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一、利率市场化给农行带来的风险及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措 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形成以银行调控的基准利率为基础,以反映市 场资金供求的市场利率为主的利率体系。利率水平的预测和控制具有很 大的不稳定性。虽然从每个金融机构的自身来看,它对自己的金融产品 具有定价能力,也就是说它能确定本机构的筹资成本和贷款收益,但它 的定价水平能否被市场所接受,则取决于能否与市场利率保持一致。因 此,它的定价能力是受到限制的,必须考虑市场利率水平,与市场利率 保持一致。从国内金融市场的实际状况来看,结合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经验,我国农业银行要从四个方面着力,循序渐进地构建有效的利率风 险管理体系,从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完善利率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一套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 是实现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我国农业银行的机构设置还不够完 善,不能完全同步市场进程,管理的力度滞后于风险的强度,内部职能 分工不够明晰,日常工作管理重点在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只是其市场风 险管理中的一个方面,并未在银行日常经营和风险管理中充分考虑。以 信贷管理部、资产风险管理部等部门替代资产负债管理部,一些行以信 贷风险管理作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心。此外,一些行计划财务部也在行使资产负债管理的职能,对银行资 金来源和运用加以规划管理,但其管理目标是保证银行各项资产负债指 标符合比例管理的,资金在全国各分支行的调配上满足流动性和盈利性 的需要,很少考虑利率风险问题,关于利率预测更是一片空白。因此, 建立利率风险管理必需的组织机构,发挥相关组织结构的实际作用,是 农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2、借鉴西方先进利率风险识别和管理技术,开发金融衍生产品交 易规避利率风险。3、提高对长、短期利率的预测能力。农业银行要想减少利率风险, 必须通过各种方法缩小风险缺口。如果农业银行能正确预测利率走势, 并保持相应的风险缺口。那么,不仅能回避利率风险,而且能获得更高 的收益。笔者以为,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结合国内外宏观经济的长 期走势,可以判断利率的长期走势。从中长期来看,目前人民币名义利 率进入了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不排除未来有望走高的可能,在这种情 况下,农业银行可适当考虑借长贷短的经营策略,保持适当的利率缺口, 以实现中长期较高的收益。4、完善农行内部控制机制。合理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是利率市 场化条件下加强市场风险管理的环节。二、信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1、历史遗留因素。在传统的产品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阶段,企业自有资金过 少,支撑企业运营的资金大部分由银行贷款铺垫,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 市场体系不健全,金融体制不完善,社会信用混乱,企业生产经营中出 现的问题都造成了银行不良贷款,且没有更多的转化渠道和分散途径, 使银行信贷风险具有普遍性和难控性。农行承担了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向 市场经济转变的成本,如供销系统企业贷款、农发行划转的贷款、国有 农场和国有企业贷款等,现在都成为农行的沉重包袱。2、政府干预因素。政府部门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或为了追求任期政绩,好大喜功,短 期行为严重,片面追求产值数量、项目数量等,表面上看似乎非常支持 企业发展,给银行造成一种假象,以为政府大力支持的项目绝对没有问 题,甚至有的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地给银行施加压力,迫 使银行发放贷款,导致贷款质量先天不足。3、市场缺陷因素。由于社会经济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引发市场经济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银企借贷双方很难准确地预测经济发展前景,使得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加 大。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决策的依据,银行信贷行为以项 目要素来决策,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市场法制不健全, 信贷项目要素的信息不充分必然带来信贷决策的盲目性,信贷决策所依 据的信息的粗略、滞后和失真可能会和经济发展前景不一致、不协调而 归于失败,从而扩大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性。4、道德困境因素。社会诚信的缺乏,企业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竭力追逐利润最大化, 个人尽力追求收入最大化,道德良知的约束力显得无力。企业想方设法 通过挤占挪用、隐匿资金、拖耗时效、逃脱担保、故意拖欠、恶性侵吞、 骗取贷款等形式直接向银行转嫁道德风险,或以破产废债、分立逃债、 合资甩债、承包租赁不理债、转让出售不还债等形式间接向银行转嫁道 德风险。另一方面,银行个别信贷人员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也有发放 人情贷款,或者以贷谋私,有的甚至内外勾结骗取贷款,造成银行信贷 资金损失。5、管理失误因素。个别信贷人员素质偏低,风险意识不强,加上内控机制不全,管理 手段不力,监督不严,特别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不力,使银行成为 信贷风险的承担者。如调查资料虚假不实,调查内容不完整,审查不严, 抵押登记手续不规范,贷后检查不及时,流于形式,重要贷款档案保管 失误,对企业风险预警不及时等等,都将导致企业到期偿还贷款能力降 低,甚至债权悬空,造成银行损失。6、法制缺陷因素。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部分法规制度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管 理规定等尚未出台,导致某些金融活动无章可循、市场秩序混乱;特 别是法院有关的解释不尽合理或有效,如国家划拔地抵押登记有关解释, 导致了银行、土地登记、房产登记三者间难于理顺,在企业间产生很大 的负面影响等,这些问题给企业逃废债、金融舞弊、地方干预等留有空 间,增大了银行信贷风险。三、建立防范新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一)完善信贷决策机制,确保新增贷款低风险。完善信贷决策机制,讲求贷前调查情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简 单地按企业现成财务报表统计其资产、负债及相关财务分析数据,对应 该剔除的如贬值商品、应收款中的呆帐、资产的高估等因素,要予以剔 除后再统计,最好企业能提供经有资质的会计、审计等社会中介机构审 核认定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财务数据。加强审查环节,明确审查经办人和审查主责任人各自职责,强化制 约和激励机制;明确审查职能定位,在审查每笔贷款业务时,必须从客 户最基础的数据入手对贷款的合规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等进行综合 审查,而不是对贷款材料简单的复核和复测;加强贷审会决策议事功能, 明确贷审会参加人员资格认定,贷审会成员必须是最具评审能力的业务 精英,而不能随便委托他人参加。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也要定 期走访,了解其生产经营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 信贷资金安全。(二)多管齐下,加快化解信贷资产显性与隐性风险。1、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严密关注借新还旧贷款,借新还旧对降低贷款的实际风险程度意义 不大,只能在形式上使贷款保持“正常”形态,正是这种“正常”形态 使贷款的不良属性和风险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建立信贷资产质量报告 制度,由经营行定期向上级行报送信贷资产质量分析报告,报告不及时 或报告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处罚。2、健全风险退出机制。努力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行业竞争情况和客户偿债能力的判 断,主动从那些生产能力过剩、经营效益不高、缺乏优势的传统产业、 企业提前退出,既有效防范贷款风险,优化贷款结构,又通过信贷资金 的转移和优化配置,促使企业、产业和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和重组,做到 有进有退,实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大力发展财务顾问、企业并购重 组、不良资产集中处置等银行业务,积极推进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的有机结合,创新资产信托品种,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转嫁信贷风 险。3、健全风险转化机制。建立清收转化责任制,结合行长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把清收任务层 层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强化对清收的考核,划出专项费用与各行清 收考核挂钩,确保清收转化目标的实现。发挥信贷效能,把清收转化不 良资产与执行停减免缓利息、贷款呆帐核销、以资抵贷、贷款投放、企 业重组等结合起来。依靠各方力量,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区别不同 企业,分类掌握,一户一策予以清收、转化不良资产。(三)建立健全信贷资产考核新机制。1、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可操作的责任追究制度,使信贷管理 做到程序规范化、责任明确化,奖罚化,通过建立完善的检查、监测、 评价体系,使信贷人员责任明确,奖罚具体,充分调动其管理信贷资金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信贷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审贷分离、审查、 授权授信、贷后检查等制度,并对每一个工作环节和业务流程的关键点 与风险点实行约束,把内部控制制度置于贷款的全过程,使各职能部门 和信贷人员在内部控制之下不敢违规操作和越权行事。3、建立贷款的法律审查制度,切实做到每笔贷款手续都具有合法 性和法律约束力,要强化转授权的管理,根据业务品种、地区风险状况、 贷款管理能力来决定转授权的要限,并实行动态调整。4、建立健全管理行对经营行的检查监督机制,定期对经营行执行 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认真严肃处理,同时也 要对制度可操作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完 善,对下级行要承担管理责任。(四)加强信贷人员素质教育。1、强化理念教育。牢固树立发展理念,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创 新的方式,去推动我行信贷业务的集约经营、高效发展,开创信贷工作 新局面;牢固树立竞争理念,将优质信贷拓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彻 底摒弃“等、靠、要”思想,强化竞争意识、营销意识和开拓意识,做 好“抢、新、快”文章;牢固树立风险理念,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控 制风险的关系,既不为了发展而盲目放贷,也不因害怕风险变成发展的 障碍,坚持发展与控制风险两手抓,排除各种干扰,切实实行各种有效 的管理措施,提高贷款的安全性;牢固树立责任理念,正确处理责任追 究中的主动与补动关系,惩罚不负责任的行为。2、强化业务培训。严格培训管理,把培训与上岗、任职、晋升和奖惩紧密结合起来。 每次培训都要进行测试,成绩不合格者要重新培训,并视情况降低资格 等级。3、强化激励机制,建立一套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培育员工的政 策和机制,使员工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下,从理念到制度都把全 行整体利益及员工自身利益调整到一个方向上,构成一个有机价值链, 使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与发挥。四、加快外部环境1、转变政府机制职能,杜绝行政干预。真正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的经营者和法律责任的承担者; 建立多元投融资体制,并明确主体,建立出资人制度,政府不干预主体 的决策和银行贷款;真正实行政商分离,商业银行不再办理政策性业务, 杜绝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以保证信贷资金的合理使用,降低商业银 行的信贷风险。2、加快社会信用建设。尽快对征信行业立法,为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为个人信用信息 的采集、存储、查询、使用涉及到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提供法律保护, 也只有通过立法,才能保证企业和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合法性,才 能高效地采集、开发、利用和披露信息,避免多头投入,重复建设和浪 费资源。3、出台不良资产处置优惠政策。在深化金融的过程中,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借鉴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 进行不良资产内部剥离,实行人员、帐务和资产的彻底分开,自主经营; 对企业债务的减、免、停、缓可以考虑逐级放权,以加速处置银行不良 资产,在放权的同时,从上到下都要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对不能严格执 行减、免、停、缓政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损失的,要严厉追究当事 人的责任;对历史遗留和政策因素产生的不良资产,如农发行划转的贷 款、供销系统企业历年滚动下来的贷款以及一些特定贷款,建议由国家 财政弥补银行损失;稅费优惠,对银行提取准备金支出和核销各类损失 支出允许稅前列支,减免银行收取、处置抵债资产相关稅费,诉讼费允 许参照资产管理公司减半支付。4、健全法制建设。尽快出台一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法规,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处置管理规定等,同时废止一批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法规,完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