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分析摘 要:丹麦王子哈姆莱特是一个有人文主义理想的王子,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打破了的理想。他要父报仇,可是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但他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因此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关键词:哈姆莱特;扭转乾坤;忧郁;延宕 一、 哈姆莱特的身份背景 (一)、成长中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哈姆莱特的出身是个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属于上流社会的统治阶层。用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的话来说,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辨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他对人报有美好的看法,高呼“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这时的他年青而乐观,对人对事充满幻想。可见,哈姆莱特应该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是父母的骄傲和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摆在他面前的是鲜花着锦的前程和命运。然而,伴随着成长中遭遇的现实变故,他的理想宏图完全被破坏。开始由高贵的王子向凡夫俗子转变,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堕入矛盾和苦难之中。(二)老国王之死,标志着哈姆莱特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逆转。父亲的死,使他陷入悲痛之中,失去了早先的欢乐。紧接着是母亲的迅速改嫁,自己的叔父转眼成了继父,王位被剥夺等一系列的变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哈姆莱特以沉重的打击。他用一身“墨黑的外套”抵抗着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也包裹着他此刻痛苦而流离失所的内心。作为儿子,哈姆莱特丧失了原有的人伦秩序,家的存在随着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改嫁而瓦解。他的母亲不仅无法帮助他进行自我身份的认证,还突然间远离和抛弃了他。而作为王子,哈姆莱特理所当然的继承权也遭到了剥夺,新国王克劳狄斯以堂皇的言辞对王位世袭进行了质疑,现实的篡改意味着对于哈姆莱特以前所拥有的一切权利的剥夺。作为爱人,哈姆莱特怀疑奥菲利娅爱情的纯洁性,认为她是奸王派来的暗探,于是就绝然地斩断情丝。这时的哈姆莱特面临着一切常人都可能要面临的人生困境。家的解体,母亲的背弃,王位的丧失,爱情的失落。他不再是以前快乐的王子,而是象凡夫俗子一样背负着难以言说的各种人生苦恼。回顾后目睹的各种丑恶现象使他认识到现实并不如想象那样美好,坚贞的爱情、忠诚的友谊、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些曾被视为珍宝的生活理想,如今都已化为泡影。年轻的哈姆莱特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沉思着亲缘的关系,沉思着被否定的亲情,沉思着被篡夺的王位,沉思着被轻蔑的爱情。这一系列的沉思始终伴随着哈姆莱特走向未来的成长旅途之中,促使他变得忧郁和怀疑。当哈姆莱特从父亲的亡魂那里得知整个事件的真相时,更加深了他心中的疑惑,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复仇之路。哈姆莱特命运的悲剧性逆转不仅使他看清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而且还进一步看清了把罪恶掩盖起来的伪善。他完成了由高高在上的王子向凡夫俗子的转变,开始了严肃、忧郁的沉思。(三)请想一想,象我描述的那样一个王子,他的父亲处于意外的死了。虚荣心和统治欲并不能激起他的欲望。作为一个国王的儿子,他感到满足,而如今他却不得不开始考虑到执政者和臣属之间的距离。继承王冠的权利不是世袭的,但如果他的父亲享寿更长久一些,就可以加强他唯一爱子的权利,而实现他继承王位的希望。然而实际上,尽管他叔父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诺言,他却看清楚自己将永远为叔父所摈弃了。他如今得不到恩宠,得不到财富,对于从青年起一向视为己有的事物,都感觉到陌生了。这是他的心情才开始呈现出忧伤悲哀的色彩。他觉得,他并不比每一个贵族强,甚至还不如他们;他说他是每个人的仆人,他不是客气,不是谦虚,不是的,他只是颓丧、贫贱。他回顾他从前的情况,犹如一个消逝了的梦境。纵然他的叔父竭力安慰他,要他改变对自己处境的看法,都归无效。他的一些都失去了的感觉无法摆脱他。他受到的第二个打击把他伤害得更深、折磨的更重。那便是他母亲的结婚。父亲去世之后,这个忠诚的儿子还剩有一个母亲;他希望和他活着的心地高尚的母亲相伴,共同崇敬的怀念那逝去的英雄;但是母亲他也丧失了,这比死亡把他母亲夺取更坏。一个幸福的孩子常从他父亲那里得来的可靠的图象,如今是消失了。已死的他无法挽回;活着的他又无法掌握,而且她是个女人,他被理解在一般的女性名称 “ 脆弱 ” 的涵义里。 现在他才真感到意气消沉、孤独无助了;世界上没有一种幸福能够补偿他的损失。他的天性不是深思熟虑,也不是忧郁寡欢的,但沉思和忧郁成为他沉重的负担。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我们看到他这样登场,我不想在这出戏里添上一些枝叶,或是搀杂一点夸张。 当他知道他父亲的亡魂出现时 ,在恐怖的黑夜里当那尊贵的鬼魂出现在他的面前时, 他感觉到一阵可怕的战栗;他象这个神秘的形体谈话,他看见它在向他招手,他跟随他着它并倾听着它。他耳中鸣响着那对于他叔父的骇人听闻的控诉;召唤他去复仇,以及直刺人心的再三反复的祈求:你要记着我 ! 鬼魂消失了,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站在我们面前呢?是一个怒气填膺的要求报仇血耻的青年英雄吗?还是一个欢欣鼓舞地被招来惩罚篡逆王位的叔父的天生王子吗?都不是!苦恼和惊讶攫住了这个孤独的青年;他痛恨那些含笑的坏蛋,立誓不忘记死者,最后说出这样意味深长的慨叹的话: “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 我以为在这些话里可以找到哈姆雷特全部行为的关键。我觉得这很明显,莎士比亚的 意思是要表现一个伟大的事业承担在一个不适宜胜任的人的身上的结果。在我看来,全剧似乎都是由这种看法构成的。这是一棵橡树种植在一个贵重的盆子里,而这花盆只能种植可爱的花卉;树根伸长,花盆便破碎了。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缺乏成为一个英雄的魅力,却在一个他既不能负担又不能放弃的重担下被毁灭了。每个责任对他都是神圣的,这个责任却是太沉重了。要求他做的都是不可能的事,这些事的本身并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却是不可能的事。他辗转反侧并折磨自己;他进退踟躇着;总是触景生情,回忆过去的一些事情;最后做了一切,但他在思想中失去了他的目标,他的内心仍旧不能恢复平静。二、 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是忧郁,优柔寡断,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本来无忧无虑,明朗,爽快,进取,生气蓬勃,犹如夏日清晨的空气。到了父死母嫁,坏人当权,全国成了牢狱之后,沉入苦思焦虑,才变成忧郁。第一,二幕描写他由苦思到忧郁的经过;从第三幕起,写他逐步克服忧郁的心情,他觉悟到 “ 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行动的意义 ” (三幕一场)。审慎的思维是应该的;但不可以畏首畏尾,失去行动,便会逆流而退,消沉下去。他决心起来行动,排演戏中戏,证实奸王的罪行,他的性格也便由优柔寡断,转变为果断,由忧郁转变为明快。刺杀御前大臣于幕后,改写密信,跳上海盗船,决斗,刺死奸王等一系列的行动,再也不见忧郁了。临死时重托密友宣传他的故事和心愿,遗嘱让福丁布拉斯继立为王,也是因为什么了有雷厉风行的性格(一)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求学时聪明机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父亲的不明猝死,母后的迅速改嫁,叔叔的篡位这三道冲击波,使一向无忧无虑的哈姆莱特变得忧郁、沉思起来。然而,忧郁、沉思并不是哈姆莱特的天性。 从表层上看哈姆莱特的忧郁来自父亲的死亡,来自母亲的背弃,来自爱情的失落。他从威登堡匆匆返回丹麦为父奔丧,流露忧伤的情绪是人之常情。儿子哀悼父亲的死亡,以至于产生郁结情绪,谁也不会惊异。也正体现了他作为凡夫俗子的一面,具有常人的正常情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忧伤之情会逐渐淡化。然而,哈姆莱特却并没有从忧伤中解脱出来。其母亲乔特鲁特认为活着的人都要死去,从生活踏入永久的安宁,她要求哈姆莱特把“高贵的父亲”的死当做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抛开“阴郁的神气”。其叔父克劳狄斯却先从表面上肯定王子的“孝思不匮”是“天性中纯笃过人之处”,随后认为哈姆莱特“固执不变的哀伤,却是一种逆天悖理的愚行,不是堂堂男子所应有的举动”要求哈姆莱特承认既在事实。而御前大臣波洛涅斯认为,哈姆莱特的忧郁是由于向他女儿奥菲利娅求爱遭到拒绝。因此,他们认为,哈姆莱特的忧郁来自于父亲的死亡,爱情的失落。然而,哈姆莱特之所以忧郁不仅是因为克劳狄斯杀兄霸嫂、篡夺王位,而是他目光尖锐,从个别人的罪恶中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罪恶。他看到宫廷腐化堕落,阴谋重重,朝臣们阿谀奉承,阴险狡诈,国内民怨腾沸,社会动荡不安,邻邦挪威蠢蠢欲动。原先代表他高贵出生的丹麦王室,现在却成了“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在哈姆莱特看来,克劳狄斯的罪行只是世界上存在的全部罪恶中的一桩,问题在于整个时代颠倒混乱,与理想相背,“原以为美好的大自然,只是一片荒岬,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原来理想的天神一般的人类,现在看来,不过是泥土塑成的生命。”所以哈姆莱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为父报仇,杀死一个奸王那么简单,而是要负起重振乾坤的责任,要把个人复仇同改造社会结合起来。(二)哈姆莱特确定了为父复仇的使命,却又找不到恰当的方式,他期望改变现状,却又力不从心。为父复仇容易,重整乾坤却困难重重,哈姆莱特变得越来越忧郁,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之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充分体现了他的内心沉思的思考:是干还是不干?哈姆莱特看出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他的内心矛盾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冲突着。并且,这时哈姆莱特不只是考虑自身的生存与毁灭,而是联想到人类甚至整个宇宙的生存与毁灭,哈姆莱特超越了凡夫俗子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而是作为乾坤巨人的思想而存在。三、 哈姆莱特的形象在哈姆莱特的形象里,莎士比亚体现了他的时代最优秀的进步的人类特点,哈姆莱特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出身王室,却在当时新文化中心的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他出身上层统治阶级,却接近人民,他痛心周围社会的丑恶现实,抱有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的崇高理想,同时对 “ 人 ” 抱有美好的看法: “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形象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在他心目中,他父亲老哈姆莱特正是这样一个 “ 人 ” 的典范: “ 他是一个堂堂男子,整个说起来,我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的人了 ” 。 他热爱所生活的世界,认为这是一个美好的天地,天空是 “ 一顶壮丽的帷幕 ” , “ 金黄色的火球点燃着庄严的屋宇 ” ,大地是 “ 一座美好的柜架 ” 。 他对人与人的关系,对友谊爱情与传统观念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他爱朋友,爱下级。他的士兵表示对他尽忠时他说: “ 让我们彼此保持着不渝的交情 ” 。别人自称是他 “ 卑微的仆人 ” 时他愿以朋友相称,他要御前大臣 “ 照你自己的名誉地位对待 ” 跑码头的戏子,他甚至认为: “ 胖胖的国王 ” 跟 “ 瘦瘦的乞丐 ” 对于蛆虫来说,只是 “ 一个桌子上的两道不同的菜 ” 。 他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先进人物一样崇尚科学,重视理智,不轻信,不盲从。父亲鬼魂出现之后,他仍然冷静观察,冷静思考,提醒自己 “ 要先得一些比这更切实的证据 ” 。他说: “ 能够把感情和理智调整得那么适当,命运不能把他玩弄于指掌之间 ” 。他告诫自己: “ 活动起来吧,我的脑筋! ” 。 在别人眼里,他也是当时多才多艺的人文主义者的典范。奥菲莉娅描述他是 “ 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典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