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识记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P4-5页) 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商周时有耜耕石锄(木器、石器为主)。春秋战国时,铁犁牛耕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完善(标志:曲辕犁出现)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C(P6页)春秋战国时,小农经济形成。小农经济也叫自然经济,它的特点有: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识记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手工业部门 (P8-9页) 冶铸青铜业商周时青铜业进入繁荣期(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制铁业西周时,中国已有铁器;汉代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出现灌钢法;16世纪前,中国的冶铁炼钢技术一直领先世界。制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出现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出现五大名窑。明清瓷器种类丰富,有彩瓷、青花瓷、珐琅彩。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从唐朝开始,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丝织中国是世界上养蚕缫丝技术最早的国家。唐代丝织品吸收了波斯风格。宋代丝织品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从西汉开始,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美誉。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C(P11页)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2、技术不断进步。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4、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识记商人的来历(P12页)商人:商朝时期出现(商朝人善于经商)识记交子出现的时间和地位(P13页)交子:北宋四川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识记北宋城市发展的表现(P14页) (1)城市繁荣,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打破市(商品交易区)和坊(居民区)的界限,全国出现以四大商业名镇为首的数十座较大市镇,开封和临安是当时著名的城市。(2)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4)海外贸易发达。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P16页)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春秋战国私田不断开垦,井田制遭到破坏。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春秋各国通过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认封建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形式有屯田制(三国)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重农抑商”(P17-18页)战国商鞅变法首倡(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历代封建统治者大多沿用。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直接目的: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收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评价: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到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其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造成中国的落后。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P18页)清代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起过一定民族自卫和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但从长远讲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禁不是禁绝,而是限制。第5课 开辟新航路识记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P第23-24页)迪亚士1487年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达伽马1497年开辟从海上直通印度的航路哥伦布1492年开辟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1519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P25页)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导致“商业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识记英国成为殖民霸主的时间(P27页)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建“日不落”帝国。早期殖民侵略带来的后果(P28页) 对殖民国:为西欧国家提供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黑奴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对世界: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市场拓展的途径:殖民扩张,掠夺,欺诈,商品输出)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出现的历史意义(P30页)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哈格里夫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P31-33页) (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是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手工工场,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加速城市化进程。(2)引起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3)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步伐把广大的亚非拉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4)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5)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P34页)(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西门子发电机、电动机、爱迪生电灯、电车、电话、电影等);(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制成了汽车和飞机);(3)化学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塑料、炸药、人造纤维);(4)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P35-36页) (1)改变了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出现了垄断组织。(2)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先进的物质条件。(3)世界各地经济了解更佳密切,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4)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P41页) 内容:打着“自强”旗号,前期创办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打出“求富”旗帜,后期兴办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筹划海防,建立海军(北洋、南洋、福建);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影响: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整理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P42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世纪末、一战期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P44-46页) 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一战期间(辛亥革命后)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的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一战”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部条件)。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较快发展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近代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P45-46页)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与束缚,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局动荡。科技落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的时间和主要成就(P50-51页)时间:19531957年。成就:生产力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生产关系方面:国家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共八大(P51页)时间:1956年内容: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 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确定都是十分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后来的实践中,没有能够坚持贯彻八大的正确路线。 “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P52页)教训: “大跃进”(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追求高速度)尊重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尊重历史的发展阶段,不要急于求成;防止政治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正确分析国情,正确认识中国的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坚持实事求是。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P54页)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内容: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55页)背景:长期以来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1978年,安徽、四川首先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提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特点包产到户,包产到组。 性质:属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承包的是经营权。作用:克服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P56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识记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P58页) 深圳(首个)、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最大)新时期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P61页)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P65页) (1)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传入中国;(2)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积极主动地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和生活方式;(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4)近代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5)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6)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P68-71页) (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