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客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性,做出明智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语言、文字和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来访者以帮助、启 发和教育,以维护和增进其身心健康,促进其人格完善和潜能发挥的过程。 心理治疗是指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它反映了人的身心潜能开发与利用的程度。 教育性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似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主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主体性原则集中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心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 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里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的原则,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 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是训练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培育和发展个体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人们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以及与周围人关系的认识、感受、评价和调控,它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意向三种心理成分。 自我接纳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 自尊心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被人歧视侮辱,维护紫气尊严的自我情感体验。 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它是个人对自己正确而积极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完善即自我教育,是相对于被教育而存在的。是指学生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自我形象是对自己各方面表现得看法与评价,也受我们的经验和别人的反应的影响。 自我设定是指为了满足成长的需要,青少年自己制定出的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要达到或取得的具有一定价值标准的目标和结果。既包括长远目标,也包括阶段性的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 自我激励是指在自我设定目标后,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机,使之产生和保持积极向上、实现自我的愿望,从而推进其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实现。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正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是交往双方彼此心理上的依恋与心理距离的一种反映,实质上是交往双方的需求在交往过程中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程度的体现。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 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是指教育学生如何确立现实的有价值的自我目标及适当的志向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掌握1 时间,妥当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的实现,同事引导学生自觉控制自我,学会处理自我意识问题上的困扰,努力改善自我。 自然原则就是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词;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适度原则是指异性交往的程度和异性交往的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包括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对学习成就的归因。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 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客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包括情绪认识、情绪识别、情绪沟通、情绪控制和情绪熏陶。 休闲是指个体在完成学习、工作和群体生活后剩余的、由他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状态。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在选择职业和从事特定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或特有的价值取向。 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它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与相关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即涉及如何惊醒课程设计、课程组织或实施、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以提高课程质量的质量等问题。广义而言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关于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提高方面的全部教育性经验。广义的心理健康课程包括心理健康学科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它们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显性课程。 心理健康的活动课程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主体性的活动项目和方式,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课程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关于心理发展方面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和技能、情意特质和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 团体咨询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带领小组,在保密的原则下营造一种安全、支持的环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不断观察、学习和体验,主动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努力学习新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发展良好生活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课堂心理气氛的涵义是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所谓社会环境的优化,就是指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条件,或者创造良好的必备条件以达到社会环境的最佳状态。 环境是指人生活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 教育行政就是指中心要根据教育的目标,建立必要的组织,选择合适的辅导人员,拟定轴向、具体可行的辅导计划,运用领导、沟通、协调等现代行为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切实有效地执行,并经由评估,以确保教育工作目标的完成。 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纪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广义的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要有科学严肃的态度。 系统性原则即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要树立系统观、整体观,多方面搜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全民啊和系统分析,以便从整体上把我学生的心理特征。 动态性原则即发展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指导和帮助学生,把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设成为一个动态的档案。 多样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应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多样灵活地搜集资料,而不应在程序、方法、形式、时间以及搜集人员等方面强求完全一致。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服务。 保密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做到绝对保密,不得随意将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告知他人,这是建档工作的道德性准则。 经济性原则即最佳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力求以最小的人2 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较好的效果,简言之,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建立起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学生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纪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搜集对方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作品分析法是研究者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以及学生的作品,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心理测验法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最主要和最为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验量变进行施测。 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涵义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和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分析和整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和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