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联考2024届一模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下列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烦燥宽敞氤氲(wn)门槛(qin)B.翩跹泥浆头颅(l)卵石(ln)C.脑勺黄昏绿荫(yn)痴笑(ch)D.踔厉遭糕砌墙(qi)尴尬(g)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刘华清院士在航母领域深耕,筚路蓝缕却任重道远。B.“云雾缭绕,宛若仙境”安化云台山的风景独特优美,不禁让到来的游客有高屋建瓴之感。C.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当立足实践,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出人民真正喜闻乐见的作品。D.感动中国获奖者江梦南女士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而是敢于冲破束缚,砥砺追梦,成就了她更有高度的人生。3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_。_,_。_,_。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在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情感A.B.C.D.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被我们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用“赐教”,希望得到别人原谅时常用“见谅”。B.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宋代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C.古代官职任免有专门的称谓,“擢”“迁”表示提拔、升职,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是指王昌龄被升职。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二、默写题5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一场夜雨,千般愁绪。身处巴蜀羁旅中的李商隐写下“_,_”(夜雨寄北),将未来团聚之乐注入“昔日”之苦。静听窗外风雨肆虐的陆游写下“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将一腔御敌之情诉诸梦境。纵使人生之路风狂雨骤,我们仍应学白居易笔下的白鹤,“_,_”(秋词)冲破一切阻隔,昂扬向上,必能迎来开阔明媚之境。三、综合性学习班级开展“自强不息阅读文化精髓”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儒家提倡的一种理想人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6探寻源流:下面是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材料,这组材料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A.岳母刺字车胤囊萤B.曲高和寡春风得意C.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寻找榜样:七至九年级语文书中也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请仿照示例从中举出一例。示例: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仿写:_四、阅读理解与欣赏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弘扬和振兴中医药时不我待中医药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又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大力弘扬和振兴中医药事业,是时代之声、社会之需、民众之盼。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时强调,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近年来,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尚存在传承不足、创新不够、发展不强等问题,中医药的振兴发展时不我待。传承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当下,应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传承精华,弘扬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应弘扬优秀传统经典,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大力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推广,提高全民中医药文化素养。守正创新,服务发展。创新中医药理论,促进学科交叉,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围绕探索新的疗法,提高临床疗效,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创新与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厚植土壤,精育良才。应持续改革中医药院校的教育体制,完善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更加有利于专业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条件,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做基础,有防治疾病的临床疗效做支撑,有民众的需求和信任做保障,中医药这一千年文化瑰宝必将焕发勃勃生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来源:光明日报2023.10)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9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10如果将下面的材料作为论据放在第段或第段,你认为放在哪一段合适?请讲述理由。中医药领域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不足,基层人才缺乏,中医药科技创新仍然是中医药发展的短板。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棵丝瓜爬上楼搬到小区一年多了,我还不知道一栋楼里邻居们的名字,他们肯定也不知道我的名字和其他基本情况,这在现如今是很正常的事,但我的母亲很不理解怎么可以这样呢?在村里,谁家的孩子上几年级,谁家的姑娘和哪村的小子订了婚,谁家的老太太该过寿了,有多少亲戚来庆祝她都一清二楚。同样,村里别的人也知道她有几个孙子,上次回来给她带的啥可是在这儿,谁与谁也不说话,偶尔碰到了也都端着一副没表情的脸,母亲说:“城里人那么多,怎么住在这里感觉空空的呢?”我们住一楼,窗台下面有一块巴掌大的空地,闲不住的母亲在地里种了丝瓜。这怎么行?丝瓜要爬架的,爬上二楼遮了人家窗户怎么办?但是母亲还是不解:“丝瓜蔓子爬上去不好吗?咱村谁家的丝瓜南瓜爬过墙头,谁也不说啥,有菜大家吃嘛!”唉,怎么跟老太太说这个道理呢?不是人人都喜欢别人家的植物爬到自己家的,况且二楼的住户我也不认识,人家会不会生气?丝瓜不管我的忐忑,见风就长,很快就爬上了我的窗台。翠绿的叶子,柔婉的卷须,隔着竹帘看过去,就像一幅写意画。还懂事地开出一朵朵金黄的花。但是不管梦能走多远,人总是活在红尘俗世的。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只要丝瓜爬到窗户顶部,我就爬上去把它掐掉,迫使它只在我家的墙壁范围内生长。每次掐顶的时候,我都感到自己的残忍,高处的阳光那么强烈明亮,那是每一棵植物的梦想啊。如果丝瓜有知,它会怪我还是会悲叹自己的命运呢?有几天工作很忙,加班到深夜才回家。那几株丝瓜,湮没在一件一件的杂事中,被我忽略了。再次注意到它们,哎呀,它们已经偷偷地蹿到二楼,把人家的窗台都快爬满了!现在再去掐藤蔓,是不是晚了?木已成舟,秧已成片,人家会不会杀下楼来,指责我家的丝瓜“侵占领空”?我想,还是硬着头皮,去做一次敦睦友邻的拜访吧,请他们宽恕主人的管教不严。我还没去,楼上的住户先来拜访我了:“我是你们楼上的,请问方便说话吗?”我赶紧把客人让进来,倒上茶,惴惴不安:“对不起,那些丝瓜我马上就剪了”客人却笑嘻嘻地拿出几根脆嫩的小东西:“你们种的丝瓜,结了七八根呢,我们炒了几根,这是给你们留的。”见对方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我才放下心来。还没说话,母亲已经热情地唠叨开了:“丝瓜熬汤也很好喝,以前我们农村媳妇坐月子,从河里抓几条鲫鱼,摘几根小丝瓜,喝了奶水足得很呢!”“是呀,丝瓜可是个好东西。嫩了能吃,老了可以刷锅,我家闺女这几天还对着丝瓜画画!”眼见母亲与对方的会谈亲切友好,我才放下心来。从此我们与二楼的关系熟络起来,不但见面打招呼,有时候还会约着去散步。这样的转变我始料未及,丝瓜却俨然以外交功臣自居,生长得越发骄傲起来。不仅二楼,又开始往三楼攀爬,我又开始新的惴惴不安。但是有一天,有个人在楼下跟我说,他是三楼的,请我们不要把丝瓜掐掉,“让我们也沾点儿光哈。”现在,丝瓜已经爬到了四楼。我们这栋楼的住户,关系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不但见面热乎乎地说话,三楼的大姐姐给二楼的小弟弟辅导作业,四楼的奶奶和母亲一起相约去买菜。前几天,母亲神秘地告诉我:“二楼张阿姨的外甥女来摘了一朵丝瓜花,被四楼的小刘看见,小刘托我做媒呢!”11文章情节动人,请在下面的表格上填写适当的内容,补充情节和表明作者在母亲种下丝瓜后的内心情感变化。情节作者心理丝瓜开始生长_惴惴不安三楼的住户要我们不要把丝瓜掐掉轻松放心住户的关系发生了变化_12品味语言,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翠绿的叶子,柔婉的卷须,隔着竹帘看过去,就像一幅写意画。13说说文章标题一棵丝瓜爬上楼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谈谈你的理解。14通过文中的故事,你一定在人际交往上有很多感触,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想。文言文阅读。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提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念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注释:许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贤大学士。怀之河内:怀,怀州。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过:过人之处。更:更换。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书:也叫尚书,书经。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15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B.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C.稍长/嗜学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D.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16下列选项中加粗字的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