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政审计处工作计划_年已经离去,_年已经到来了,为了财政审计处的工作更好地开展,现将_财政审计处工作计划如下:1,做好财务内审的扫尾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反馈各县(市)局,并提出整改措施,抓紧落实。2,做好迎接省局财务内审前的各项工作。及时总结我局的内审工作,结合整改情况写出自查总结,编制有关报表,迎接省局内审。3,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注重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4,进一步加强经费的管理监督,继续做好县(市)局凭证日常审核工作,及时纠正发现问题。5,认真_省局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地把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6,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岗责体系建设。7,做好二季度,三季度经费收支的分析工作。8,想办法出注意,提出增收节支措施。9,按照市局统一部署,继续做好机关效能建设的组织实施阶段工作,不断提高处内每位干部的行政能力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圆满全年完成任务。10,做好年终结账的准备工作,所有经费收入,支出按所属年度入账,调整各项经费的余额。11,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市局财务审计处财政审计处工作计划(二)新的一年,新的目标与计划,现将_财政审计处工作计划如下:一、关于财政预算执行工作1、要进一步加大对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强化财政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2、区政府要加大对乡镇财政监管工作。对个别乡镇政府存在的财政财务管理问题,区财政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督促整改,其处理情况和整改措施应向_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3、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工作,严格执行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力,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在预算执行中如需调整,应依法将预算调整方案报区_委会_批准。4、要进一步加强税收收入征管,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非税收入征管模式,保证预算健康实施。5、进一步深化财_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要进一步完善规范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强化财政监管,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关于审计监督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坚持查处结合,防止屡查屡犯。财政审计处工作计划(三)为了财政审计处工作更好地开展,现将_财政审计处工作计划如下:一、创新审计理念不断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不确定的外延,需要我们在审计中逐步稳定巩固,不断探索深化。要从理论上完善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总结以往经验,将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系统化、体系化是进一步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根本要求。要不断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内容,从大处着眼,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总量、规模、支出重点和支出方向,从小处着眼、由表及里对全部政府性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审计和规范。二、完善预算管理审计,促进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根据_报告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的精神,和省长提出的三个子的预算管理目标,作为改变旧的政府性资金管理理念、模式的三个关键环节,也是加强和规范全部政府性资金预算管理的必经程序,推进预算民主化进程。三、深化政府负债审计,规避和防范政府财政风险适度的政府负债是地方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资金来源,但政府负债过多过重,则会制约地方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财政审计工作,仍然把审计重点之一集中于_省地_府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尤其_了负债计划是否统一归口管理,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指标有无突破的警戒线标准以及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偿债准备金制度的建立和偿债准备金的足额计提等内容,更好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四、以政策为导向,加强对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进一步发挥审计在促进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把_国家宏观政策的情况作为审计的一项主要内容,当前财政管理中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预算管理;二是收支两条线管理;三是财政_使用;四是转移支付;五是土地出让金的管理;六是政府负债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宏观调控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找出其中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现象,探究成因,寻求对策,为政府制定_和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措施和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总之,在实践中探索财政审计转型,在深化中体现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把创新深化审计理念、审计实务、审计目标、审计方式、审计技术、审计管理作为重点。要提高掌握_的理论水平,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认识、增长才干。财政审计处工作计划(四)_年已经1,做好财务内审的扫尾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反馈各县(市)局,并提出整改措施,抓紧落实。2,做好迎接省局财务内审前的各项工作。及时总结我局的内审工作,结合整改情况写出自查总结,编制有关报表,迎接省局内审。3,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注重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4,进一步加强经费的管理监督,继续做好县(市)局凭证日常审核工作,及时纠正发现问题。5,认真_省局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地把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6,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岗责体系建设。7,做好二季度,三季度经费收支的分析工作。8,想办法出注意,提出增收节支措施。9,按照市局统一部署,继续做好机关效能建设的_实施阶段工作,不断提高处内每位干部的行政能力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圆满全年完成任务。10,做好年终结账的准备工作,所有经费收入,支出按所属年度入账,调整各项经费的余额。11,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市局财务审计处财政审计处工作计划(五)新的一年,新的目标与计划,现将_财政审计处工作计划如下:一、关于财政预算执行工作1、要进一步加大对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强化财政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2、区政府要加大对乡镇财政监管工作。对个别乡镇政府存在的财政财务管理问题,区财政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督促整改,其处理情况和整改措施应向人大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3、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工作,严格执行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力,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在预算执行中如需调整,应依法将预算调整方案报区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4、要进一步加强税收收入征管,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非税收入征管模式,保证预算健康实施。5、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要进一步完善规范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强化财政监管,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关于审计监督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坚持查处结合,防止屡查屡犯。对少数部门挤占专项资金,个别乡镇政府财务管理混乱,少数单位违规收费等问题,要认真分析和查找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予以纠正,同时要完善有关制度。对审计报告中查出的问题,区政府应责成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责任人彻底整改。财政审计处工作计划(六)为了财政审计处工作更好地开展,现将_财政审计处工作计划如下:一、创新审计理念不断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不确定的外延,需要我们在审计中逐步稳定巩固,不断探索深化。要从理论上完善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总结以往经验,将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系统化、体系化是进一步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根本要求。要不断深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内容,“从大处着眼,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总量、规模、支出重点和支出方向,从小处着眼、由表及里对全部政府性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审计和规范”。二、完善预算管理审计,促进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根据_报告“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的精神,和省长提出的“三个子”的预算管理目标,作为改变旧的政府性资金管理理念、模式的三个关键环节,也是加强和规范全部政府性资金预算管理的必经程序,推进预算民主化进程。三、深化政府负债审计,规避和防范政府财政风险适度的政府负债是地方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资金来源,但政府负债过多过重,则会制约地方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财政审计工作,仍然把审计重点之一集中于_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尤其关注了负债计划是否统一归口管理,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指标有无突破的警戒线标准以及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偿债准备金制度的建立和偿债准备金的足额计提等内容,更好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四、以政策为导向,加强对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进一步发挥审计在促进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把_国家宏观政策的情况作为审计的一项主要内容,当前财政管理中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预算管理;二是收支两条线管理;三是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四是转移支付;五是土地出让金的管理;六是政府负债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宏观调控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找出其中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现象,探究成因,寻求对策,为政府制定_和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措施和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总之,在实践中探索财政审计转型,在深化中体现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把创新深化审计理念、审计实务、审计目标、审计方式、审计技术、审计管理作为重点。要提高掌握_的理论水平,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认识、增长才干。第2页共2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