进展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已有对未来课堂(教室)的界定一个共有的趋势是关注于利用新兴的技术创立一个教与学的环境,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培养。综合以上学者对未来课堂(教室)的概念界定研究,本论文认为未来课堂(Future Classroom/ Classroom of the Future)是相对于传统和现代课堂而言的,是在以人本主义、互动、环境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和智能空间云计算、人体工学等技术的支持下,以互动为核心,以充分发挥课堂组成各要素(人、技术、资源、环境和方法等)的作用,实施教与学,以促进人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学习与开展的教与学的环境与活动。参考文献:1美尼洛庞蒂著,胡泳海燕译 数字化生存M:,1997,2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设计M.:,2000.3.旗敏.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J1.师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9-111.4卫东,际平.未来课堂设计与应用li.远程教育杂志,2010, 27-33.5初探云端的“未来教室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 5-6.6金建生.课堂式的历史擅变与现实重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 32-35.7庄思药.数字化未来教室之探讨J.国教新知,2011, 30-48.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