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孟子孟子教学目标:1.抓住文章的主要论点,理解全篇内容。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把握其论证方法。3.体会本文的论述风格和语言特色。01 基础知识字音箪(dn)蹴(c)羹(gng)死亦我所恶(w)苟得(gu)通假字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成语舍生取义:指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苟且偷生:过一天算一天,只图眼前能够活着,指得过且过,勉强地生存下去。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比喻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注释(1)亦:也。(2)欲:喜爱。(3)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4)舍:舍弃。(5)取:选取。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原文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注释(6)甚:胜于。(7)于:比。(8)故:所以,因此。(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10)恶:讨厌,憎恨。(11)患:祸患,灾难。(12)辟:同“避”,躲避。译文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原文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注释(13)如使:假如,假使。(14)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15)莫:没有。(16)则:那么。(17)凡:凡是,一切。(18)得生:保全生命。(19)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20)为:做。译文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原文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注释(21)而:但是。(22)是故:这是因为。(23)非独:不只,不仅。(24)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25)是心:这种心。(26)勿丧:不丧失。(27)丧:丧失。译文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原文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注释(28)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29)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30)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31)则:就。(32)弗:不。(33)得:得到。(34)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用作后缀。(35)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36)蹴:踩踏。(37)而:表修饰。(38)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译文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原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注释(39)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40)辩:同“辩”,辨别。(41)何加:有什么益处。(42)奉:侍奉。(43)得:同“德”,感激。(44)与:同“欤”,语气词。译文(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原文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注释(45)乡:通“向”,从前。译文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原文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注释(46)已:停止。(47)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译文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重点虚词重点虚词(1)而)而 舍鱼舍鱼而而取熊掌也取熊掌也 舍生舍生而而取义者取义者由是则生由是则生而而有不用也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由是则可以辟患而而有不为也有不为也 呼尔呼尔而而与之与之 蹴尔蹴尔而而与之与之万钟则不辩礼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而受之受之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而为之为之 乡为身死乡为身死而而不受不受(2)于)于所欲有甚所欲有甚于于生者生者万钟万钟于于我何加焉我何加焉生生于于忧患忧患 死死于于安乐安乐舜发舜发于于畎亩之中畎亩之中(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承接)(介词,比)(介词,比)(介词,对于)(介词,对于)(在)(在)(从、在)(从、在)(3 3)为)为乡乡为为身死而不受身死而不受今今为为宫室之美宫室之美为为之之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为也也(4 4)则)则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得之得之则则生生万钟万钟则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不辩礼仪而受之(为了)(为了)(第一个,介词,为了(第一个,介词,为了;第二个,动词,接受)第二个,动词,接受)(动词,做)(动词,做)(连词,那么)(连词,那么)(连词,就)(连词,就)(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假设,如果)(5 5)之)之人皆有人皆有之之得得之之则生则生蹴尔而与蹴尔而与之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之此此之之谓失其本心谓失其本心今为宫室今为宫室之之美为美为之之(代词,它,指本心)(代词,它,指本心)(代词,它,指一箪食,一豆羹)(代词,它,指一箪食,一豆羹)(代词,他,指乞人)(代词,他,指乞人)(代词,它,指万钟的俸禄)(代词,它,指万钟的俸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一个第一个“之之”为助词,的;为助词,的;第二第二“之之”为代词为代词 ,它,它 ,指接受万钟的行为)指接受万钟的行为)02 说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富贵不能淫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的论述风格与语言特色孟子的论述风格与语言特色孟子以说理见长,以善辩闻名。他善于运用精妙的比喻、精当的对比、精彩的排比,对同一论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语言纵横驰骋,气势恢宏,如大江大河,滔滔直下,富有穿透力和鼓动性。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简析:简析:以“鱼”比喻“生”,以“熊掌”比喻“义”,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比喻生与义“不可得兼”。这样说理,化抽象为形象,将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孟子的论述风格与语言特色孟子的论述风格与语言特色孟子以说理见长,以善辩闻名。他善于运用精妙的比喻、精当的对比、精彩的排比,对同一论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语言纵横驰骋,气势恢宏,如大江大河,滔滔直下,富有穿透力和鼓动性。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简析:简析:运用对比论证,正面论述人们把“义”看得高于生命,反面论述一旦贪生怕死到极点,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二者形成正反对比,强调了“义”的价值,突出“义”是人的本性,“义”重于“生”,要舍生取义。义义不义不义孟子的论述风格与语言特色孟子的论述风格与语言特色孟子以说理见长,以善辩闻名。他善于运用精妙的比喻、精当的对比、精彩的排比,对同一论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语言纵横驰骋,气势恢宏,如大江大河,滔滔直下,富有穿透力和鼓动性。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简析:简析:运用对比论证,正面论述人们把“义”看得高于生命,反面论述一旦贪生怕死到极点,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二者形成正反对比,强调了“义”的价值,突出“义”是人的本性,“义”重于“生”,要舍生取义。义义不义不义性善论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告子说:“人性就像激流的水,在东边决口,它就向东流;在西边决口,它就向西流。人性没有善恶之分,就像水本来没有东流西流之分一样。”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说:“水流确实没有东流西流之分,但是没有上流下流之分吗?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好比是向下流淌一样。人的本性没有不善良的,水的本性没有不向下流淌的。”孟子:孟子:性善论荀子:荀子:性恶论告子:告子:性无分于善不善本文是以孟子与告子的论辩为背景的告子言谈甚辩孟子孟子 性善论性善论 “人皆可以为尧舜”。有向善之心,不等于有为善之举。“贤者”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保有善良的品性,而没有丢失它们。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是心:羞恶之心是心:羞恶之心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的论述风格与语言特色孟子的论述风格与语言特色孟子以说理见长,以善辩闻名。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