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埂中学高2011级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卷(选择题,共4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在机读卡上。3计算所需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5 Mg-24 Al-27 C-12 本卷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实验式:C2H4 B臭氧的分子式O3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2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氯化钠溶液 氯化铵固体 铜 石墨熔融 NaOH 稀硫酸 乙酸 乙醇 A B C D3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 ww w.k s5u.c omA沸点:乙烷戊烷丁烷 B水溶性:C熔点: D热稳定性:4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氯碱工业 B硫酸工业 C玻璃工业 D合成氨工业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纳米装饰材料是一种不会产生甲醛、芳香烃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的绿色产品B.遗弃的废旧电池、塑料袋、废纸、破布都会造成水污染C.苏丹红、谷氨酸钠(味精)、碳酸氢钠(小苏打)、亚硝酸钠、明矾等都是在食品加工或餐饮业中禁止使用或使用量要严加控制的物质D. 光导纤维和石英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6据悉,奥运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用的“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色烟雾。撞击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5KClO36P=3P2O55KCl,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 B上述反应中消耗3 mol P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l5 molC因红磷和白磷互为同分异构体,所以上述火药中的红磷可以用白磷代替D产生白色烟雾是因生成的P2O5白色固体小颗粒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磷酸小液滴7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周期, 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ABC B原子半径:ABCC离子半径:A2B2C 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ACB8NA代表阿伏加德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1 g C1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B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9 NAC钠与水反应,当收集到气体22.4 L 时,水溶液中的Na+数应为2 NAD0.1 L 3 molL-1的(NH4)2SO4溶液中NH4+ 数为0.6 NA9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变化正确的是:蛋白质遇浓硝酸-黄色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溴化银见光分解-白色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绿色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苯酚在空气中氧化-粉红色AB C D 10下列离方程式书写一定不正确的是 A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 Ba22OH-+2H+SO42BaSO4+2H2OBNH4HS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 NH4HSO32OHNH3SO322H2OC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 IO35I3H2O3I26OHD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2Fe2+ + 4Br+ 3Cl2 = 2Fe3+ + 2Br2 + 6Cl11下列实验方法:用渗析法分离蛋白质和葡萄糖的混合液 用盐析法分离出皂化反应产生的高级脂肪酸钠 用蒸馏法分离C2H5OH与H2O的混合物 用分液法分离H2O和C2H5Br的混合物。你认为上述方法 A. 只有不正确 B. 不正确 C. 只有正确 D. 全部正确电解12下列有关化工生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电解法冶炼铝: 2Al2O3 (熔融) = 4Al+ 3O2 B适当提高合成氨原料气中N2的含量,可提高H2的转化率C采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D制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玻璃都要用到石灰石作为原料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B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C由C(石墨)= C(金刚石);H = +1.90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在含硫的燃料中加入适量生石灰,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14对下列各种溶液中大量共存离子的判断合理的是A向无色溶液中加氯水,溶液变为橙色,溶液中一定有:SO42-、Br-、NO3-、Ag+B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可能有:K+、Na+、NH4+、HCO3-C在水电离出的c(H+)=10-5 mol/L 的溶液中可能有:Na+、AlO2-、CO32-、SO32-D向溶液中加铝粉有氢气放出,则该溶液中一定有:K+、Na+、H+、NO3-15某温度下,向PH=6的纯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2,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将该盐酸温度降低,pH不变B该溶液的浓度c(HCl)=0.01 molL1C该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1010 molL1D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即可恰好完全中和16某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物A属于芳香烃B有机物A可以和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C有机物A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D1 mol A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 mol NaOH17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有极性键B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阳离子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D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事是共价化合物18利用已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酸性:盐酸碳酸氢氧化铝,证明非金属性:氯碳铝B科学家发现C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如:C80、C120、C540等,他们互称为同位素C熔点:石墨金刚石食盐金属钠冰硫化氢D2009年6月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盟正式确认Copernicium为第112号元素,元素符号为Cn经测定它的一种原子的质量数为277,是迄今已知最重的原子。这种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之比是277619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工作B放电过程中,H+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C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 + 6H2O - 24e- = 6CO2 + 24H+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ol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 况下CO2气体20常温下,下列对有关溶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NaA溶液的pH8,c(Na+)c(A-) = 0.9910-6 mol/LBNa2CO3溶液中,c(OH-) = c(H+)c(HCO3)c(H2CO3)C温度相同、浓度相同的(NH4)2SO4、NaNO3、NH4HSO4、NH4NO3、CH3COONa溶液,它们的pH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D10 mL pH = 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 = 2的HA至pH刚好等于7,所得溶液体积V(总)20mL21已知反应mX(g) + nY(g)qZ(g) 的 H0,且m + 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 、b mol 、c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C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D当再加入a mol X,达到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为2c22将1 mol 含镁物质的量分数为a的镁铝合金溶于含有b mol HNO3的稀溶液中,刚好完全反应,NO为唯一还原产物。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沉淀不再减少为止,将所得沉淀过滤、洗净、灼烧至恒重,所得固体质量与原合金质量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合金含镁质量分数为60%;反应中放出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1a/3) 22.4 L;反应过程中最大沉淀质量为(7820a)g;反应中共消耗NaOHb(1a/3)mol ABCD姓名 班级 考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高埂中学高2011级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第卷(非选择题,共56分)注意事项:1本卷共5题,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本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23(6分)按要求填空(1)完成并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_Fe2+ + _MnO4- + _ = _Fe3+ + _Mn2+ + _(2)向漂白粉溶液中分别逐渐通入下列气体,最终能使 HClO浓度增大的是( )A逐渐通入CO2B逐渐通入SO2C逐渐通入 HClD逐渐通入Cl2(3)已知常温下燃烧7.8g乙炔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389.4kJ的热量,写出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4.(10分)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电子层数之和为,、为同族元素,W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原子层数的二倍也是其内层电子数的二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其单质在XY2气体中可以燃烧生成一种黑色产物和一种白色产物。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W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写出化合物CaX2中,由X形成的双核阴离子的电子式: 。写出X与W形成的化合物的结构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