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论文浅谈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论文【主题词】教学预习错题库针对性有效性【内容概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学校竭力追求的目标。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要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注重校本化的教情和学情研究,弄清楚影响甚或阻碍教学质量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有效地制定出校本化、切实可行的教法和学法。本文从学情和教情出发,探讨学校普遍建立“导学制度”和“错题库”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以期引起方家和同行的注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学校竭力追求的目标;而要提高教学质量,摸清教情和学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来谈谈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一要通过建立导学制度助学提效预习,是教学活动重要的一环,是发挥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基础。预习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和质疑,听课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也较强;如果没有预习或者预习不到位的话,学生听课肯定是盲目的、随意的,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被动呆板,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注定是高耗低效的。那么,怎样才能把预习落在实处或者使学生有效进行预习呢?我以为必须建立导学制度。之所以提出必须建立导学制度缘于时下的校情、教情和学情。毋庸讳言,尽管新课改实行了多年,素质教育和减负的口号也喊了多年,但由于考试、升学及就业的社会性评价实质没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各校在应试教育方面还是不敢有丝毫松懈。甚或,一些所谓的课改名校、名师基本上还都在采用着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做法强化训练(旧称“题海战”),看看学生的书包和每天家庭作业的份量就知道目前学校教育问题的严重程度。学生作业负担深重是教学改革长期研究但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尽管教育部门在作业量上对各学段有时间上的明确规定,但这个用时间来衡量的作业量实在不好掌控多少才算达标呢?这“多少”仅仅是指书写量吗?有没有难易程度方面的考量?特别让人纠结的是:长期以来学校每天各科在布置作业方面一直没有一个有效的统筹办法,各科教师布置作业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处于混乱状态;甚至,有些老师为了不使本科目学习“阵地”(一般是文科)不被其它科目(一般是理科)所“挤占”(学生重文轻理使然)还故意通过加大作业量来“巩固阵地”。在目前这样一种大的教育背景和作业布置机制下,学生特别是中学生的作业负担就可想而知了。除了学有余力的学生外,一般学生每天都是疲于应付各科作业,做完家庭作业已经人困马乏,很难再有时间安排新课预习,况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包括学习好的学生在社会办学机构那里补课,还有这些“课外”作业呢。如果我们老师不通过导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预习,一方面不能真正为学生们“减负”,很难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有效导学呢?那就得推行“导学稿”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研讨活动化,导、学、练三结合“一体化”,这样就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凡是教改有成绩的学校都很重视导学,真正建立起了导学制度。像*中学、*中学和*二中这些教改名校的导学制度很有成效。这些学校的老师精心设计“导学稿”,在课堂上花大力气研讨预习题。他们一般都会提前一两天通过“导学稿”给学生布置新课的预习题,让学生提前充分地自学自解,而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在上新课时深入地讨论交流,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老师才进行点拨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无论“台下”和“台上”都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观我们许多普通学校,并没有建立或者真正实行导学制度。这从课堂上就略见一斑:许多老师一进课堂就开讲新课,根本没有“检查预”的环节,有的尽管有但设计很简单,蜻蜓点水式仅具象征性。有的教师一节课临末在“布置作业”的环节中只有本节课书面作业的布置而不见下一节新课的预习布置。这种不重视导学不重视预习的教学方式,学生怎么能听好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确定仅仅参考教学参考书吗?这种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的教学方式、方法,怎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呢?二要通过建立“错题库”攻坚克难众所周知,作业和考试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如果作业或试卷中出现了错题,就说明学生在某个或某些知识点上没听明白、没掌握好,教师得改进教法学生得改进学法了。“错题”,这盏红灯本身在警告师生要进行反思和调整正如行驶中的汽车突然亮起故障灯一样意义非凡不可忽视。可是,我们一般是如何对待“错题”的呢?一般的作法基本都是“一次性辅导、一次性改正”了之,很少进行整理、跟踪,时间长了,这些“看不见”的错题就会越积越多,最终成为学习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因学习困难而产生厌学情绪。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错误往往根深蒂固,很难能“一次性”了之,非得强化训练不可,这是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错题”的收集和训练,他们知道错题才是学生学习中真正的难点和重点,他们是根据学情来确定或者调整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而不像我们一般老师特别是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老师是根据教学参考书来确定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这就是名师和一般普通教师、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上的重要差别。所以,应对“错题”、提高教学效率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错题库”不但教师建,而且学生自己也要建。让“错题库”成为学校检测命题的重要题源、师生攻坚克难强化训练的重要目标。这样的话,教师的“教”有重点,学生的“学”也有难点,教和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都会很强。这既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教与学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也符合科学发展观。至于“错题库”如何建立的问题,我想应该很简单,不会繁琐和复杂。对于教师和学校来说,因为现在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普遍,条件好的学校基本上平均人手一台电脑或者笔记本,即使教学条件不太好的农村学校一般都建有微机室,所以电子化的错题库应该都能建立学校只需添置一台扫描仪,不管是试题还是作业,也不管是印刷的还是教师手写整理的,都可以借此转换为电子档,分类整理,很方便也很省事。在学科教师个人建立的基础上,年级同课头备课组也要建立自己的“错题库”。怎么建呢?也很简单仅仅收集年级同课头教师“错题库”中相同的类型即可。学科、备课组和年级组建立了“错题库”之后,学校再通过“校园络”实现统一管理,并赋予各级相应的管理权限,负责随时进行补充和更新。这样,学校就真正建立起了“错题库”。从此以后,每届、同级、同组教学人员根据教情、班情和学情按学年、学期继续补充,逐渐形成学校长期长效的试题和训练“题库”,这真是集中集体经验和智慧实现最大化的教学资源共享的好办法,何乐而不为呢?总之,教学和管理一样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只有多观察、多思考、多想办法才能不断创新和提高。所以,只要把“导学”和“错题库”这两个重要措施落到实处,我相信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愁什么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