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构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开放城市,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北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制定本规划。第一章把握新常态下科技发展机遇与挑战第一节“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北海市科技阵线坚持“真抓实干、把事干成、造福百姓”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认真抓好北海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落实,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市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开创北海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新局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大众创业创新氛围得到了明显改善。修订北海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北海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费管理办法,改革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强化了科技部门的引导和监督作用,科研经费由“前补助”改为“后补助”,避免了科研经费挤占、挪用的现象,有效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出台了北海市大力促进众创空间发展工作方案,通过市场化机制,为大众创业创新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修订了北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对科技进步奖奖金数额进行调整,一等奖由原来的1万元提高到6万元、二等奖由原来的6000元提高到3万元、三等奖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5000元。修订北海市发明专利资助办法,取消了对专利申请阶段的资助,改为只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进行资助,资助金额由原来的2000元(国际)、1000元(国内)统一提高到5000元,并明确规定资助标准每5年调整一次。对科技创新奖励、资助标准的提高,在全市营造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科技成果不断增加。全市科技项目经费投入比“十一五”增长了64.42%。“十二五”投入的4053万元扶持244个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取得科技成果100项,通过鉴定的成果64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项,国内领先水平的18项,国内先进水平24项,自治区领先水平18项,自治区先进水平3项。2011-2014年,共表彰奖励北海市科技进步奖52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8项。2011-2015年,推荐参加广西科学技术奖评选18项,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得广西技术发明奖1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全市建有1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自治区千亿元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8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达27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80%;27家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完成工业产值149.0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48.93%;利税4.02亿元, 比“十一五”期末增长27.2%;出口总额2.98亿美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12.8%;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13家。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牵引北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出台了北海市关于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全民发明创造活动的决定和广西发明专利倍增计划的实施意见、北海市专利申请资助及发明专利奖励暂行办法、北海市发明专利资助办法以及北海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为我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三种专利申请445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072件,是“十一五”时期的13.7倍;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11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62件,是“十一五”时期的4.76倍。2015年末,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96件,在全区排名第四。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引进、推广了农业名优新品种38个,新技术37项。方格星虫、珍珠贝、对虾、虎斑乌贼等的孵化和养殖取得重大突破,对虾、金鲳鱼等优势品种的养殖形成了基地化、规模化生产格局;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及检测仪器,研制开发和生产了一系列冰冻、即食的海洋生物功能食品与海洋药物新产品投放市场;在热带、亚热带水果生产加工上,北海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南亚热带水果加工生产和出口基地。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总共建有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比2010年增长250%,孵化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其中,有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驻孵化企业120多家,孵化企业年产值达到了2亿元。孵化器配套建有电子信息产品公共测试中心、创业者宿舍、中试及小试厂房,并已建设有众创空间、电子商务等配套。孵化器成功孵化的企业有20多家,有一批毕业企业落户到各产业园区,为我市科技与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还建成各类科技咨询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开发机构以及技术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8个。其中,北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北海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北海技术市场、北海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机构,初步形成了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和服务网络。引才引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配合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北海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北海三年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北海领航人才计划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建设人才小高地意见、北海市人才小高地建设实施办法以及相关配套实施细则,为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管理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搭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小高地等载体,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市人才小高地和重点产业共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984名(含柔性引进),人才载体聚集人才效应、示范辐射作用初步显现。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17家科研机构与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签订了入园合作协议。科普惠民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7家,总数达13家。组织开展大型科普专题活动5次,组织科技下乡活动6次,培训农村党员、群众4.3万人次。建立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示范点5个。培养技能型人才1.49万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75万人,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14名,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36名。第二节“十三五”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十三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阶段。自治区把创新驱动摆在“十三五”时期我区“四大战略”之首,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三五”时期,北海市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继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产业,持续改善民生,优化宜居环境,确保北海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的形势下,我市既面临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又有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性特征,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对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北海市还存在着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且资金管理条块分割,使用效益低下;全市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高校院所创新综合实力不强,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匮乏,创新内生动力不足,缺乏对全局具有整体带动作用的科技先导产业,难以拓展新的战略发展空间;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局面尚未形成等问题,需要在“十三五”时期加以解决。第二章谋划科技创新发展新篇章第一节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北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核心,着力夯实创新基础能力,着力提高创新供给质量,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北海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技综合实力,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和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第二节基本原则1、坚持支撑引领。聚焦北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明确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2、坚持科技惠民。把科技创新和改善民生福祉相结合,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促进高质量就业和创业,扶贫脱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北海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科技支撑。3、坚持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的规划、协调和引导职责,创新治理模式,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4、坚持人才优先。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积极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培养造就结构合理、优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第三节发展目标围绕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十三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建立新型科技计划和科研项目管理新机制。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办法,使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顺畅,按照广西科技发展计划任务的要求,完成科技成果转化66项以上,其中重大科技成果引进10项以上,技术交易额达到17亿元以上。形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全民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创新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全社会创新活力有效激发。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优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重点产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产业、临港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到2020年,全市拥有经国家财政部、科技部、税务总局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5家以上,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 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5%。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数字北海”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水平明显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技术和人民健康科技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北海高新区分步建成创新型特色园区。支持北海高新区扩容,加快北海高新区发展,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坚持打造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引领产业技术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功能,打造北海高新区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引领区、科技创业的核心区和高新产业的示范区,成为广西争创和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力量。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吸引和聚集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创业投资家和创新型企业家。建立起有利于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科技投资多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区域创新体系,依靠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高新技术引进和研发取得明显成效,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前瞻性、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技术成果。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高技术核心企业,建立具有较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