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赴安定、陇西、临洮和榆中四县区学习考察种植、养殖工作心得体会根据县委统一安排,我参加了赴安定区、陇西县、临洮县、 榆中县的考察学习。四县区科学规划、政策引领、集群发展、高 端营销等方面呈现出的崭新面貌,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使我深受鼓舞、 震撼和教育。这次学习收获很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 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 责任感。现将学习考察心得体会汇报如下:一、四县区农业发展的经验做法这次考察的四个县区,依托本地自然资源和物产资源,通过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 发动能人带动,建立集高新农业科技和高效种植模式于一身的示 范点,培育自身特色产业,把分散的农户与企业、市场连接起来, 结成“利益共同体”,拉长产业链条。通过科技引领,集群发展, 高端营销,释放出了农业产业巨大潜力,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 展,带动农民发家致富。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安 定区、陇西县、临洮县、榆中县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人少地多 的情况下,集中投入在全县重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 集约化的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和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气 安定区香泉镇按照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建立了马铃薯 原种扩繁基地,内官镇按照“一村一业、一社一品”的发展思路, 建设四个蔬菜标准生产规模基地,即先锋、万崖建成1000亩碱地 芹菜种植基地;乌龙、内官各建成1000亩甘蓝种植基地;永丰建 成1000亩旱地辣椒基地。临洮县举全县之力重点打造“四大蔬菜” 品牌,即以太石镇为中心,辐射带动辛店镇、洮阳镇、新添镇的 “胡萝卜”品牌面积10万亩;以中铺镇为中心的“百合”品牌面 积3万亩;以辛店镇和新添镇为中心的“葱蒜”品牌面积3万亩; 以辛店镇和新添镇为中心的“韭菜”品牌面积1万亩。2、顺应市场,兴建冷库,完善功能增强流通能力。为了切实 解决好蔬菜销售问题,各地将市场拓展和基地建设放在同等重要 的位置来抓。榆中县在蔬菜种植较为集中的城郊定远镇蒋家营村 划地为园,规划企业库群,先后建成蔬菜保鲜库39家570间,就 地转移劳动力2.5万人次,严把生产、包装、保鲜、劳务及运输 等环节,年生产总值已接近15亿元。安定区借助民间聚资及招商 引资,先后兴建蔬菜恒温储藏库372间,其中内官镇就达230间, 年周转量50万吨,基本实现了当年蔬菜的“旺吞淡吐”,有效解 决了蔬菜的销售问题,同时带动近1万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3、健全网络,宣传推介,推进产业市场化进程。安定区内官 镇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依托专业市场和恒温保鲜库,组 织80多名会员积极与广东、浙江、安徽等地客商联系,发展代理 收储和发运业务,年促销量达10万吨以上,40多名会员组成10 个营销小组长年开展营销业务,已开辟了销售窗口 33个,特别是 针对传统蔬菜交易市场基础配套不完善、总体功能不完备、信息 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建成源农产品交易中心并积极发展“物联网”, 极大的提升了市场运销能力。榆中是高原夏菜主产区,蔬菜产业 是农民增收的第一支柱产业。几年来,通过种植结构优化调整, 大力推进统一包装、标示和市场营销推介,“兰州高原夏菜”在全 国各大市场的占有量连年提高,已成为全国“菜篮子”的重点产 品。每年有200多家经销商在该县经营蔬菜,蔬菜产品销往全国 60多个大中城市的8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已在定远镇形成了全 省乃至西北最大的产地型蔬菜集散地,年外销蔬菜100万吨以上。4、提升质量,培育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安定内官营镇按 照“绿色无公害”的要求,不断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完成了“两个认证”注册了 “两个商标”,“内官”牌和“绿瑞”牌蔬 菜商标,极大的提高了市场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临洮县 绿洲有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2012年成功注册“源泉绿洲”商标, 2013年6月合作社生产的辣椒、茄子、番茄、西葫芦被中国绿色 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榆中县认定无公害蔬菜 产地面积66万亩,“榆中莲花菜”、“榆中菜花”、“榆中大白菜” 等三个品种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5、政策引领,大力扶持,推进农业产业化。四县区政府坚持 结构调整,改变单一性传统农业对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制约瓶 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增加农民 收入、加快结构调整,按区域化布局发展的路子,坚持土地流转、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现代农业为方向,全力支持引进重点企 业、新兴产业的发展,精心构筑农业产业化发展平台,大力支持 农业产业化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了农业发展。二、对促进我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1、引进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走“集群化”发展的路子。 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谋划我乡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大胆探 索,不断提升组织化、科技化、规范化和机械化程度,引进龙头 企业,搞好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中药材、核桃、马铃 薯、草畜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知识型农业人才、大机械力量 优势,支撑农业综合实力提升,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向纵深发展。2、优化品种结构,扩大基地规模,走“标准化”种植的路子。 发展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必然之路,我乡要积 极借鉴成功模式,以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和适销对路的动植物 新品种为重点,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同时努力打破地域、行业界 限,把资金、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集中, 实现种养殖产业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化,使种养殖业成为农民增 收致富的“摇钱树”。3、发挥仓储优势,活跃商贸流通,走“规模化”物流的路子。 流通是一切产业发展的动脉。我乡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是制约 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要紧紧围绕“对内抓完善,对外抓开拓” 这一思想,扶持和完善各类协会组织、中介机构,农产品收购市场,培养形成营销、贮运大户,为农产品的储存、营销创造良好 的条件,促使其能够将本地的优势产品带出去,把先进的技术引 进来,实现内外相通,扩大产品销售范围。4. 实施品牌战略,申请国家商标,走“品牌化”效应的路子。以我乡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按照“绿色无公害”的要 求,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 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进行产品商标注册, 培育和壮大具有老君特色的产品品牌,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竞争优势。今后发展思1四县区在产业发展上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走 “集群化”发展的路子;优化品种结构,扩大基地规模,走“标 准化”种植的路子;发挥冷链仓储优势,活跃商贸流通,走“规 模化”物流的路子;实施品牌战略,申请国家商标,走“名牌化 效应的路子等成功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当前,我 乡中药材、核桃、马铃薯、草畜产业的发展,就是要学习他们的 成功做法和经验,加快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要打造品牌,走以 品牌拉动销售和生产的路子。1、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加快发展步伐。透过四县区经济跨 越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思路决定出路、出路铸就富路。全乡社 会经济发展借助“ 1236”扶贫攻坚行动与双联行动的大好机遇,按照“科学规划作先导,因村施策齐推进,十项工程打基础(水、 田、电、路、林、房、舍、气、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发展 产业增收入,科技培训提素质,联村联户抓落实”的工作思路, 借助政策机遇,突出乡党委确定的“项目强乡、草畜富乡、林果 名乡、城建美乡、商贸活乡、梯田化乡、文化兴乡、和谐建乡” 八项重点工作,运用科学决策统筹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 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化、农民化、农业现代化。2、调整结构,突出重点,明确发展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 出的“种植业调结构、养殖业上规模、劳务经济创品牌、基础设 施促提升、民生保障提水平”的总体要求,加快我乡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培育富民产业,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夯实产业扶贫 基础,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把中药材种植作为经济跨越发展 的首要任务来抓。把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作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切 入点和突破点,集中精力,进行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高效 益建设。目前全乡种植药材达2200亩,计划2016年达4800亩, 实现户均1亩,仅此一项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坚持把核 桃种植作为富民兴乡的林果业来抓。通过标准化园区建设、扶持 机制带动、种苗及资金提供、技术培训、建立“龙头企业 +合作组 织+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等措施,继续加大核桃种植面积,打 造核桃富民品牌,增加农民收入。5、积极引导,狠抓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农业生产的主 体是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农民,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进程,就要培养和塑造“专业化”的农民。造就一批有文化、懂 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帮助他们按市场导向发展农业,拓宽 农民增收的渠道。我乡通过邀请中药材种植大户岷县梅川镇永新 村支书和岷县陇鑫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现场培训种植技术及初 加工技术;邀请本地“土专家”姚维东现身说法讲“农家课”,举 办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专题培训班3期500人次,把实用技术 送到田间地头、农民手中,促进农民素质提升。6、政策扶持,引进企业,发展现代农业模式。企业是连接基 地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今年我 乡积极引进会宁县鑫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鑫泉种植有 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模式在我乡雷岔 等村流转土地1300亩,建立黄芪、党参、黄苓、甘草等中药材育 苗基地。通过土地流转,把小地块集中连片整理,统一规模种植, 收割、销售,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又可以吸纳本村剩余劳 动力在基地中打工就业,实现农民多渠道增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