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2.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3.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要灭亡的B. 对每一种既成的事物都是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C. 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D. 认为凡是合理的就一定存在,凡是存在就一定合理4. 下列关于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A. 联系具有客观性B. 联系具有普遍性C. 联系具有多样性D. 联系具有条件性5. 联系的普遍性是:6. 联系的条件性是指:A.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B. 一切随时间、地点和条件而转移C. 只有有条件这一点是无条件的D. 离开了条件一切都无法理解A.B.C.D.7.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A. 促进统一体解体,使事物发生质变B. 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C. 使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D. 规定事物相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条件8. 下列哪些说法中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C.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9.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10.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11.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B.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D.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2. 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13.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 矛盾双方在互相依存中得到发展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D.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14. 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耳四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 矛盾双方在互相斗争中得到发展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D.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15.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其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区别和差异的同一B. 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 事物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16. 下列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的命题有: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C.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D. “万物皆化”17. 中国哲学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统一,更重视“和合”和统一,其表现是:A.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B. 凡物莫不有两C.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D. 礼之用,和为贵18. 下列哪些命题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A. 朱熹指出:“万物皆有两端,独中又自有对”B. 老子说:“相反相成,物极必反”C. 王安石说:“万物皆各有耦”,“耦中又自有耦”D. 方以智说:“交也者,合二而一”19. 矛盾分析方法体现为下列具体方法:2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矛盾分析方法的思想和成语有:A. 尚和去同B. 执两用中,过犹不及C.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D. 举一反三,洞悉症结21. 唯物辩证法认为,认识事物的基础是:22. 下列格言和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 为山九仞,功于一篑23. 下列格言和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B.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4. 下列格言和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B.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 防微杜渐D. 物极必反25. 割裂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会导致:26. 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或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27.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28. 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29. 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A. 冰水汽B. 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C. 团结一一批评一一团结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一一近代唯物论辩证法的分裂一一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 结合30.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A. 对肯定的理解是片面的、孤立的B. 对否定的理解是片面的、孤立的C. 不承认肯定与否定是对立统一的D. 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1. 辩证的否定式:32.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33. 割裂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会导致:A. 激变论B. 庸俗进化论C. 直线论D. 循环论34. 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A.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35. 下列方法符合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的是:A. 欲擒故纵B.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C. 有备无患D.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36.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37. 主观辩证法是指:38.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现象形态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开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 个论断表明:A. 现象和本质是由区别的B. 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C. 科学的任务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D. 现象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现象不能反映本质A.B.C.D.39. 下列正确的命题有:A.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B. 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是概念辩证法C.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D. 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主观辩证法灾区观念的、逻辑的形式40. 下列属于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有:A. 原因和结果B. 必然和偶然C. 运动与静止D. 可能性与现实性41.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是:42, 下类各项属于因果关系的有:A.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B. 冬去春来,昼夜交替C. 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D.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多项选择题答案1ABD 2AB 3ABC 4ABCD 5ABC6ABCD 7AC 8AB 9ABD 10ACD11BCD 12ABD 13ABC 14ABC 15ABCD16ABC 17ACD 18ACD 19ABCD 20ABCD21AC 22CD 23BCD 34ACD 25AB26ABCD 27ABD 28BC 29ABCD 30ABC31ABCD 32ABC 33CD 34ABD 35AB35BCD 37ABC 38AC 39ABCD 40ABD41ABCD 42ACD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理念: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是艺术,它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陶冶 着人们的情操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所以,音乐既是耳朵的美味,又是 心灵的净化水。作为音乐教育,特别是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可持续 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中,更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设 计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我本着音乐学科所特有的原则,根据学 生的学习特点,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多种学科相结合的方 法,通过感受、演唱、聆听、创编、制作、绘画等活动,让学生“品 尝这音乐大餐的美味”,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引领学生在玩中 感悟,在感悟中逐渐升华到行动,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美育和德育渗 透。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2、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 感受夜晚的宁静,理解母亲。二、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 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三、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挖掘学生内心丰富 的情感。教学准备:复式大歌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重点:1、感受摇篮曲的音乐特点。2、对学生进行爱心、亲情教育,使之感悟爱、理解爱、体验爱,并能 深情地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演唱电脑动画歌曲:妈妈格桑拉师:这首优美、抒情、感人的歌曲道出了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 爱母爱,我们每个人都享受过妈妈的爱,都感受过妈妈的爱,都 离不开妈妈的爱!我们是在妈妈哼唱的摇篮曲中,在妈妈的期盼中一 天天长大的(演示摇篮曲图片),还记得妈妈哼唱的摇篮曲吗?同学 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再回味、感受那一时刻的宁静与温馨。我们一起 来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设计意图:初步的感受妈妈的爱,导入东北民歌摇篮曲二、基本部分:(一)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1、初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气氛?(宁静)摇篮 曲是一种音乐体裁,老师这有这么多表现音乐形象的词,你选择一下, 哪些词适合于摇篮曲(欢快、柔美、活泼、亲切、跳跃宁静、风趣、 舒缓、优美、铿锵有力、抒情)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就是:情绪优美抒情,旋律宁静柔美,速度舒展缓 慢。同时板书:情绪优美抒情音乐特点 旋律宁静柔美速度舒展缓慢2、复听。你们想一想,摇篮边的妈妈看着熟睡的宝宝,心里在想什么呢? 仔细体会这首摇篮曲表达了妈妈对孩子怎么样的感情?(心中充满了 疼爱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期盼,她希望自己的宝宝快快长大成人)让我们再来听听东北民歌摇篮曲再来感受一下伟大、无私的 母爱!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摇篮曲,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及夜晚宁静的 气氛,让学生展开联想,理解妈妈,激发学生爱妈妈的情感。(二)、学唱歌曲:1、创设情境,导入歌曲:“同学们,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 爱,它不求任何的回报,心甘情愿的为我们做这做那,只希望你们能够幸福健康快乐的成长。 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你能说说爸爸妈妈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吗?(略)2、妈妈的爱不求回报,难道我们就不回报了吗?母亲节就要到 了,我们要以什么方式来回报妈妈呢?我提议我们亲手为我们的妈妈做一张精美的贺卡怎么 样?老师也做了一张大贺卡(演示“贺卡”)设计意图:通过往事回顾、创设一种情境,时刻渗透妈妈的爱是无 私而伟大的,激发学生体验母爱,导入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2、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老师这张贺卡是根据一个小故事来设计的,你们想听听这个小故事吗?(放伴奏音乐,老师随音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设计意图:感受这首歌的情绪,对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做个渗透3、聆听歌曲录音范唱。“这个小故事讲了一个什么事?(这是一个孩子为劳累一天的妈 妈唱摇篮曲的小故事。)我这张贺卡呀,可不是一张普通的贺卡,还 是一张音乐贺卡呢,我一打开你们就会听到美妙的音乐,你们信不 信? ”(打开贺卡,看歌片,范唱响起,学生仔细聆听)4、听范唱后提问。“我们平时听到的都是妈妈唱给孩子的摇篮曲,可是从来没听过 孩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 一种怎样的感情?(这首歌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热爱之情和孝顺 之心)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方式的聆听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知, 并感受歌曲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