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装配的基本概念1.1 装配的概念任何机器(含汽车,后同)都是由若干个零件、组件和部件所组成的。按照规定的技术 要求,将零件、组件和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 把零件、组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称为部件装配,而将零件、组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 程称为总装配。装配不仅对保证机器的质量十分重要,还是机器生产的最终检验环节。通过装配可以发 现产品设计上的错误和零件制造工艺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因此,研究装配工艺,选择合适的 装配方法,制定合理的装配工艺规程,不仅是保证汽车装配质量的手段,也是提高生产效率 与降低制造成本的有力措施。1.2装配精度装配精度是装配工艺的质量指标。正确地规定机器和部件的装配精度是产品设计的重要 环节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产品质量,也影响到产品制造的经济性。装配精度是制定装配工艺 规程的主要依据,也是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法和确定零件加工精度的依据。装配精度的内容包括零部件间的配合精度和接触精度、位置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相对 运动精度等。1)部件间的配合精度和接触精度(1)零部件间的配合精度是指配合面间达到规定的间隙或过盈的要求。它关系到配合 性质和配合质量。已由国家标准公差和配合来解决。例如,轴和孔的配合间隙或配合过 盈的变化范围。(2)零部件间的接触精度是指配合表面、接触表面达到规定的接触面积与接触点分布 的情况。它影响到接触刚度和配合质量。例如:导轨接触面间、锥体配合和齿轮啮合等处, 均有接触精度要求。2)零部件间的位置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1)零部件间的位置尺寸精度是指零部件间的距离精度,如轴向距离和轴线距离(中 心)精度等。(2)零部件间的位置精度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圆轴度和各种跳动。3)零部件间的相对运动精度这是指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和运动位置上的精度。其中运动方向上的精度 包括零部件间相对运动时的直线度、平行度和垂直度等;而运动位置上的精度即传动精度是 指内联系传动链中,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精度。1.3装配精庋与零件精庋间的关系零件的精度特别是关键零件的加工精度对装配精度有很大影响,而且装配精度是与它相 关的若干个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有关。因此,要合理地规定和控制这些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 使得在加工条件允许时,它们的加工误差累计起来仍能满足装配精度的要求。这样做既能保 证装配精度要求,又能简化装配工作,这对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是很有必要的。有时单靠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来保证要求较高的装配精度,会使零件的加工精度显著提 高并给零件的加工带来较大困难。此时,应根据尺寸链的理论,建立装配尺寸链。从而使按 较经济的精度所加工的相关零部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工艺措施(如选择、修配和调整等), 以形成不同的装配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2 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与步骤装配工艺规程是指导装配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是生产技术准备的一 项重要工作。2.1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客(1)分析产品图样,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方法。(2)拟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3)计算装配时间定额。(4)确定各工序装配技术要求,质量检查方法和检查工具(5)确定装配时零部件的输送方法及所需要的设备与工具。(6)选择和设计装配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夹具及专用设备。2.2制定装配王艺规程的基本原则1)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1)保证产品装配质量,力求提高质量,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2)合理地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手工劳动量,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 配效率。(3)尽量减少装配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率。(4)要尽量减少装配工作所占的成本。2)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所依据的原始资料(1)产品的装配图及验收技术的标准。这包括产品的总装图和部件装配图,并能清楚 地表示出:所有零件相互连接的结构视图及必要的剖视图;零件的编号;装配时应保证的尺 寸;配合件的配合性质及精度等级;装配的技术要求;零件及总成的明细表等。为了在装配 时对某些零件进行补充机械加工和核算装配尺寸链,有时还需要某些零件图。产品的验收技术条件、检验内容和方法也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重要依据。2)产品的生产纲领。生产纲领决定了产品的生产类型。生产类型不同,致使装配的生产组织形式、工艺方法、工艺过程的划分、工艺装备的多少、手工劳动的比例等均有很大 不同。像汽车这样大批大量生产的产品,应尽量选择专用装配设备和工具,采用流水线装 配方法。有的装配区段还要采用机器人,组成自动装配线。(3)生产条件。当在现有条件下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时,应了解现有工厂的装配工艺装 备、工人技术水平、装配车间面积等。如果是新建厂,则应适当选择先进的装备和工艺方法。2.3制定装配王艺规程的步骤、方法和内容1)研究分析产品装配图及验收技术条件(1)了解产品及部件的具体结构、装配技术要求和检验验收的内容及方法。(2)审核产品图样的完整性、正确性、分析审查产品的结构工艺性。(3)研究设计人员所确定的装配方法,进行必要的装配尺寸链分析与计算。2)确定装配方法与装配组织形式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法,是保证装配精度的关键。要结合具体生产条件,从机械加工 和装配的全过程着眼应用尺寸链理论,同设计人员一道最终确定装配方法。装配方法与装配组织形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产品结构特点(如质量大小、尺寸及复 杂程度)、生产纲领和现有生产条件。装配的组织形式主要分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对于固 定式装配,其全部装配工作在一个固定的地点进行,产品在装配过程中不移动,多用于单件 小批生产或重型产品的成批生产。移动式装配是将零部件用输送带或移动小车按装配顺序从 一个装配地点移动至下一个装配地,各装配点完成一部分工作,全部装配点的工作总和就完 成了产品的全部装配工作。根据零部件移动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连续移动、间歇移动和变节 奏移动装配3种方式。移动式装配常用于大量生产时组成流水作业线或自动线,如汽车、拖 拉机、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产品的装配。3)划分装配单元和确定装配顺序将产品划分为可进行独立装配的单元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中的最重要的步骤,这对于大 批大量生产结构复杂的产品时尤为重要。只有划分好装配单元,才能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划 分装配工序。无论哪一级装配单元都要选定某一零件或比它低一级的单元作为装配基准件。通常应选 体积或质量较大,有足够支承面能够保证装配时稳定性的零件、部件或组件作为装配基准件, 如床身零件是床身组件的装配基准件;床身组件是床身部件的装配基准组件;床身部件是机 床产品的装配基准部件。汽车总装配则是以车架部件作为装配主体和装配基准部件。划分好装配单元并确定装配基准零件之后,即可安排装配顺序。确定装配顺序的要求是 保证装配精度,以及使装配连接、调整、校正和检验工作能顺利地进行,前面工序不妨碍质 量等。为了清晰地表示装配顺序,常用装配单元系统图来表示。它是表示产品零、部件间相 互装配关系及装配流程的示意图。具体说来装配顺序一般是先难后易、先内后外、先下后上, 预处理工序要安排在前。4)装配工序的划分与设计装配工序确定后,就可将工艺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工序,并进行具体装配工序的设计装配工序的划分主要是确定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的程度。工序的划分通常和工序设计一起进 行。工序设计的主要内容有:(1)制定工序的操作规范。例如,过盈配合所需压力、变温装配的温度值、紧固螺 栓连接的预紧扭矩、装配环境等。2)选择设备与工艺装备。若需要专用装备与工艺装备,则应提出设计任务书。3)确定工时定额,并协调各工序内容。在大批大量生产时,要平衡工序的节拍,均衡生产,实施流水装配。5)编制装配工艺文件单件小批生产时,通常只绘制装配系统图,装配时按产品装配图及装配系统图工作。成 批生产时,通常还制定部件、总装的装配工艺卡,写明工序次序,简要工序内容,设备名称, 工装夹具名称及编号,工人技术等级和时间定额等项。6)制定产品检验与试验规范内容包括:(1)检测和试验的项目及检验质量指标。(2)检测和试验的方法、条件与环境要求。(3)检测和试验所需工艺装备的选择与设计。(4)质量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处理措施。3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和零件结构的机械加工工艺性一样,对汽车及其他机械产品的整 个生产过程有较大的影响,也是评价机械产品设计的指标之一。因此,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 时,必须充分地考虑其装配工艺性。根据机械产品的装配实践和汽车装配工艺的需要对产品 结构的装配工艺性提出以下基本要求。3.1产品应能分成若干个独立装配的装配单元从装配单元工艺角度来说,汽车和拖拉机等产品都是由若干个装配单元组成的。个产 品的装配单元可划分为5级:即零件、合件、组件、部件和产品。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装 配单元系统图来表示,如图1所示。其中合件亦称结合件,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结合 成的不可拆卸的整体件;组件是若干个零件和合件的组合体;部件是由若干个零件、合件和 组件组合成的能完成某种功能的组合体,如图1所示,除了零件之外,每一级装配单元在装 配时都可以单独进行装配。在装配时,以某一个零件(或合件、部件)为基础,这个零件(或合件、部件)即称为 基础件,其余的零件或合件及组件或部件按一定的顺序装配到基础件上,成为下一级的装配 单元。由于在总装配之前,可以单独进行部件装配,部件装配后就可以进行部件试验和调整, 从而为提高汽车的产品质量和保证其性能打下了良好基础。这样还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协作和 产品的配套,易于组织部件(总成)的专业化生产。3.2要有正确的装配基准图1 装配单元系统图如同工件在机械加工时的定位一样,零件在装配单元上的正确位置,是靠零件装配基准(基面)间的配合和接触来实现的。因此,为使零件正确定位,就应该有正确的装配基准, 而且装配时的零件定位也应符合六点定位原理。图2所示是某农用运输车车桥主动锥齿轮轴承座组件装配图。轴承座装配至后桥壳体1 内时,其装配基面为轴承座的两段外圆和法兰端面。轴承座装配基面与后桥壳内孔配合,与 端面接触后,限制了5个自由度,绕轴线旋转的自由度不必限制。这样,轴承座在后桥壳体 内就有正确定位了。5養:紀蔓面S4W图2轴承座组件装配基准面及两种设计方案1-后桥壳体2-轴承座3-大锥角圆锥滚子轴承4-主动锥齿轮轴5-圆锥滚子轴承图3是汽车后桥主减速器装配图。减速器和差速器装入后桥壳体内时,装配基面为支 承端面和内、外圆柱面(亦称内、外止口)。由于绕止口轴线旋转的自由度会影响到半轴齿 轮的位置,从而影响半轴的装配,增加半轴的附加载荷,所以有些汽车在减速器与后桥壳体 的接触面上,还要用圆柱定位销来限制绕轴线旋转的自由度。两个壳体定位销孔的尺寸及位 置尺寸、定位销的尺寸均要求较严格,否则不易保证半轴的装配精度。3.3应便于装配和拆卸产品设计时,要考虑零件结构便于装配和拆卸,在装配过程中,当发现问题或进行调整 时,常需要进行中间拆装。因此,产品结构若能便于拆装和调整,就能节省装配时间,提高 生产率。具有正确的装配基准是便于拆装的前提条件。此外,应注意的是组件的几个表面不 应该同时装入基准零件(如箱体)的配合孔中,而应该先后依次进入装配。F面举几个便于拆装和调整的实例予以说明。在图(6.2a)中,是轴承座2的两段外圆柱表面(装配基准)同时进人壳体1的两配合 孔中,由于不易同时对准两圆柱孔,使装配较为困难。当改为图6.2b)所示结构后是轴承 座2右端外圆柱表面先进人壳体1的配合孔中3mm,并且有良好的导向后,左端外圆柱面再 进人配合,所以装配较方便,工艺性也好。为保证左段外圆柱表面容易引人壳体内孔,右段 外圆柱面前端应倒角,倒角角度一般为15 -30。为减少外圆柱面与内孔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