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双基训练(13)一.释义:幽僻: 蓊蓊郁郁:踱: 弥望:袅娜: 脉脉:风致: 斑驳:梵婀玲: 一例:丰姿: 凝碧:大意:二.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参差 差别 差遣 差劲 B脉脉 山脉 脉搏 脉络C到处 妙处 处所 高处 D看着 着落 着想 着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幽辟 苍茫 宛然 嗡嗡郁郁 B霎时 稀疏 点缀 没精打采C.掂计 丛生 旋律 曲曲折折 D空隙 风致 喜游 眯眯糊糊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通感方法的一项是(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C眼前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高一语文双基训练(13)D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4对“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句理解不够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空明月朗的夜晚最能给人美的感觉,而淡云遮月的夜晚也给人带来独特的韵味。B作者感到月光明丽,撒辉如银的夜晚常常是人们喜欢的:但“我”认为淡云遮月使之不能朗照,则更有一番滋味。C由于作者那彷徨、寂寞的心情,所以他认为淡云遮月的夜晚也笼罩着这样沉重的基调。D作者喜欢“月淡”,与他独特的审美意识是分不开的。5作者在结尾联想江南旧俗,追忆往事,目的是( )A作者以莲自比,表现出其正直、高洁的品质。B借忆江南往昔,寓示对现实的不满。C意在摆脱不平静的心境,借以超脱现实生活的重压:D借对江南的追忆,更是表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6.贯穿荷塘月色的线索是( )A.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B.以作者“淡淡的哀愁”的感情为线索C.以时间的顺序、空间的变换作为线索高一语文双基训练(13)D.以文章的标题作为线索6.在下列各句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 ( )叶子。A圆圆的 B田田的 C.甜甜的 D.层层的(2)叶子底下是 ( )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A汩汩的 B缕缕的 C清清的 D脉脉的(3)薄薄的青雾 ( ) 起在荷塘里。A浮 B笼 C飘 D升(4)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 ) 在荷叶上。 A照 B画 C.贴 D印 三.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2)层层的叶子巾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高一语文双基训练(13)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四.填空:作者写荷塘月色的高明之处是把荷塘和月色作为一个整体来写。荷塘的景物是月下的景物,月色又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主要抓住荷叶和荷花的形:_, _,色:_,香:_ _ 写月色,主要抓住光: _, _,影:_ .五.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括号里的词作比较,说明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2.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3.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出现)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已经盛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欲放)的。高一语文双基训练(13)4.这令我到底惦着(想起)(回忆起)(思念着)江南了。六.阅读:(一)下面一段文字,再回答1.2.3.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A.B.高一语文双基训练(13)C.D.2.试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层意:答:_ _ _ _ _3.对这段话的其他安排顺序,概括得正确的一项是( )A.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近写到远B.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远写到近C.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近写到远D.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远写到近(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 8题。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4文中“过人头”上引号的作用是( ) 高一语文双基训练(13)5从全文看,“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中“到底”一词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6末尾处“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在文中的作用是:7荷塘月色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月夜荷塘抒发情怀。然而,对于文章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表现了愁闷的心境,有人认为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表现了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有人认为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请简述你的看法。 8.请发挥想象,将“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改写成100字左右的小散文。 高一语文双基训练(14)一.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穹隆( ) 墓冢( ) 悖谬( ) 尘嚣( )休憩( ) 栅栏( ) 震撼( ) 禁锢( )二.解释下列词语:尘嚣:穹隆:扣人心弦:灵寝:惨淡:盎然:天伦之乐:荫庇:三.选择题:1课文中作者将托尔斯泰之墓与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B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C后三者也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高一语文双基训练(14)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D可以显示出这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现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2“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出坟墓的朴素。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B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C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D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高一语文双基训练(14)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4下面各组中全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这将是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 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掉了。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不为人知的士兵。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A B C D四.课内品读 (一)阅读下面课文中的文字完成13题。他的外孙女给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掉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他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高一语文双基训练(14)1“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中的“才”在文中的作用是( )A. 承上启下,衔接过渡。B说明这件儿时往事是一直留在托尔斯泰心里的。C说明托尔斯泰是偶然想起的。D与前文“不久就被忘掉了”相照应。2从全文看,“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是指之所以说“更美好”,是因为 3上文提及托尔斯泰是个“饱经忧患的老人”,请你依据相关资料,简述托尔斯泰的“饱经忧患”高一语文双基训练(14)(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