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2023年中学教师招聘试题库带答案1. 判断题 马卡连柯、凯洛夫以及斯普朗格都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A正确B错误考点 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解析 马卡连柯、凯洛夫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斯普朗格是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2. 单选题 午饭的时候,幼儿园老师表扬了安安静静吃饭的小朋友,其他吵闹的同学也立刻安静下来,认真吃饭。这种现象是( )。A 直接强化B 替代强化C 自我强化D 正强化考点 第二节学习理论解析 班杜拉认为,习得的行为不一定都表现出来,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已习得的行为,会受强化的影响。除了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另外两种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3. 单选题 “对一门学科教材的内容采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方式”这样的教材编排方式是( )。A 螺旋排列式B 直线排列式C 过渡式排列方式D 心理式组织考点 第二节课程编制解析 直线排列式是指对一门学科教材的内容采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避免不必要的前后重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因此,选择B。4. 单选题 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 )的课程目标理论。A 生成性目标取向B 表现性目标取向C 行为目标取向D 普遍性目标取向考点 第二节课程编制解析 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是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与评价功能。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为适合。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行为目标取向的课程目标理论。5. 单选题 新课程改革关于学生发展评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B 关注过程性评价C 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D 强调甄别与选拔,促进学生发展考点 第二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解析 新课程评价提出要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6. 单选题 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的是( )。A 体育B 德育C 智育D 美育考点 第一节教育目的解析 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智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7. 多选题 人际关系由( )这三种心理成分构成。A 认知B 情感C 行为D 态度考点 第二节人际关系解析 人际关系由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因此,本题选择ABC。8. 判断题 提出学习“顿悟说”的学者是罗杰斯。( )A正确B错误考点 第二节学习理论解析 完形-顿悟说是格式塔学派的理论,代表人物是苛勒、考夫卡。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9. 案例分析题 材料全屏 某中学在“整顿校纪校风”活动中,让各班级自定违反校规处罚制度。二(3)班班主任牛老师率先发动同学制定了这样的“班规”:迟到一次罚10元,不出操罚10元,上课睡觉罚15元,旷课一节罚20元,打架一次罚150元,考试作弊被抓罚250元。这一班规经学校同意“试行”,接着在全校推行,后经学生家长反映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被查处。 36 【简答题】 该校的做法是否违法? 考点 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相关知识10. 简答题 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考点 第二节德育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内容的依据方面的知识。11. 单选题 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 斯宾塞B 杜威C 冯特D 皮亚杰考点 第一节心理学基本知识解析 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其著作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誉为“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因此,本题选择C。12. 单选题 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这是( )的观点。A 目标评价模式B 目的游离模式C CIPP评价模式D 过程模式考点 第二节课程编制解析 目的游离模式: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他认为评价应当注重的是课程的实际效果而不仅仅是预期效果,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因此本题选择B。13. 单选题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 )于1916年对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进行修订,使其适合美国人使用,并进一步标准化,这就是斯坦福比奈量表。A 比奈B 西蒙C 推孟D 斯坦福考点 第一节个性心理倾向性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于1916年对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进行修订,使其适合美国人使用,并进一步标准化,这就是斯坦福比奈量表。因此,本题选择C。14.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课外活动的是( )。A 科技活动B 自习课C 文学艺术活动D 社会实践活动考点 第五节课外活动解析 课外活动的内容包括(1)科技活动;(2)学科活动;(3)文学艺术活动;(4)文娱、体育活动;(5)课外阅读活动;(6)社会实践活动;(7)劳动技术活动。自习课不属于课外活动之列。因此,本题选择B。15. 判断题 在课程实施上,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法。( )A正确B错误考点 第一节课程概述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理论方面的知识。16. 多选题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和同事之间关系时,需要做到( )。A 地位平等,尊重他人B 同事之间相互理解C 与同事之间搞好团结,相互支持D 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考点 第三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解析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和同事关系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地位平等,尊重他人。(2)同事之间相互理解。(3)与同事之间搞好团结,相互支持。17. 单选题 在教育目的层次结构中处于最高层,体现了国家对人才质量的总体要求的是( )。A 课程目标B 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C 国家的教育目的D 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考点 第一节教育目的解析 国家的教育目的在教育目的层次结构中处于最高层,体现了国家对人才质量的总体要求。18.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认知疗法的治疗过程的是( )。A 建立求助动机B 适应认知矫正C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D 改变自我认知考点 第三节学生心理辅导解析 认知疗法的治疗过程包括:建立求助动机、适应认知矫正、处理日常问题以及改变自我认知。19. 简答题 简述群体的特征。考点 第三节群体心理解析 本题考查群体的特征方面的知识。20. 单选题 教师利用班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来改变学生态度的方法是( )。A 说服教育B 榜样力量C 奖励与惩罚D 群体约定考点 第一节品德解析 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因此,本题选择D。21. 单选题 在班主任工作中,将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合理运用起来的一种教育手段是( )。A 奖惩激励法B 实际锻炼法C 陶冶教育法D 说服教育法考点 第三节班主任解析 班主任工作中,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一种有力的教育手段。因此,本题选择A。22. 多选题 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使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那么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有( )。A 绝对化的要求B 盲目自信C 过分概括化D 糟糕至极考点 第三节学生心理辅导解析 人们的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而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使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不合理信念的几个特征是:(1)绝对化的要求;(2)过分概括化;(3)糟糕至极。23. 多选题 以下对班级授课制描述正确的是( )。A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B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D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动手能力考点 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解析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1)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5)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6)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因此,本题选择ABC。24. 判断题 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0分记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A正确B错误考点 六、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解析 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第四款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25. 单选题 ( )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A 课程计划B 课程标准C 教学目标D 教学大纲考点 第二节课程编制解析 题干所描述的是课程计划。26. 单选题 ( )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A 爱国守法B 爱岗敬业C 教书育人D 关心集体考点 第三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解析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27. 单选题 人的身体发展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 不平衡性B 顺序性C 阶段性D 差异性考点 第一节教育与人的发展解析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28. 名词解释题 元认知策略考点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解析 略29. 多选题 以下著作和作者匹配正确的有( )。A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B 理想国苏格拉底C 爱弥儿洛克D 雄辨术原理昆体良考点 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解析 B项理想国为柏拉图的代表作,C项爱弥儿为卢梭的代表作。30. 多选题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明确提出教师要爱岗敬业,其具体内容包括( )。A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B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C 志存高远,勤恳敬业D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考点 第三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