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令艇卷FtHefei Un iversity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专业班级:姓 名:学 号:、10大法则在哲学中,美学一是最棘手的问题,人们总是会问美有什么样的 标准。我们身边的很多建筑形态彼此之间都充满了矛盾,但同样能带给人美感。比如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把建筑与厚重联系在一起,甚 至在建筑的表面贴上一层厚厚的花岗岩。 如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 建筑,以此来强调建筑的宏伟感觉。在今天,又有谁会这样做?隈研 吾曾经指出,建筑由于其厚重高大而给人压抑感、排斥感。现在很多 建筑师开始喜欢轻盈的建筑甚至很多建筑的外形都会头大脚小,与以往的建筑形式颠倒过来,或者用玻璃幕墙来展现建筑的轻盈、通透, 这很难让人说差异如此之大的建筑哪个更美。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 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 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 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 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 问题。二、形式美法则的探索康德的两部著作伦理学和美学提到过,美只是人的感受, 而不是客观概念。这是从形式美规律的心理层面来讲,不同的建筑会给人不同的心 理感受。如高大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内高 46.5米,从功能层面来讲,3 米的房高已足够满足人的行为活动, 但从精神层面来分析,是为了凸 显其庄严的气氛。普通的住宅房高约 3 米,给人温馨又隐秘的感觉。 形式美规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去探讨。 最早研究形式美规律的是毕达 哥拉斯,他认为绘画、雕塑、音乐呈现的美都是一些“数”规律,认 为“数学是最高的艺术形式” 。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派如出一辙,认 为对形式美学的研究应建立在完美的数学比例之中,如黄金分割比。 之后,亚里士多德从大自然生物界得到启示, 提出了有机的整体的观 念,从物体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及其节奏韵律的变化中最终总结出 “多样与统一的”规律。 黑格尔总结了形式美规律“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 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多样与统一”是建筑形式美的金科玉律。无 论是柏拉图从“数”的理念来分析形式美,还是亚里士多德从生物学 的角度分析,都强调一个整体之中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存在呼应与协调的关系, 每一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整体是高度 统一的,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短。三、形式美法则下的建筑形态1. 韵律与节奏韵律 原本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 以往一些美学家 认为,诗和音乐的起源和人类本能的爱好节奏与和谐有着密切的联 系。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 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 重复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 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 例如投石入水, 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蜘蛛结的网,某些动 物(包括昆虫)身上的斑纹,树叶的脉络也是富有韵律的图案。有意识地模仿自然现象,可以创造出富有韵律变化和节奏感的图案, 韵律 美在建筑构图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古今中外的建筑 ,不论是单体建筑 或群体建筑,乃至细部装饰,几乎处处都有应用韵律美造成节奏感 亚 里士多德认为,爱好节奏和谐之类的美的形式是人类生来就有的自然 倾向。自然界中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或有秩 序的变化,也可以激发人们的美感。例如风吹过湖面,荡起层层涟漪, 这就是一种富有韵律感的自然现象; 或者鸟类翅膀上的羽毛,以及树 干的年轮。古代的砖塔,层层出檐不仅具有渐变的韵律,而且丰富了 建筑的外轮廓线的变化。再如悉尼大桥中钢架结构有节奏的变化, 像 起伏的音符般和谐优美。(日本东京中银舱体楼)a囹Rwfttfu K 叵RsEwEwgtf!; aw的rse K回 l怨曜2. 调和与对比 缺乏对比的东西会使人感到单调,但过分强调对比以至失去了相互之 间的协调一致性,则可能造成混乱,只有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达到多样又统一。对比和调和是相对的,例如一列由小到大连续 变化的要素,相邻者之间由于变化甚微,就可以保持连续性。如果从 中抽去若干要素,则会使连续性中断,凡是连续性中断的地方,就会 产生引入注目的突变,这种突变则表现为一种对比的关系, 突变得愈 大,对比就愈强烈。在建筑设计领域中,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无论 单体还是群体,内部空间还是外部体形,为了求得多样与统一,都离 不开调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例如,巴黎圣母院依靠门在形状上的对比 与调和,而使整个立面处理既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圣索菲亚大教 堂,一半圆形拱作为立面的组合要素,大小相同、配置得宜,既有对 比又有微妙的差别,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又富变化的有机统一整体。 虚和实的对比,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 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萨伏伊别墅)3. 对称均衡历史上有相当一部分建筑是采用对称布局的形式, 这种现象很难 用功能的因素去解释。如故宫所采用的严格对称的布局形式, 沿着中 轴线两侧成双成对的排列建筑一一东边放一个殿,西边也放一个殿;东边设一个门,西边也设一个门,于是 形成一种极为庄严、肃穆的气氛。而功能要求必须采用这种形式?这 很难解释。不仅古代的建筑这样,今天的建筑大多亦是如此。如坐落 在天安门广场两侧的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 之所以采用对称的形 式,也不能用功能的因素予以解释,主要还是取决于人们对精神方面 的要求一一希望获得庄重、雄伟的气氛。(北京中国美术馆)4. 和谐的比例比例在很多时候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也使很多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符合了形式美法则。 人体比例的研究是达芬奇 于1490年根据建筑大师维特鲁维斯在他的建筑作品中提到人体的尺 寸是大自然安排好的,他举例说,“把双腿分开到令身高降低1/14 , 再抬起双臂,直到左右手的中指与头顶成一等高直线, 再沿着张开的 四肢顶端画一个圆圈,那肚脐正位于圆心,而两腿之间的空间会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理论而成早在古希腊就已被发现的黄金分割比1:1.618正是人眼的高宽视域之比。恰当的比例有一种协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 美的比例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 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 的重要因素,如罗马万神庙的圆形平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方形平 面,后来虽然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现了多种不规则的构图法则,但 有时仍然借助于简单几何图形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来达到构图上的 完整统一。凯旋门中心拱门高36.6米,正好是两个正圆相切的大小。 凯旋门的正中心点正好又与拱门拱所在的圆中心相重合,从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北京火车站立面设计尺度)5、联想与意境平面构图的画面通过视觉传达而产生联想,达到某种意境。联想是思维的延伸,它由一种事物延伸到另外一种事物上。 例如图形的色 彩:红色使人感到温暖、热情、喜庆等;绿色则使人联想到大自然、 生命、春天,从而使人产生平静感、生机感、春意等等。各种视觉形 象及其要素都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与意境,由此而产生的图形的象征意 义作为一种视觉语义的表达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在平面设计构图中。尽管并非所有的建筑都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 但凡具有艺术性的 作品都必须符合形式美的规律。旧的建筑形式不仅满足不了新的要 求,而且作为一种艺术形象,同样也不能反映新的精神面貌。为此, 创造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的任务,目的是为了发挥建筑艺术上 层建筑的作用。今后,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加强,必然会有力 地推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贯彻执行,建筑创作领域必然会活 跃起来,这些都会加速新风格的成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